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记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3:18:05
刻舟记赏析!
刻舟记赏析!
刻舟记赏析!
词解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艺.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以;拿,用.径寸之木:直径一寸长的木头.为,做.这里指雕刻.器皿:碗碟杯盘一类的用具.
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这里指就着.象,模仿 ,这里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大苏,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浏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盖.云,表推测之意.泛,泛舟.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还有一些.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许,上下,左右.
中轩敞者为舱:敞,宽敞、明亮.
箬篷覆之:箬篷,名词用动词,用箬篷.用竹叶做成的船篷.
焉;语气词.这里指 陈述 .
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凉的秋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徐,缓缓地. 兴,起.
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青绿色颜料.糁之,涂在刻的字上.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佛印居右: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鲁直居左: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苏、黄共阅一手卷: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者,……的人,这里指“……的样子”.
佛印绝类弥勒:绝,极. 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袒,裸露.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不属,不相类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右膝,右膝卧倒.诎,同“屈”.弯曲.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念珠,念佛经的人手里拿的串珠.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卧一楫:楫,船桨.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舟子,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束成椎形发髻.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其人视端容寂:视端容寂,眼睛正视茶壶,神色平静.端,正.
其船背稍夷: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夷,平,平坦.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年号.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的人刻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甫,通“父”,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后面的美称.
钩画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其色墨:墨,黑.
篆章:篆字图章.
其色丹:丹,朱红色.
为人五:为,刻有.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哉,加重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了啊”.
船背稍夷:夷,平.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1]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佛印禅师(1032~1098)
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住云居四十余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编辑本段]文章理解
一、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描写了船的3个部分,分别为,船舱.船头,船尾.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全文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二、题目解说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记是本人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三、分段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又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第三小层(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第一段总述.“奇巧”概括出雕刻工艺的特点
第二段分述.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第三段分述.三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个悠闲,一个专注
第五段总述.“灵巧”照应“奇巧”,核舟体积小,内容丰富赞叹核舟技艺巧夺天工(王叔远的精湛技术,构思巧妙).
四、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较】 (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打比方】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过“贻余核舟一”的例子,来证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观点).
五、生动传神的语言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例如: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令人不只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段,又是极细腻的文笔.写佛印是“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与读书人苏、黄神情不属.
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
开头,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出“核舟”所雕刻的内容.第一句就介绍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而且形神毕肖,第二句点明“核舟”所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为下文张本.
六、文题背景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七、扩展:果核雕刻
fruit pit carving
在果核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船只等,通常也指用果核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刻、杨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雕刻为主.
沿革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宜兴雕刻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刻,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渔家乐、百花篮、山水等.清代,果核雕刻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江苏为传统产区.康熙年间,苏州金老(名不详)、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锡禄的橄榄核雕刻“草桥惊梦”,屋宇、人物等在构图上安排得当,并配合疏柳藏鸦,柴门卧犬,充分表现了乡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榄核雕刻“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胡须,衣服肩部有补缀,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诗文;他用杨梅核雕刻的“猕猴”,眉目毕具,据《金玉琐碎》记载,有的艺人以桃核雕刻串连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罗汉,姿态各异,面目无一雷同.此外,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创作的“东坡游赤壁”,“篷窗撑辟,江柳掩映”,舟中人物、舷橹刻画细致.
近代,果核雕刻主要产于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山东潍坊桃核雕刻名匠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其中丁念廷、高家俊的作品曾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银牌奖.橄榄核雕刻以广州、苏州为主.广州名匠区桂来及其弟子江泽流以人物、花舫见长.20世纪初,上海果核雕刻名匠有麦春华、殷根福等人.麦春华擅长雕刻楼阁、池沼、人物、器具、花鸟等.殷根福的橄榄核雕刻题材有十八罗汉、八仙、观音、弥陀佛以及花木兰、穆桂英等人物,后来传其子女殷荣生、殷雪芸等.殷雪芸和弟子董兰生在继承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创作核桃雕刻“寒山寺”、橄榄核雕刻“鉴真东渡船”等,其中“鉴真东渡船”刻有唐代名僧鉴真及弟子、船工等35人,并配以玉石、红木雕琢成海波纹的底座,更显精巧.
