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读后感 2000字左右. 急.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05:05:50
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2000字左右.急.谢谢.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2000字左右.急.谢谢.季羡林一生的远行读后感2000字左右.急.谢谢.一生的远行读后感  余沈菲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直是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读后感 2000字左右. 急.谢谢.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读后感 2000字左右. 急.谢谢.

季羡林 一生的远行 读后感 2000字左右. 急.谢谢.
一生的远行 读后感
  余沈菲 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直是敬佩季老的,因为他一生的远行?自己也不得而知,只知道他是低调的,从不张扬,而且相当有骨气,没有奴颜媚骨,最叫人感动的是,他一直以身作则地呼吁着大家要说真话,也不全说真话.我向来是不大愿意撒谎,其一没有必要去欺骗,其二骗人何尝不是一件很伤神的当当?
  季老的一生是平淡的,但是又是不朽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平淡地看了二战的开始,又平淡地看了它的谢幕,然而他始终不参与变化无常的政治,他只跻身于学术,在学术的殿堂里,追寻终极的境界.我知道他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像鲁迅等,然而他仍是有爱恋的,只是那份爱在虔诚的心中化作一碧清水,任由思想胸怀潜游.
  我喜欢看书,但是不是所有作家的书都喜欢看,譬如像林语堂等矫揉造作者,很是不屑,然而我甚爱季老的文字,平淡简洁,字字肌肤,语语经络.想想季老那本一生的远行,厚厚的,大大的,很是吓人.但是我却爱得不行,丝毫没有压抑的恐惧感,而是不尽的兴致与激情.我跟随着季老从山东到北京,再到黑龙江上亚欧大陆桥的轨道,过莫斯科,通瑞士,到达德国,然后在战火的粉末之下潜心做学问,一片苦心,一留十年,终于学成归来,从地中海的深蓝里一路到无限热烈的红海再到古老的印度,步步逼近,好不容易在香港暂驻,瞥见了久违的祖国母亲,而然一片狼藉不禁让季老心生悲凉,不是滋味,又别是一番滋味,最终到达了上海港,走出船舱,投入母亲久别的怀抱.
  其实每个人都有相类似的经历,当我们念念不忘一样东西,而且将之珍贵地存放于心中,一直的等待,却等待来了满目疮痍.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心态一直活在残存的记忆了,然而时代是发展了,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只是这种反差我们一时承受不过来,因此绝望悲凉了.直冒着一句话——你变了,变了.想想这是非常离谱的话,一切都在变化,难道我的变化就有违背人性,就应该受到谴责?只是处于你不能接受的自私吧.这样想的话,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活得狭隘了.但是我在此并不是要谴责季老的狭隘,只是为了体现一种变化的强势,让如此思想开明进步的季老也承受不住,这多少是值得那时的中国人反思的.
  季老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然而正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是非常幸运的,战争成全了季老,让他远离悲哀婚姻的澡塘,在学术,在知识的海洋里肆意潜游.想想他是多么的幸运,能进入一流的学堂,得到一流老师的教导,身边还有一群卓越的志同道合者,不得不承认这是上天给季老最好的补偿.也许一个致力于学术的人,感情是空明的,他的爱来自博大,他爱一切真理,爱一切可爱的事物,却终究无法将爱局限于无比自私的爱情.在我们看来是一种遗憾,然而却是缺憾的唯美,是一种别致的可爱.没有人会否认爱因斯坦的智慧吧,然而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应该不是体现他的愚笨吧,而是货真价实的可爱.因此季老也是可爱的.
  季老在北大任教时郁郁不得志,是因为一句话“羡林很安静.”那时的北大是政治统治下的阵地,它需要会吹捧的人来兴风作浪,需要无理的鼓吹,需要极端的躁动,然而季老太安静了.季老一生都是沉默的,他的思想取代了绝大多数的言语,他要说的话极少,却句句真诚,他说的说极简,却语语隽永.因此在现在这个躁动的时代里,我们没发现自己丢失了点安静吗?
  想到季老,脑海就会绘制出了个伟岸的父亲形象.每每我崇敬的,便会联想到父亲.因此大家公认季老为国学之父,我认为无比贴切.当然如果我自私点的话也不会同意,因为我只高兴他做我一个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