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6:21:55
董存瑞的简介
董存瑞的简介
董存瑞的简介
董存瑞[1],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南山堡(今河北省怀来
童年的董存瑞
县),7岁时读过几天书,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并根据当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司令的回忆录等几本著作证实炸碉堡的真实性.编辑本段其它信息
与王平同志的交情
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十三岁的董存瑞与鬼子、汉奸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给他讲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并教他唱歌、识字,引导他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还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 一天下午,日本鬼子突然到南山堡“扫荡”,王平组织民兵,为了掩护群众转移,自己却被鬼子包围了.董存瑞拉着王平走进了家里,把大门关上.他机警地把王平藏在墙角下的一堆破席卷里.一会儿,四、五个鬼子端着刺刀闯了进来,那位鬼子军官比划着问:“八路在哪里?”,董存瑞假装答:“手枪?没有哇!”.军官气冲冲地说:“八路八路的”,董存瑞坚定地回答:“没有,没有.”.鬼子先是拿出糖果哄骗,见软的不行,又拔出东洋刀威吓,董存瑞凭借从前听王平的战斗故事的勇气,始终从容不迫地说:“没有”、“不知道”,鬼子把屋里搜了个遍,没搜出八路.最后,敌军官瞄准了那堆草席,董存瑞赶忙机灵地随手抓起一把草席,丢在鬼子面前,说:“这是囤粮食的破席卷,还能藏人?”,鬼子见席卷又臭又乱,料定没有八路,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王平与董存瑞的关系更深厚了.然而,万分不幸的是,王平次从县里开会返回途中,被叛徒出卖,叛徒引着敌人包围了王平,王平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枪战,最后,他举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听到这个噩耗后,悲愤不已,心中燃起为王平报仇的怒火.之后,他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董存瑞的妻子
董存瑞牺牲时只有19岁,按现在的政策还不到谈婚论娶的年龄,已出版的各种介绍董存瑞的书籍、电影也都未涉及他的妻子,实际上董存瑞是有妻子的,她叫卢长岭.在解放前早婚的年代,并不是什么稀罕事.1944年的秋天,年仅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与邻村比他大三岁的卢长岭结了婚,在当时男孩子十五六岁就娶妻生子的并不少见,小丈夫、童养媳也是常有的现象. 董存瑞和卢长岭结婚的时候,日本侵略者还霸占着中国,十几岁就当上了儿童团长的董存瑞,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他觉得只要日寇在中国多待一天,老百姓的幸福日子就会晚到一天,他积极参加了村里的民兵基干队.温顺贤惠的卢长岭非常明白这个大道理,知道丈夫干的都是打鬼子,为老百姓的大事,积极支持帮助同日伪军斗争.董存瑞和民兵一起去公路上挖沟、锯电杆、割电线、拔据点,卢长岭帮助找工具、出主意、给小丈夫提个醒. 董存瑞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16岁的董存瑞说什么也要参加八路军,他和妻子商量,卢长岭含着泪点了头,8月初的一个深夜,董存瑞瞒着父母,去杨家山参加了区小队.与妻子分别时,董存瑞对已哭成泪人的妻子说:“你等着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来!” 抗日战斗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三区区小队被编入龙延怀县大队,又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董存瑞成为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9月,部队打下龙关后,董存瑞和排长郭元方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执行任务,郭排长让董存瑞顺便回家看看,董存瑞先见过母亲,就去见妻子.董存瑞虽然不知道解放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他深知战争的无情和残酷,自己将来是生是死很难预料.董存瑞极力掩饰着内心复杂的情绪,笑着对妻子说:“长岭,我就要上战场了,生死难测,万一我回不来了,你一定要改嫁,你的日子还长着呢.”长岭听到丈夫的这番话后,忍不住扑进董存瑞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回来后,董存瑞应着排长的招呼,匆匆与父亲打个照面就走了.谁知,这一走,竟成了董存瑞与亲人的永别. 在部队里,董存瑞转战冀热察,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并于1947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在家里,妻子把对丈夫的牵挂,化作照顾老人和劳动的力量,家里家外,什么活她都能干.卢长岭得知丈夫牺牲后,守了三年孝,才在董家老人的再三劝说下改了嫁,临走时还痛哭不止,改嫁后生有一女孩,不久就病故了.