工艺和特色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为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果核雕刻的工序是:
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
②设计构思,并在果核上画样.
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
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
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
果核雕刻的艺术特色是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单件陈设品配以底座,加盖玻璃罩,以供欣赏;有的缀以流苏,作为佩件或扇坠;有的将若干枚果核雕刻串连成念珠.
八、拓展:新核舟记
明代名篇《核舟记》把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高深、精巧描述得真切而生动,读起来感人至深.王叔远的核舟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为之神牵梦绕,不断复制和再创造.核舟这一巧技在现代又得到发扬广大,新核舟记不但在技艺上有所创新,而且在内容上更贴近了时代.欣赏新核舟记,对于深刻理解名篇《核舟记》很有帮助,同时通过欣赏实物、图片、影像等可以使读者在整体上全面读懂《核舟记》.
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记》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杨洪武核舟《南湖红船》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
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也是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逝世30周年、董必武诞辰120周年、何叔衡诞辰130周年、陈潭秋诞辰110周年、邓恩铭诞辰105周年和李达逝世40周年,因此,2006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的核舟作品.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嘉兴南湖画舫长16米、宽3米,分前、中、后三舱,中共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核舟虽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也按画舫的行止,刻制了前中后三舱,宽敞的舱室、舱顶瓦楞线、舱窗以及桅杆等都一一展现出来.为增强艺术效果,前舱顶还精刻了党旗、后舱顶刻制了和平鸽.船舱两旁分别刻制小窗5扇,共10扇,每扇小窗都能开启.小核舟的舱顶、舱壁、小窗等都刻制了精美的花纹,把核舟装扮得富丽堂皇.船头坐4人,毛泽东坐在船头右侧,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何叔衡侧身靠近毛泽东讨论着;董必武还坐在船头左侧,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睛,犹如身临其境.打开前舱两旁的小窗,临窗而坐的是陈潭秋、王尽美;坐在中舱两旁小窗前的是邓恩铭、刘
仁静和李汉俊、包惠僧.船尾右侧是一位船工,正在用力 的历史瞬间.嘉兴南湖画舫长16米、宽3米,分前、中、后三舱,中共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核舟虽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也按画舫的行止,刻制了前中后三舱,宽敞的舱室、舱顶瓦楞线、舱窗以及桅杆等都一一展现出来.为增强艺术效果,前舱顶还精刻了党旗、后舱顶刻制了和平鸽.船舱两旁分别刻制小窗5扇,共10扇,每扇小窗都能开启.小核舟的舱顶、舱壁、小窗等都刻制了精美的花纹,把核舟装扮得富丽堂皇.船头坐4人,毛泽东坐在船头右侧,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杨洪武核舟《南湖红船》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何叔衡厕身靠近毛泽东讨论着;董必武还坐在船头左侧,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睛,犹如身临其境.打开前舱两旁的小窗,临窗而坐的是陈潭秋、王尽美;坐在中舱
两旁小窗前的是邓恩铭、刘仁静和李汉俊、包惠僧.船尾右侧是一位船工,正在用力 摇橹;左侧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她一面照料会务、烧水沏茶;一面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为会议做好保卫工作.王会悟左手提壶、右手端杯,神态自然.壶上的花草纹理似隐似现.核舟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按照当时参加党一大的人物肖像写真刻制的,人物虽不足2毫米,但都生
动传神,栩栩如生.核舟船底刻一大党纲98字,题款7字,共105字.字是按竖式书写阴刻的,填成黑色,笔画细如毫丝,一行一行的小字好似船行时荡漾起的涟漪.此外,为真实再现南湖画舫的全面,在核舟“红船”后面也拖一小舟.小舟长2.3厘米,高1.1厘米,宽1.0厘米.舟顶分为两层,箬篷顶周边雕刻着精美的文饰,两侧透雕的篷壁玲珑剔透、精巧可人.小舟底部刻的是一大闭幕时代表们呼的口号:“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共23个字.大舟与小舟之间用一条链环联接,也是用核材精刻而成的.
整个“南湖红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舱室4、壶2、杯皿2、书籍文件5、橹、炉、小桌各1、链环1条、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均都一一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