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瓷器的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6:36:46
瓷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瓷器的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是什么?
瓷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瓷器的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是什么?
瓷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瓷器的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是什么?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陶器是粘土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制得的一类制品。在陶器发明前,人们盛物用瓢、凹石、蚌壳等天然盛器。人类为了加热食物,只能用灼热的石块不断投入有食物的水中,一直到水沸料熟为止。因此,当时人们急需一种能耐热、轻便而坚固的盛器。
距今7~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粘土有可塑性。只要把粘土做成不同形状毛坯放到火上烧烤,使粘土中的矿物起化学变化后,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陶。
距今400...
全部展开
陶器是粘土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制得的一类制品。在陶器发明前,人们盛物用瓢、凹石、蚌壳等天然盛器。人类为了加热食物,只能用灼热的石块不断投入有食物的水中,一直到水沸料熟为止。因此,当时人们急需一种能耐热、轻便而坚固的盛器。
距今7~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粘土有可塑性。只要把粘土做成不同形状毛坯放到火上烧烤,使粘土中的矿物起化学变化后,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陶。
距今4000年时,由于燃烧温度进一步提高,专门制坯用的陶轮的发明以及在粘土中加氧化铁等掺和剂,使得陶器的生产大为改观。例如,我国龙山出土的黑陶整体均匀,壁薄如纸。仰韶出土的彩陶,已经有掺入氧化铁而成为红色和掺入氧化锰而成为黑色等有彩色的陶器了。到唐朝,彩陶的制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釉彩有黄、绿、褐、蓝、黑、白等,再加上烧制技术的研究,成为中国有名的唐三彩。
瓷器是在制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发明。到我国汉代,在技术上的三大突破,促使瓷器诞生。其一,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选含铁量在1~2%的粘土如高岭土,经过筛、洗、淘等步骤,最后做成坯。其次是釉的使用,釉是一种氧化物,也是助熔剂。原始瓷器涂的釉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后来逐渐发展成铅釉、铜釉、钴釉等。第三是燃烧温度进一步提高,这一点要归功于燃料质量的提高,如用硬煤代替炭。另外,鼓风设备的发明和瓷窑的设计,使窑温高达1200°以上。正因为上述技术的进步,在东汉末年我国人民已能烧出铮铮有声、表面光洁的青瓷。到以后的唐宋明清,更是一日千里地发展。自古至今,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中国瓷器,可谓世界一绝。
欧洲制瓷术是从我国传去的。17世纪末意大利教廷曾专门派一个叫安特略的神父来中国景德镇学制瓷技术。到1709年德国才能生产硬质粗瓷,1740年法国、德国才能烧制真正的硬质瓷。所以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词(China),其原因就可想而知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