董存瑞的照片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条消息传遍全国:发现了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照片. 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都没有留下照片.董存瑞牺牲后,有关方面多方寻找他的照片,但只找到了一张他少年时的照片,那是董存瑞的妻子收藏在包袱里的董存瑞“良民证”上的照片. 在烈士牺牲几十年后,发现了董存瑞的戎装照片,堪称一大幸事. 在这张照片被发现的过程中,起了一点小小的、但也是关键的作用: 1965年的一天,丰宁中学(今丰宁一中)的学生韩加庆,看了电影《董存瑞》,想起自己的伯父韩定发家的镜框里有一张小照片,那个人长的很像电影里的董存瑞.不久回到家乡丰宁黄旗镇时,顺便问了伯父一句:“这是谁的照片?”韩定发说:“这是董存瑞的真像,是他亲手送给我的,背面还写着字!” 从镜框取下照片,果然背面写着“董存瑞送给韩上士留念”. 1948年春,韩定发到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当炊事员,大家称为“上士”,在此期间与董存瑞结识,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部队离开朝阳时,韩定发被调到担架队,董存瑞亲手把自己的照片送给了他.一个多月后,董存瑞壮烈牺牲.8、9月份在密云作战时,韩定发离开6连.1954年韩定发复员,把这张照片带回家乡,放在镜框里镶了起来. 韩加庆又惊又喜,把照片要到自己手里,带回学校.英雄的照片在班里引起轰动,韩加庆到县照相馆翻拍了照片,加洗50多张,班里同学人手一张.县照相馆放大了一张陈列在橱窗里. 安忠和比韩加庆低一年级,与他不认识,后来才熟悉.1968年下乡插队前,他向韩加庆要董存瑞照片,但照片早已没有了韩庆见他索要心切,就反翻拍的底片送给了他.底被安忠和带到风雪坝上,当地驻军的连长曾要支洗印了很多. 70年代,安忠和取承德钢铁公司工作,一次去隆化县董存瑞陵园参观,发现那里竟然没有董存瑞参军后的照片,便意识到那张董存瑞照片的价值.1978年初,他写信给存瑞陵园,并寄去了底片. 董存瑞陵园管理处的吕小山去丰宁,查阅了韩定发的档案,接着找到韩加庆查寻原照片,不料原照片已被另一同学在毕业前要走,带到偏远的乡村.费尽周折找到那个同学,照片又未在那人手里.直至1978年8月,终于找到了原照.过不久,保存照片者不幸身亡.如果安忠和向存瑞陵园通报消息晚一点,或者吕小山追寻原照片的进展慢一点,董存瑞照片就肯定不会重现于世了. 吕小山带着照片,遍访董存瑞的亲属和战友,得到了一致的确认.战友们还分析背后字迹为6连文书闫世太所写.北京大北照像馆技师鉴定照片使用的是40年代英国伊尔福相纸.定照片与董存瑞少年照片为同一个人,背面字迹与闫世太的其他笔迹相同.1981年9月,有关部门决定将这幅照片作为董存瑞烈士遗像宣传使用. 董存瑞照片陈列于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董存瑞陵园和董存瑞故乡的纪念馆.依据这张照片所绘的董存瑞画像,收入英雄模范人物挂图,经国家批准,张贴在全国所有学校里在新中国建立5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时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型展览里,都有董存瑞的这张照片. 董存瑞照片的发现,是历史的幸运!
