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3:46:35
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学习哲学的感受  旧的哲学,在批判中消亡;旧的哲学,也在批判中重生;批判,永远是哲学的主旋律.它不是实践的哲学,而是哲学的实践.就像人从诞生

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
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

求一学哲学的感受文章
学习哲学的感受
  旧的哲学,在批判中消亡;旧的哲学,也在批判中重生;批判,永远是哲学的主旋律.它不是实践的哲学,而是哲学的实践.就像人从诞生起,就是为了等待死亡.当他成为被人崇拜的事物,他也变成了令人作呕的事物.当他把唯物论挂在嘴边的时候,他也变成了唯心论的忠实信徒.当他怀疑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早已肯定了这个世界.当他站在此岸世界嘲笑彼岸世界的虚妄时,彼岸世界却在怜悯此岸世界的无知.当他以为走出了原始森林,他才开始森林的原始.以上帝的角度思考得到的世界并不适用人类的实践,以人类的角度思考得到的实践并不适用上帝的真理.于是为了两者的结合,哲学选择了分裂.
  哲学可以建设,也可以批判.
  波谱尔的哲学批判的很凶,让人觉得爽~
  学习哲学的感受
  应该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对哲学所知甚少,只是在高中阶段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和其它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这些哲学常识虽然很浅显,但它作为哲学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对我现在的学习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其一,体现在知识内容上.原有的知识先入为主地在我的脑海中建构了一个很粗略的世界图景,它告诉了我世界的本质、状态以及人在这样的世界中存在、发展的方式. 我开始在这一框架中寻找各种知识的、甚至是自己的位置,力图把它们整合到这个框架中来,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它们,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框架.单就内容而言,这个框架的建构对我最初学习哲学常识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框架很是幼稚的.不过作为一种知识倒并无大碍.
  其二,体现在思维方式上.这才是根本性的影响.应该说,最初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我以为,高中政治课上的哲学常识教学,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一门学问去探讨,更多的是把它作为高考的考试内容来学习的.因而无论是从教,还是在教引导下的学都是缺乏一种哲学的精神的.似乎课本上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就理应是什么样子.这一方面当然是由于我自身缺乏钻研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刚刚接触哲学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教学、考试的导向作用削弱了我进一步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在现在的哲学学习中,我明显感到缺乏哲学思考的主动性,并且已经习惯于沿着早已凝固的思路去评判一个问题.
  不过,反思一下,我之所以会想到上述两方面的影响,是由于原有的知识框架已经突破到了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原有的思维方式也已经在阻力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主动的调整了.我想这是应该值得庆幸的,也算是我这半学期来的一些收获吧.
  在过去的半个学期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康德的思想体系.它以一种我不曾体验过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个世界,展现出了一套批判哲学的庞大体系.虽然现在我还只是模糊地看到这一体系的轮廓,但我还是想谈一谈我在这段学习中的体会.
  就像当初高中学习哲学常识一样,我现在仍旧试图建立起一个知识的框架用以整合我所学到新内容.现在既然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那么我便开始在更加复杂的层次关系上寻求崭新的世界图景.在做这一思考的过程中,我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存在漏洞,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毕一生之力也未必能解决的问题.但在这里,我的目的只是想对哲学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允许我暂时不深究下述看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的正确性.
  以哲学的视角看待世界,应该是站在一个超越世界的立足点之上的.这种俯瞰一切的高度应该是哲学所独有的,是哲学区别于具体科学的特有能力.哲学作为人的思考,似乎不能脱离世界而存在.但哲学不同于其它人类的思维,它是精神的自由与主动所赋予的反思人类自身、以至于反思整个世界的能力.因此这个即将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不包括这种思维的思维.但是,一旦当我进入到了这个体系中,这就是我的世界了,我无疑要站在人的视角上来考察我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我想暂时把世界看成一个二元的结构,即包括自然和自由两大领域.自然领域是现象的世界,而自由领域是本体的世界;自然领域是“真”的世界,自由领域是“善”的世界.我想,这里的所谓“现象”与“本体”、“真”与“善”不止局限于人的世界,而应是整个世界的一个结构体系.“真”的自然领域是世界中每个层次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而“善”的自由领域则并非事事所共有.心灵能力越强大,它所具有的自由领域越宽广;反之,心灵能力很弱或是根本没有,那么它的自由领域也就十分狭小,甚至是不存在了.根据这种心灵能力的差异,可以把世界划分为若干层次.随着层次的提高,每一层次的自由领域不断扩大,世界的复杂性也不断加强.
  在自由领域中,人只属于自己的层次.人自身就是自己的自由世界中的全部,因而不存在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问题.也正是因此,人的心灵能力(欲求能力)在这个层次上才是完全自由的.同时,人是天赋有理性能力的、即具有依照原理进行判断和行动的能动性的生物,因此它就必须有其应当遵循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广义理性中的纯粹理性的先天原理,它为欲求能力立法.
  在自然领域中,人与同层次的人之间,人与较低诸层次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关系.上面曾经提到,当我身处在这个世界中时,我必然会从人的视角出发去审视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而把人从自然世界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人与周围自然世界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体中,人以一种知行合一的方式与周围世界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是人的心灵能力(认识能力)的体现.对于认识能力,人的广义理性中的纯粹知性为它立法.在知性制定的规则下,认识能力规范人与周围世界发生关系.人在实践中,即在人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中,人的低级认识能力——感性,在先验感性的时空规范下接受了由物自体对感官的刺激而产生了感觉,从而为高级认识能力——理性提供了对象和质料.之后,认识能力在按照先验逻辑的要求通过纯粹的思维,逐步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不是本体).在这一过程中,人获得了对周围事物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人类进而开展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世界,并在改造中检验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认识.
  上述内容就是作为初步接触哲学的一些想法,我还是把它记录了下来.因为在形成这些想法、以至于付诸笔端的过程中,我独立而深入地思考了过去和现阶段所学的哲学知识.我觉得这一过程还是由一些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