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23:33:37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
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式,而社会意识形式又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最终为经济基础所制约,同时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而文学的本质,就在这一特定的位置上得到界定.
所谓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应的分配关系、交换关系等;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所谓社会意识形式,是指人类社会一切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政治观点、法律观点,以及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

2.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的文学,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柢是受到经济基础制约的,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制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学艺术的内容.
文学艺术作品所揭示的各种社会关系,表达的各种观点、倾向、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再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不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比较的明显,有许多则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够明显或很不明显.而且,一般地说,文学艺术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普列汉诺夫曾指出:“决不是‘上层建筑’的一切部分都是直接地从经济基础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同经济基础只是间接地发生关系的.因此,在讨论艺术时必须考虑到中间环级.”(《普列汉诺夫哲学
著作选集》第2卷第322页)通常认为,文学艺术同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有政治、社会心理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等因素.但是,不论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同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明显与否,也不论它们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们所表现的观点,抒发的思想情感和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深深地植根于一定的现实生活之中,并且归根到底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和制约.
其二,文学艺术的演进,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例如,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就不会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我国两汉文化和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繁荣,则是同取代了奴隶制度的封建制度的巩固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古代母权制社会,也就不会出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没有市民社会的兴起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不会出现《鲁滨逊飘流记》这样的小说.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决定文学艺术演进的最终原因,不应到政治因素或诸如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中去寻找,而应到社会经济基础及其变化中去寻找.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
其三 从文学的样式和类型来看,它们的产生、演变和衰亡都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
神话和史诗  宋词
“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必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在印刷所广场旁边,砝玛还成什么?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节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3.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又反作用于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
反作用表现在三:(1)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如对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通过维护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达到.(2)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的作用,如历代被统治阶级诬为“诲盗诲淫”之作品,如《红楼》《西厢》《水浒》等.(3)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如五四新文学,《狂人日记》,《女神》等.
相对独立性表现有三:(1)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旧文学不会立即消亡,而会延续一段时期.如武侠小说,是在封建末期产生,其高超武艺和侠义心肠,都是那个时代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反映,虽其经济基础已消亡,但新武侠小说还不断出现,如金、古、梁等.(2)文学的发展有着自的历史继承性.即旧的经济基础消来了,但旧时代文学中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仍然会流传下来,成为欣赏对象和创新的前提.如诗歌、戏剧(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也反映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曹操诗歌――建安风骨
宋词之婉丽、唐诗之雄浑

二、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式

仅仅说文学是意识形态,必然抹杀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特殊性.那么,文学区别于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式的特点是什么呢?主要有下述几点:
1、在反映对象上,作家观察、体验和表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及人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有一个特定而鲜明的关切取向,文学艺术则是以人和人生的全部形态为对象.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显然也是以人和人生为研究对象,但他们所关注的是人或人生与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的关系,如政治所研究和描述的人和人生主要表现为人和人生的政治关系;法律所研究的人和人生主要是人的法律关系;哲学所研究的人和人生是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在认识上的规律.凡此种种,文学艺术以外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有一个极为明确鲜明的关切取向.文学艺术由于是以人和人生的“原始”形态作为理解和表现的对象,就不可能对人和人生的某种特定关系人为地进行抽取和表现.虽然有些作品中的人和人生的确特殊突出了某一个方面意识形态关系,但这种突出一方面是其完整人格和完整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更显得重要,即文学艺术中的人或人生尽管也可能会突出某一方面的意识形态关系,但这种突出的人生关系一定是他或他们在作品中的具体人生处境的必然结果,而不是被反映者人为突出或者忽略的产物.
2、在反映方式上,文学艺术以感性形式来把握世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学艺术的对人和人生的反映过程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从具体的人和人生出发,随着认识的深化便会渐渐疏远对象自身的感性特征,进而专注于对人和人生的准确单纯的抽象意义和普遍原则的把握;而文学艺术从具体的人和人生的体验和观察中,经由对具体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化和升华,最终完成的是比人生本身更为集中和更具表现力度的具体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正是作家和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人生图景.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虽然伴随着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但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用具体个别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意义.《人生》
3、在反映态度上,文学艺术以富有主观色彩的审美眼光来重写人生.尽管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在某种层面上与人的主观心理有关,如政治有政治热情、道德和宗教也都有情感问题,但是这些情感成分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制约,都要受到现实需要的选择,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其客观性及其真理价值.文学艺术尽管也需要表现人类的某些共同的情感,但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又必须是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以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心理姿态来表现人的自由本质.比如《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故事,但作者却有浓厚的“尊刘抑曹”的情感倾向.又如,鲁迅的《呐喊》和《彷徨》里的大多数小说,从表面看来是很冷静客观的,但细细地理解和品味之后就会发现它们大都熔铸着作家自己独特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主体倾向.
4.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夸张、拟人、象征、通感等方法.
综上所述,文学这种意识形态体现出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所不具备的始终关切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和人生,用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生活,以主观态度来表现人生等特征,从而确立了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式这样的基本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