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 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4:42:41
芦苇 什么意思
芦苇 什么意思
芦苇 什么意思
芦苇,芦苇属(Phragmites Adan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芦苇属.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茎直株高,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芦苇分布广,世界各地均有生长.
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高大禾草编辑词条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芦苇
科
禾本科Poaceae
亚科
芦竹亚科Arundinoideae
二名法
Phragmitesaustralis
族
全部展开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高大禾草编辑词条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芦苇
科
禾本科Poaceae
亚科
芦竹亚科Arundinoideae
二名法
Phragmitesaustralis
族
芦竹族Arundineae
界
植物界
属
芦苇属Phragmites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芦苇P.australis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分布区域
世界各地均有生长,在中国则广布。
目
禾本目Poales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基本信息
3 生态习性
4 产地分布
5 繁殖培育
6 应用价值
7 文学相关
8 相关影片
展开
1 形态特征
2 基本信息
3 生态习性
4 产地分布
5 繁殖培育
6 应用价值
6.1 园林用途
7 文学相关
7.1 相思
7.2 野趣
7.3 悲愁
7.4 平凡而自由
7.5 顽强
7.6 动摇
8 相关影片
1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
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大多数芦苇长花,少数芦苇长棒,棒呈黄褐色,棒面毛茸茸,约一元硬币粗细,十多厘米长,棒刚摘下来是硬的,然后越来越软,点燃的芦苇棒会有烟,可驱蚊,无毒。
2 基本信息 编辑本段
名称:芦苇
拼音:lú wěi
注音:ㄌㄨˊ ㄨㄟˇ
别名:苇、芦、芦芛
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科名:禾本科
品种:卡开芦、爬苇、日本苇、丝毛芦、细叶芦苇等
3 生态习性 编辑本段
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芦苇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河溪边等多水地区。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多成白色,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或干枯的水塘里,芦苇常会和寒芒搞混,区别是芦苇的茎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另外,寒芒到处可见,芦苇是择水而生。
4 产地分布 编辑本段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在我国则广布,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5 繁殖培育 编辑本段
生在浅水中或低湿地,新垦麦田或其他水田、旱田易受害。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状茎,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4月上旬,展叶期5月初,生长期4月上旬至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到下旬,开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底以后。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从 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发生,9—10月开花,11月结果。在黑龙江5—6月出苗,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7—9月形成越冬芽,越冬芽于5—6月萌发,7—8月开花,8—9月成熟。 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状茎,仍可发育成新枝。
6 应用价值 编辑本段
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絮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它有“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除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可治发背溃烂。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本草图经》记载它“煮浓汁服,主鱼蟹之毒。”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热血口渴、淋病。《王揪药解》说它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颇为有名的“千金苇”茎,现在已远销海外。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的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C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芦苇又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物量高的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良牧草,饲用价值高.嫩茎、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目前大多数都作为放牧地利用,也有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往往作为早春放牧地。芦苇草地有季节性积水或过湿,加之是高草地,适宜马、牛大畜放牧。芦苇地上部分植株高大,又有较强的再生力,以芦苇为主的草地,生物量也是牧草类较高的,在自然条件下,产鲜草3.9~-13.9吨/公顷。每年可刈割2~3次。除放牧利用外,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后,草青色绿,香味浓,羊很喜食、牛马亦喜食。
芦苇在古代也可用来辟邪,用芦苇制成的绳索即古书所说的“苇索”、“苇茭”很早即被作为辟邪灵物。传说神荼、郁垒曾在度朔山上大桃树下用芦苇绳索捆缚恶鬼,后来皇帝仿照此举,创设了“悬苇索以御凶魅”等一系列法术,这个著名的神话意味着苇索辟邪法同桃木辟邪术一样,都是非常古老的巫术形式。据说夏人便已习惯挂苇茭,后至汉代以至魏晋时期都比较流行。
芦苇嫩茎的内膜常用来做吹奏乐器笛子的振动膜,称“笛膜”。
6.1 园林用途
种在公园的湖边,开花季节特别美观。在欧洲国家的公园,经常可见到芦苇优雅的身影。 培育出芦苇最新品种。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笔直.株高.梗粗.叶壮,成活率高。能达到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等优点。.生命力强.易管理.适应坏境广。生长速度快。是景点旅游、水面绿化、河道管理、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置景工程、护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选。
7 文学相关 编辑本段
7.1 相思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蒹 葭 (出自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2 野趣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溪主客歌
宋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外归来有旌节。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革命
沙家浜的芦苇荡
7.3 悲愁
浮生拾慧---芦苇 (黄廷法 文)
芦苇一物的古意多凝结着浓郁的悲剧情调,全然不像如今意象的热烈。现代战争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有很多打鬼子、斗汉奸的战斗就发生在芦苇荡中,而且这种战斗多富喜剧色彩,那鬼子和汉奸一旦被八路引进芦苇荡中,就好像钻进了迷魂阵一般,横竖找不到出路,也只能干等着吃枪子了。作家孙犁先生的《芦花荡》就绘声绘色地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而在古代,我并不知道杀人越货的水寇们是否爱藏在其间。水浒传中,在那八百里水泊上也发生过很多战斗,也不见有过多的对于芦花荡的描写。只是在文人的诗词里面,芦花作为一种寄予离愁别恨的载体倒时常出现。大约也是其物性使然!“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柳三变对于萧疏淡远的自然景物似有偏爱,所以最工于写芦花飘飞时节的秋景。白居易《长恨歌》中也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狄花秋瑟瑟。”白朴也有词云:“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诚然!于此时,送君去,无限的别愁离恨自然难以细说!