领袖题词
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县计划修建董存瑞纪念碑.隆化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一直从事陵园筹建工作的冀兴坡,带着县委和县人委的信前往北京,呈请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董存瑞烈士题词.冀兴坡肩负重任先赴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到省委组织部换信,然后再到中央办公厅东北口,一个细高个、身着一身北京蓝的干部接待了他,告诉他下星期三来.冀兴坡住在北京珠宝市街正泰旅馆等候.星期三准时再去,被介绍到办公地址在皇城根的政务院内务部,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接待了他,并让优抚司邹司长具体办理.冀兴坡到优抚司后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情况,邹司长听后让其等候消息. 冀兴坡一边等一边办理纪念碑大理石事宜,恰巧北京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一侧500余人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冀兴坡找到修建委员会主任李琛,介绍了董存瑞的事迹,李琛听后很感动.红军出身的李琛对隆化方面大力支持,很快办好“赠送隆化碑料一块”手续,一个星期后,大理石基本落实. 冀兴坡二次来到优抚司,邹司长说这事领袖们还未定下来,你还是先回县里等着吧.这样就到了1957年,农历正月底,冀兴坡三到内务部优抚司,司里告诉他还未题呢,要再等一段时间.1957年3月1日陵园扩建要施工,冀兴坡返回隆化做筹备工作,待一切安排就绪后,4月份冀兴坡和县教育科主管科员刘显荣四到优抚司,回话说领导还没定下来,但我们会尽快促成此事的.冀、刘二人办理完大理石任务后,返回隆化. 6月初冀兴坡五到优抚司,邹司长将一张16开大的题词郑重地交给了冀兴坡.上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大字,落款为“朱德,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冀兴坡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元帅的题词,心情很激动,但是全县人民是请毛主席题词的,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毛主席不是给刘胡兰题过词吗,为什么没给董存瑞题词呢?邹司长解释,毛主席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还是请总司令题合适.冀兴坡这才领悟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伟大友谊,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尊重,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冀兴坡赶紧返回隆化,把题词上交复命. 1957年10月18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被镶嵌在落成的高14.5米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的正面. 为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50周年,让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讴歌存瑞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向董存瑞烈士学习的题词,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决定修建董存瑞烈士题词碑廊.碑廊由河北省建委高级工程师王世宏,承德市设计院吕莉总体设计,具体设计由隆化县城建局设计室主任衣守斌完成,历时近一年,投资30万元人民币,于1998年5月24日竣工.碑廊总高4米,南北走向长24米.基台宽3.2米,高0.45米,正面与南北两侧各有一组4级台阶.台的挡墙高2.7米,倚墙额,与碑底相呼应.额顶部是斜上方探出1.5米宽的罩檐.檐高0.75米,上耸高度为0.5米,巧妙地将重心固定在坚实厚重的挡墙上,为碑廊的美感,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碑廊整体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基台碑座、上额、罩檐皆为白色花岗岩饰面,碑身由五组橱窗构成,每组三块或五块,两廊共用24块“中国黑”花岗岩为心石,阴文镌刻于47位名人的题词,其中朱德总司令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题词已刻于纪念碑上.