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9:45:54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选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0.html?wtp=tt#3
历史
[编辑本段]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