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革命故事三则,要简洁明了,三篇加起来尽量不超过1200个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5:05:43
朱德的革命故事三则,要简洁明了,三篇加起来尽量不超过1200个字.
朱德的革命故事三则,要简洁明了,三篇加起来尽量不超过1200个字.
朱德的革命故事三则,要简洁明了,三篇加起来尽量不超过1200个字.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抛官弃禄 追求真理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1922年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周恩来则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朱德在德国入格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产生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思想.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力挽狂澜 拯救危局
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转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打下遵义城,才在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召开会议.会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王明“左”倾路线,赞同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之后,朱德仍担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他坚决赞成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战役行动.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朱德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刘伯承称赞他“志坚如钢”,“在任何困难面前,但然如坐春风”.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会合.讨论今后的去向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会后,率部北进.但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后,他才开始北上.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再次生出异心,他要朱德与他联名致电中央,反对北上抗日的方针,朱德断然拒绝张国焘的要求,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不听劝告,率兵掉头向南,朝川康边境退逃.在张国焘率领队伍逃跑的过程中,朱德一直坚持斗争.张国焘曾开会围攻朱德,朱德却泰然处之.张国焘逼朱德反对毛泽东,朱德警告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德赶出部队,朱德坚决留在军中作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揭露张国焘的真面目,促使受蒙蔽的干部战士觉悟.经过朱德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觉醒,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中间又出现了几次反复,终于把这支队伍带到了陕北,实现了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种子,壮大了红军的队伍.朱德到达陕北,汇报了与张国焘的斗争经过后,毛泽东称赞他“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目录
个人信息简介
演艺生涯电视剧
电影
短剧
个人信息简介
演艺生涯 电视剧
电影
短剧
朱德丽
专业类型: 影视演员 形象定位: 中年女性
性 别: 女 个人身份: 专业
年 龄: 51 星 座: 狮子座
身 高: 165 cm 民 族: 汉族
体 重: 63...
全部展开
目录
个人信息简介
演艺生涯电视剧
电影
短剧
个人信息简介
演艺生涯 电视剧
电影
短剧
朱德丽
专业类型: 影视演员 形象定位: 中年女性
性 别: 女 个人身份: 专业
年 龄: 51 星 座: 狮子座
身 高: 165 cm 民 族: 汉族
体 重: 63 kg 籍 贯: 北京市
语 言: 中文 居 住 地: 北京市
学 历: 不限 国 籍: 中国
所学专业:
工作年限: 五年至十年
爱 好: 游泳、乒乓球、唱歌、跳舞、小品
编辑本段演艺生涯
朱德丽,是近十年来活跃在影视圈的一位中女年演员。主要在电视剧中担任配角角色,饰演的角色多为中年女性。
电视剧
《生命撑起的蓝天》 饰:晓丽 导演 (香港) 曹儒 《阳光职介所》 饰:李硕 导演 彦小追 《都是装修惹的祸》 饰:居委会严主任 导演 阚卫平 《神医侠侣》 饰:李婶 导演(台湾)余明生 《我非英雄》 饰:野郎中妻 导演(香港)霍志凯 《前门楼子九丈九》 饰:王财妻 导演 孔笙柳宾 《大汉巾帼》 饰:黄婶婶 导演 李平 《绿水英雌》 饰:鲁纯妈 导演(香港)钱勇强 《新兴医院.手足情深》 饰:惠珍 导演(台湾)孙树陪 《女人不惑》 饰:梁德望妈妈 导演(台湾)赖导 《龙门驿站》 饰:马婶 导演(香港)朱锐斌 《女人不哭》 饰:婶娘 导演(香港)朱奕龙 《少林寺传奇》 饰:老鸨 导演 都晓 《肈事追踪》 饰:聂超妻 导演 赵镭 《身边的故事》 饰:常玉凤 导演 刘斌 《祝你健康》 饰::李大妈 导演 吴安萍 《春风化雨》 饰:何萍 导演 高一功 《我是太阳》 饰:冯妈 导演 安建 《锁春记》 饰:刘妈 导演 黄文利 副导演朱德丽和演员周冬雨的合影
《红警》 饰:马春妮 导演 刘国强 《永不回头》 饰:马姐 导演 张辉 《鸽子风波》 饰:严然 导演 付谙 《好人难当》 饰:林玫 导演 穆成力[1] 《AA制生活》 饰: 张林母 导演 赵晨阳 《遗产继承》 饰:刘雨婷 导演 柳衡
电影
《双珠》 饰:桂嫂 导演 温德光 《一声唿哨》 饰:小个妈 导演 阎建刚 《血源》 饰:卫军妈 导演 张君一 《山楂树之恋》 副导演 导演 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 副导演 导演 张艺谋
短剧
《遗产继承》 饰刘雨婷导演 柳衡 《鸽子风波》 饰严然导演 付谙 《好人难当》 饰林玫导演 穆成力
收起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
全部展开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抛官弃禄 追求真理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1922年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周恩来则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朱德在德国入格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产生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思想。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力挽狂澜 拯救危局
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转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打下遵义城,才在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召开会议。会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王明“左”倾路线,赞同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之后,朱德仍担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他坚决赞成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战役行动。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朱德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刘伯承称赞他“志坚如钢”,“在任何困难面前,但然如坐春风”。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会合。讨论今后的去向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会后,率部北进。但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后,他才开始北上。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再次生出异心,他要朱德与他联名致电中央,反对北上抗日的方针,朱德断然拒绝张国焘的要求,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不听劝告,率兵掉头向南,朝川康边境退逃。在张国焘率领队伍逃跑的过程中,朱德一直坚持斗争。张国焘曾开会围攻朱德,朱德却泰然处之。张国焘逼朱德反对毛泽东,朱德警告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德赶出部队,朱德坚决留在军中作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揭露张国焘的真面目,促使受蒙蔽的干部战士觉悟。经过朱德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觉醒,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中间又出现了几次反复,终于把这支队伍带到了陕北,实现了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种子,壮大了红军的队伍。
收起
抛官弃禄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
全部展开
抛官弃禄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1922年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周恩来则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朱德在德国入格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产生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思想。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收起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
全部展开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转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打下遵义城,才在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召开会议。会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王明“左”倾路线,赞同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之后,朱德仍担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他坚决赞成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战役行动。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朱德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刘伯承称赞他“志坚如钢”,“在任何困难面前,但然如坐春风”。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会合。讨论今后的去向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会后,率部北进。但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后,他才开始北上。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再次生出异心,他要朱德与他联名致电中央,反对北上抗日的方针,朱德断然拒绝张国焘的要求,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不听劝告,率兵掉头向南,朝川康边境退逃。在张国焘率领队伍逃跑的过程中,朱德一直坚持斗争。张国焘曾开会围攻朱德,朱德却泰然处之。张国焘逼朱德反对毛泽东,朱德警告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德赶出部队,朱德坚决留在军中作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揭露张国焘的真面目,促使受蒙蔽的干部战士觉悟。经过朱德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觉醒,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中间又出现了几次反复,终于把这支队伍带到了陕北,实现了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种子,壮大了红军的队伍。朱德到达陕北,汇报了与张国焘的斗争经过后,毛泽东称赞他“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收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
全部展开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