其实芦花的这种特定的意象基调早在《诗经》中就有所奠定,《诗经•蒹葭》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芦苇也,深秋的芦花一片苍茫,白露凝结为霜,大地尽染。那美丽的伊人,或在水一方,或在水之湄,或在水中址,就那么飘渺不定地闪现,令人难以捉摸。这缘何不是一种无奈和哀愁呢?由此可见,开在深秋时节的芦花,其萧瑟和苍茫所构成的意象,多由古文人假借而传达一种悲情。
我对于芦苇荡的记忆可追溯至三十年前,那时乡村的沟溏里多种此物,深秋时节躲在苇丛中捉水鸟,或是削芦苇制作芦笛,都是当时不可或缺的童趣。大人们则用芦苇编织苇席,冬天里用芦花制作成硕大的苇毛靴,等雪天的时候,大人和孩子都可以穿着那样的靴子,在雪地上笃笃地走着,既保暖又防滑。可惜这些童趣与物件,都已经随着流水的消失而荒芜了。
对于芦花,记忆颇深的还有一出《鞭打芦花》的戏剧。说的是孔圣人的弟子闵子骞的故事,一天闵子骞驾车随父外出,因寒冷致使马鞭落地,其父怒以鞭打之,不料却从闵子骞的衣服中抽打出片片芦花。其父大惊,再剥其弟之衣,内尽为上等棉絮,其父方知是续弦妻偏心所为,遂怒写休书。子骞却跪地求父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此举终于感动了后母,遂倍加疼爱闵子骞,全家人终能和睦相处!其实这戏原本是出苦戏,那马鞭抽打之下片片飞起的芦花,格外让人心痛!严寒、破衣、芦花、马鞭下的瑟缩,道尽了世间的冷漠。
毛泽东主席在世的时候,却号召人们不要去做一种芦苇,一种生长在墙头的芦苇,他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7.4 平凡而自由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哲学家,他曾经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听后想,这是一种诗意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而优美,低头而轻松,沉思而快乐……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在阳光下清纯的秋水之中,我们比芦苇有时也多了一些幽秘、羞涩、平凡、脆弱、忧郁……单薄得像一支风中邂逅苦雨的芦花,没有了宁静恢弘的美丽,没有了欣欣向荣的喜悦,也没有了浪漫快乐的执著追求……可是无论如何,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宇宙空间,高贵的人总是比芦花多了一点思想和灵魂的光辉。
——鲍安顺《十月芦花》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
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7.5 顽强
芦苇赞
没有到过白洋淀的人,总以为白洋淀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古往今来,鲜花、芳草、青松、翠竹,都曾得到诗人和画家的青睐(lài)。而芦苇,往往很少被注意和重视。其实,这平平凡凡、朴实无华的芦苇,是很值得人们赞美的。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它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芦苇易生易长。每年冬天被全部砍光,第二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生机勃勃。
芦苇 虽然不能在高楼大厦中作柱作梁 但在广大农村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它虽然不名贵 但人们却可用它编织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用具 它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 万古不朽 但它却可以变作纸浆 造出洁白柔美的纸来 就连那些苇梢碎叶 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 烧火做饭
这就是芦苇,值得赞美并应该得到赞美的芦苇。 生命的芦苇
芦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但我要赞美那易折的芦苇,一生中,每当一次风吹过时,皆低下头去,然而风过后,便又重新立起了。只有你使它永远折伏,才能有永远不再作立起的希望.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永远的芦苇,永远难能折伏.
恍忽之间,脑子里飘浮着故乡小河边的芦苇,想起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的“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人是孱弱的,生命孱弱如芦苇,不知哪一阵风将它吹折.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又坚韧似芦花,漫天飞舞.就是你、就是我……我钦佩那芦苇.那平凡的芦苇,犹如我们平凡的人们,在脆弱与坚强之间徘徊,在孤独与喧闹之间挣扎,宛如风中摇曳的芦苇,飘忽不定,迷失在尘世间。懦弱、犹豫、侥幸和虚荣,是秋后还有梦,待芦花绽放之时,已是悲凉的宿命。在风吹雨打之后,虽然有暂时的痛苦的摇摆,然而那只是他新生时的痛苦与反思,那是他新生命的孕育.那是寒冷冬天里坚硬的倔强的直立.
那北方的芦苇,他是极普遍的又是极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他!
走近芦苇
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质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7.6 动摇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
8 相关影片 编辑本段
野芦苇 Roseaux sauvages, Les
其它译名: 野恋
Chêne et le roseau, Le
The Wild Reeds
类 型: 剧情
导 演: André Téchiné
编 剧: Olivier Massart
Gilles Taurand
André Téchiné
主要演员: 爱莉·比尔特 Élodie Bouchez
标签:
药物 科学 植物 影视名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