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0:17:39
南京大屠杀感想
南京大屠杀感想
南京大屠杀感想
历史问题是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死穴,而在所有历史问题中,最敏感、最富有争议的就是南京大屠杀.关于南京大屠杀有好几种称谓,中国大陆和台湾称为“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近期,随着大陆导演陆川的《南京!南京!》的热映和所受到的广泛关注及好评,南京大屠杀再一次成为中日两国民众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随着影片的广泛上映,关于发生在南京的那一场浩劫引发了种种议论.比较广泛的一种观点是,面对日本人的屠刀,国人显得太过的懦弱和麻木.例如:极少量的日本兵就可以肆意屠杀为数众多的中国人;少量的日本兵可以俘虏并杀害大批的国军官兵;南京的男人们面对日本兵对自己的女人的性侵犯除了苦苦哀求竟然无能为力.另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国民党腐败无能,军队缺乏战斗力,自蒋介石以下的国民党政府官员贪生怕死,只顾自己逃难,不顾百姓死活.实际上,冷静下来细细思量,这两种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甚至难以站住脚的.
先来看看第一种观点,我们姑且把它称为“国人的怯懦”.表面上看,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实际上却忽略了当时的现场境况.在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华东派遣军集中了八个师团二十余万兵力在海空军的全力配合下,从六个方向向首都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在南京沦陷后的大规模屠杀阶段,涌入南京的日军最高人数达到了二十万之多,这还不包括从日本本土来的商团、记者、学生等.而当时南京城内按照现在估计,最多为五十余万.也就是说,二十余万装备精良、荷枪实弹的日军“占有了”南京.实际上这更类似于劫持.二十余万日军劫持了我首都居民五十余万.众多国人面对少数的日本兵的屠刀选择任人宰割是因为那些日本兵背后有二十余万同伙!在看到少数日本人祸害众多国人的时候,不要只看见小范围内双方人数的巨大差异,更应该看到的是那些日本人背后的二十余万兽兵同伙.在那些遇难者眼中,周围除了他们都日本鬼子,他们太害怕、太孤单了.我们的国人确实太可怜了,他们没有了依靠,没有了保护,最重要的没有了活着的信心,这一点最为可怕.实际上国军最后放下武器投降也是因为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失去信心是最可怕的.没有人愿意死,活着,这是生命体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三四个持枪的亡命之徒就可以劫持载有数百人的客机,十几个亡命之徒就可以劫持四架大型客机制造震惊世界的“911”.要知道四架客机上的四五百人解决掉十几个人易如反掌,而实际上并没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劫机、绑架等恐怖事件了.因此,单单拿怯懦两个字去评论当时的国人实在是太过于狭隘了.实际上的情况恰恰相反,南京城里出现了许多勇敢的国人明知道会死仍然和日本人拼命,狠狠的打击了日本人嚣张的气焰.史料记载:一名中国女教师在被打死前用一支步枪击毙了五名日本兵;一名中国人趁着夜色潜入日军宿舍,用利刃杀死了十余名日本兵,日本老兵回忆时称当时被杀的包括多名中队长(连长);两名国军士兵在一辆废弃的坦克里用机枪射杀了路过的几十名日军;南京刚刚沦陷的时候,在一名上校团长的带领下,三百余名国军官兵向日本人发起进攻,最后全部阵亡,为了对付这区区几百名国军官兵,日方动用了重炮;还有身中37刀的李秀英;还有那些拒绝屈从日本鬼子而被杀害的妇女……这些都是真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事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中华儿女面对强敌的英勇顽强!我们还怎么能忍心去责难他们怯懦和软弱?当今社会公众场合发生犯罪行为的时候又有几个人面对歹徒挺身而出、伸张正义?数以百计的围观群众面对极少数为非作歹的犯罪分子不是照样选择了沉默和旁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责难那些可怜的遇害者!
