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3:17:01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农业: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村舍结构黑陶、白陶商周:青铜器(少)、木、石井田制(西周最鼎盛):公田为贵族占有;是村舍成员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
农业: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村舍结构
黑陶、白陶
商周:青铜器(少)、木、石
井田制(西周最鼎盛):公田为贵族占有;是村舍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
(二里头到春秋末期),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全,工艺精湛
手工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优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直至明前期,最高水平)
——缺点:不计成本,缺乏竞争,采取强制
周朝: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铁农具占主导地位 牛耕(春秋后期)铁犁(战国中后期)
芍陂、郑国渠、都江堰(李冰父子修建,位于四川省)
自耕农出现:特点1、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2、与家庭手工业相机和
3、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井田制开始崩溃,
税制改革(开始于齐)春秋前期:管仲“相地而衰证”
鲁国:“初税亩”
战国:商鞅(秦)废井田制“依军工行田宅“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土地
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私营工商业,“四民”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主体
西汉:犁壁(西汉中期) 耧车
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坎儿井
土地买卖成为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北魏: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现象普遍
用煤做燃料冶铁
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之称
东汉南北朝:青瓷、白瓷
唐: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
缂丝技术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白瓷成熟期(邢窑)
雇募工匠
丝绸之路繁荣
长安城:坊市制
宋:租佃关系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土地出租定契约,地租以实物为主,分成租和定额租
北宋,用煤冶铁普遍;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流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景德镇成为瓷都地方特色官窑体系
最早纸币,集镇夜市,不受官府限制
元:黄道婆发明脚踏三点纺车,江苏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青花、釉里红、彩瓷
广泛流通纸币
明:明后期,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斗彩
命中后叶,私营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雇佣劳动关系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农产品进入市场,商帮(悔、晋、闽、宁绍)
清:珐琅彩、粉彩
排序:耧车—耦犁—曲辕犁:翻车(三国)—筒车(唐)
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更具汉代经济分布特点
山东:最发达,重要粮食产地、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畜牧区)
从战国到东汉,特点:多样性,实力发展不平衡
人口迁移:第一次:两晋之际;第二次:唐安史之乱;第三次:宋靖康之变
经济中心南移:1、东汉南方不知牛耕,两晋南朝,牛耕在南方普及
2、经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产量大幅增加,
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出现建康等大城市
3、中唐后,南方超过北方,江西、湖南成为著名粮食基地,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4、宋都南迁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过程完成
重农抑商:特点:1.身份上贬低2.限制经营范围3.重征商税4.禁止对外贸易
战国时期:开始(与加强中央集权矛盾)
汉初.汉高祖严禁购置土地
中唐,松动,鼓励海外贸易
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不鼓励
唐宋以来:官商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