东廊25块碑,自北向南依次是:吕传赞“学习先烈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叶连松“学习存瑞精神,谱写新世纪篇章”;王琦“功盖寰宇,光耀千秋”;何康“学习烈士英勇献身精神”;于桑“人民英雄,浩气长存”;李铎书写“红旗取隆化,困兽穴犹据.危桥暗堡藏,冲锋阻火力.爆破英雄谁?班长董存瑞.英雄巨臂挥,晴空飞霹雳.兽穴化灰烟,壮气惊地.城郭属人民.烈士永安息”;刘振华“向董存瑞烈士致敬”;洪学智“为国捐躯,英名长存”;金昭典“存瑞同志永垂不朽”;王国权“存瑞精神万古流芳”;雷洁琼“弘扬先烈精神,做新世纪主人”;杨尚昆“纪念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五十周年”;朱德“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杨成武“英名千古,浩气长存”;段苏权“董存瑞烈士是在抗争的土壤上,经过解放战争锻炼成长的”;袁血卒“踏着存瑞烈士的血迹前进,董存瑞同志永生”;日本友好人士高主精一“忠烈的董存瑞烈士”;刘复之“丹心昭日月,浩气贯长虹”;林佳楣“烈士精神永存”;邓拓“战火炼英雄,家世贫穷,幼年立志便从戎.阶级斗争增智勇,屡建奇功.隆化炮声隆,决胜隆中,挺身爆炸后一代新人”;申健“英名永存”;曾盛“一个人的勇敢来自他的觉悟”;蔡诚“学习烈士革命精神,为‘四化’大业英雄献身”;关阔“英风千古”.[2] 西廊有碑23块,自北至南依次为:陶然“气壮山河”;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上海分会联抗大组“横跨雄关来塞北,陵园指说主义真.缅怀忠烈追功绩,大好河山血染成”;李振军“难忘四十年前事,风风雨雨无尽思.伊逊河畔留忠骨,苔上顶峰耸雄资.舍身报国传千古,献身精神永人师.喜看改革宏图展,告慰英烈九泉知”;钟辉琨“存瑞同志精神永存”;关山复“丰功盖世,浩气长存”;贺晋年“纪念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卅周年”;童小鹏“革命烈士血,汇成胜利泉.千万后来者,饮水要思源”;周谷城“烈士功绩永在人间”;朱学范“学习存瑞精神,振兴隆化”;楚图南“发扬革命传统,促进‘四化’建设”;刘澜涛“董存瑞烈士革命精神同日月共光辉”;聂荣臻“舍已为国,人之楷模”;程子华“学习董存瑞同志共产主义精神”;迟浩田“舍身为国,浩气长存”;张爱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李运昌“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周仁杰“存瑞烈士千古”;卓加“学习董存瑞烈士的革命英雄主义”;旭宇“声播华夏,名垂千古”;韩美林“光明磊落”;孔祥“董存瑞烈士浩气永垂不朽”;程维高“发扬存瑞精神,促进‘四化’建设”.最南端的碑上是陵园管理处主任赵斌宏起草,美术师谢云生用魏碑书写的题记.整个建筑格调朴素庄严,黑白分明.两廊背倚松柏,隔道相望;南迎纪念碑,北连烈士墓,将游人崇敬的心情与花木屏息之态溶成对烈士的无限追思和深切的怀念,与烈士陵园的整体格调相统一.编辑本段烈士陵园
为缅怀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追认董存瑞为国家一级英雄,并在1954年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5年经热河省政府批准,并拨专款决定修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由热河省建筑工程局孟宝栋设计,1956年开始修建,1957年建
董存瑞烈士陵园
成.原纪念碑高14.5米,碑座长1.4米,宽0.75米,高0.85米.碑身长3米,宽1米,厚0.35米.碑帽长1.3米,宽0.65米,高0.66米.占地面积为360平方的钢筋砖混结构建筑,碑座和碑身用灰绿色人造理石板饰面的望柱28根,望柱间有上下两根铁管相联形成的护栏,碑身顶部为铜制镀金的五角星,碑中心总长为6.6米的四块与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一体的汉白玉上镌刻着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1957年10月18日,河北省民政厅,承德地区和隆化县领导,承德地区青年干部代表350余人参加了纪念陵园最高的纪念建筑.纪念碑经历了30年的风雨苍
董存瑞纪念馆