再来看看第二种观点,我们姑且把它称为“国军的无能”.不参杂任何个人感情来说,南京是守不住的.因为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部队,大多是由淞沪会战撤退下来的.大部分伤亡过半,少数甚至达三分之二.而且沿途步行撤退,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敌兵追击,士气非常低落.以久战疲劳之师来保卫南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强弩之末不足以穿鲁缟,这是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部队为第七十二军之八十八师、第七十八军之三十六师、教导部队、宪兵部队,另外,自淞沪担任掩护撤退的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也先后奉令退回南京参加战斗.这三个军都是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过训练.在这里仅以孙元良八十八师为例,八十八师齐装满员加上预备队约一万五千人左右.该部参加淞沪会战,死守闸北七十六天,被日军战报称为“可恨之敌”.而撤退到南京时,全师已不足五千人了.其他部队多是在淞沪会战与日寇血拼数月,伤亡惨重的久战疲惫之师.从师长到士兵可谓兵疲将沮,实在难以与强敌相争!再看守将唐生智,在军事会议上自告奋勇承担守城之责,声言:“誓与南京共存亡”,然而会后却告诉蒋委员长:“除非有你的命令,我不会撤退”.唐生智只有豪言壮语罢了,他当时身穿很厚的衣服,与白崇禧将军坐车巡视各处阵地.白崇禧将军回忆:“两天之视察,我发现唐之身体虚弱不堪,身着重裘,至平地犹可下车看看,爬高山便由我代为侦查,寒风白雪之中,我见他虚弱之身体,不禁为南京之防守担心,为他自己担心.”南京城内有天堡城、雨花台,是全城的要点,城东、北两面环绕长江;西、南面有秣陵关与句容为屏障.汤山、龙潭、栖霞山、乌龙山、尧化门皆是军事要地.所以金陵古称龙盘虎踞之地.蒋委员长有此认识,所以决定防守南京.然而所不幸的是,守城部队多半是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疲惫之师,未经整顿即匆忙参加守城,虽然部队番号有十几个师,而力量实未及一半.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守军早已衰竭不堪,所以守城仅仅八天便丢掉了雨花台.这一居高临下、威胁城内的据点一旦丢失,南京便保不住了.南京失守后,国人纷纷责难唐生智,平心而论,以残缺疲敝之师是不能与优势战胜之敌相抗衡的.唐的错误在于事先未能知己知彼、谨慎考虑、详细计划,便贸然承担了守城重任.虽勇气可嘉,终不免全国舆论之指责,则是殊为不值.至于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高层的弃城迁都更是合情合理.国民政府毕竟还要领导全国抗战,毕竟还要指挥数百万军队.如果国民政府高层全都在南京为国捐躯了,平心而论确实可以激发全国的抗战热情,但实际上于持久抗战则是大大不利.实际上现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一套危急时刻高层紧急疏散撤离的方案部署.例如美国,在所有的白宫高层会议上,各部高官必定有一名不出席会议,总统和副总统从来不同时出席最高层会议.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最高层政府仍然可以运作,全国权力机构不至于彻底瘫痪.在这里,引用1937年12月7日发表的《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做以解释,要旨如下:
“此次抗战开始迄今,我前线将士伤亡总数已达三十万以上,人民生命财产之损失,更不可以数计,牺牲之重,实为中国有史以来抵御外侮所罕见……敌人侵略中国,本有两途,一曰鲸吞,一曰蚕食,今者逞其暴力陷我南京,继此必益张凶焰,遂行其征服整个中国之野心,对于中国之鲸吞,而非蚕食,已由事实证明.……鲸吞之祸,显而易见,蚕食之祸,缓而难察.敌苟持慢性蚕食之政策,侵润侵蚀以亡我于不知不觉之内,则难保不存因循苟且之心,懈其敌忾同仇之义.……今大敌当前,不容反顾,……若父吿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中国地大物博,非日本能够鲸吞.而抗战之胜负不决定于南京之失守,或任何一地之失守.日本无力量,也不能枪杀我所有同胞,占据我全部领土.由此可见蒋委员长的抗战决心.“抗战到底”是一句至理名言,原因在于我们以弱敌强,必须坚持“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实行全面抗战”的原则.南京保卫战已然过去七十多年年,而中国壮士的气节与不屈,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在此细列了当时中国守军中,以身殉国的17位中国将军:萧山令、朱赤、高致嵩、易安华、罗策群、姚中英、司徒非、李兰池、刘国用、蓝运东、万全策、雷震、谢承瑞、华品章、韩宪元、黄纪福、蔡如柏等.他们的尸首,都没能从战场上运出.
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国军将领
萧山令:南京卫戌司令部参谋长,1937年12月13日牺牲于南京下关码头.追赠陆军中将.
罗策群:第159师副师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高致嵩:第88师264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追赠陆军中将.
朱 赤:第88师262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易安华:第87师259旅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南京莫愁湖.
李兰池:第57军副旅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司徒非:第160师参谋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姚中英:第157师参谋长,少将,1937年12月12日牺牲于南京保卫战.
谢承瑞: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 12月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后追赠宪兵少将.
刘国用: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副旅长 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9日,在与敌激战3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继续与敌激战,13日于水西门外殉国.
蓝运东:预备第十师,任少将参谋长.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殉国.
万全策: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第一旅防守紫金山的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自8日起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时年35岁!
雷震: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紫金山阵地.12日下午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撤离,雷震率部留守.13日,掩护军民于下关火车站乘火车突围,与连长雷天乙等上最后一节车厢殿后.日机空袭将列车炸断,火车头拉着前面车厢开走,乃下车指挥官兵抗击日寇,力战阵亡.后追赠少将.
华品章: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9日,随部先后击退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后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连日猛攻雨花台,战况激烈.12日下午华品章在拼杀中壮烈殉国.后追赠少将.
韩宪元: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1937年时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参加淞沪会战,英勇拒敌,坚守四行仓库掩护撤退的谢晋元即为其所部团副.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雨花台阵地,激战累日.12日,在雨花台与旅长朱赤等壮烈殉国.后追赠少将.
黄纪福: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长.1937年12月,任四七七旅副旅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拒敌.汤山失守后经麒麟门退大水关集结待命.10日随一五九师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光华门的一五六师.12日,南京失守,随六十六军经太平门突围,沿途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追赠少将.
蔡如柏: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九五六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曾随部在汤山阻敌.8日,汤山失守,随六十六军奉命退大水关休整.13日,随部突围至汤山时遭遇日军第十六师团主力的攻击,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追赠少将.
以上将领尸骸无一从南京城中运出!
仅以此文悼念为国捐躯的国军官兵和惨死在日寇屠刀下的遇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