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一份初三历史的重点知识点(人教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0:31:49
谁能给我一份初三历史的重点知识点(人教版)
谁能给我一份初三历史的重点知识点(人教版)
谁能给我一份初三历史的重点知识点(人教版)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基础解读】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 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基础解读】
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2) 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基础解读】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1992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十四大,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6)意义: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基础解读】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
4、结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结果:“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
教育复兴的过程及表现: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4)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5)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6)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7)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8)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基础解读】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2)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
2、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1)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 法国画家大卫,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表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历史画面.
(2)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二、浪漫主义美术的产生:
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2、特点:它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基础解读】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 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发展: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 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还有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3、歌剧的辉煌成就:
(1)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创作了歌剧《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卡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4、民族乐派的兴起:
(3)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
(4)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民族乐派音乐兴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爵士乐,在一次大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发展: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暴,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3、影响: 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产生:
a 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b 1895年底,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已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c 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但是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d 苏联电影事业迅速发展,拍摄了《波将金号战舰》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3)二次大战后,电影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
3、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2O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 a 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b 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广播. C 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已达两万户. b 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运用: 二次大战后,电视进人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4、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全部展开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99年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04年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13年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二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四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9、历史作用:1)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3)局限性: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发生本质性变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人民群众缺乏发基本民主权。
第十五课美国内战
1、原因:根本原因:南北双方政治经济矛盾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5、领导人:林肯
6、战争过程: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7、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历史作用P81
第十六课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幕府统治障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8年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6、历史意义:
积极: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www.xkb1.com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六、世界近代的科学、思想与文化艺术成就新课标第一网
人物 国藉 称谓 主要作品 成就及艺术特色
思
想
领
域
伏尔泰
法国 启蒙思想家 《俄狄浦斯》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反对天主教会思想,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科
学
领
域
牛顿
英国
伟大物理学家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英国
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爱因斯坦 德国 物理学家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