桑,50年代建筑水平的限制和陵园所处的特殊地质条件,造成纪念碑多处下沉、开裂,碑身略向西倾斜,碑身、碑座饰板部分剥落;铺地及望柱的人造大理石板,部分松动、剥落,台阶多处陷落、损坏.陵园将上述情况3次上报国家民政部,河北省民政厅,申请重修纪念碑.1986年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领导来陵园考察后,1987年拨款32万元,批准对纪念碑进行重新修建.新纪念碑由张永鹏创意,城建局衣守斌具体设计,本着陵园建筑既有仿古风格,又不失时代气息的原则.在纪念碑的设计中,考虑原碑体造型虽无特色,但总体上不落俗套,且形态美观,社会反映良好的实际情况,保留原样,在高度上增加1米.同时为使纪念碑整体轮廓得以变化,增加层次,烘托主体.台基由一层变为两层,上平台为正方形,下平台为多边形,以四在40组栏杆环抱,双层汉白玉栏杆由河北曲阳豆白石质的望柱、栏板、抱古、地伏组成,在各部件上阴刻花瓶、云纹、莲花图案等装饰.错落有致的白色栏杆,层层叠叠的花岗岩踏步,丰富纪念碑的整体建筑轮廓,增强节奏感.使纪念碑显得更加挺拔、雄伟.纪念碑碑座,用黑色花白地花岗岩砌成,寓意着英雄的鲜血洒在隆化大地上,碑顶部镶嵌地径为0.6米的五角星.纪念碑总高度为15.5米,一层底座宽22米,二层底座宽12米.为搞好纪念碑的重建,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日义为负责人的基建班子.担任纪念碑建筑的是王守成工程队,县里考虑原碑身经30多年来已压实,不会再下沉,碑身基础仍选定原地.旧碑在交通局、城建局、县武装部和驻军52829部队工兵营的大力支持下,经3次爆破成功拆除了旧碑.1987年5月,隆化县委副书记张金录主持召开了重建纪念碑奠基仪式,承德地区行署副专员刘爱国作了讲话,在县直各机关单位形成了为重建纪念碑贡献力量的热潮,义务出工出车,下乡拉运石料.存瑞陵园美术师谢云生拉任设计正面
题字,为更突出朱德委员长题词的教育作用,比原碑紧缩了0.4米的天地距离,原字放大0.1米,落款做了穿插处理,与隆化县印刷厂美术师郝宝坤经半月余完成了碑的刻字、贴金任务.碑顶的五角星,由铜铸改为钢铸,镀银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紧张施工,1988年5月占地440平方米,由61种规格,1687块石头,从隆化陈家台、二道河、山咀和汤泉沟4个采石场运来的300立方米花岗石装饰起来的纪念碑落成.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揭幕式由隆化县县长冯瑞芬主持,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解放隆化战斗的原十一纵队司令员、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贺晋年,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河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洪毅共同为董存瑞纪念碑揭了幕.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和民政部杨琛顾问,还为民政部敬献的安放在纪念碑前的董存瑞烈士汉白玉雕像了幕.沈阳军区副令员齐连运,董存瑞生前所在团副团长焦国庆,董存瑞生前战友郅顺义,董存瑞父亲董全忠,董存瑞家乡代表怀来县委副书记蔡天晨,隆化县委书记张振存,隆化县人大主任吴凤海,隆化县政协主席赵俊山和隆化县五大班子领导,以及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和机关干部8000余人参加了揭幕式.新建成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在松柏的衬映下显得更加高大宏伟,庄严肃穆,朱德委员长“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碑前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是每年举行纪念董存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1998年在董存瑞烈士牺牲50周年之即,又加修了纪念碑碑座散水,将水泥板换为花岗岩石.碑前的广场铺上了水泥砖,纪念碑展现了董存瑞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每年成千上万的学生、军人、群众在碑前举行入团、入伍、入党等仪式,举行各种规模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碑前人们无不肃然起敬,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永远是耸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编辑本段董存瑞纪念馆
董存瑞纪
董存瑞纪念馆
念馆坐落于怀来县南山堡村.1951年7月14日,由南山堡一座旧庙改建为董存瑞烈士祠堂,1967年8月怀来县委决定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1968年5月建成;2006年怀来县委、县政府为更好地弘扬存瑞精神,加强革命历史教
董存瑞炸碉堡塑像
育和爱党主义教育,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0万元对董存瑞烈士纪念馆进行了扩建. 如今的董存瑞纪念馆占地18800平方米,展馆面积1150平方米,展馆由序厅、第一、第二、第三展厅、声光电模拟厅和多功能厅组成.纪念馆的建筑和景观注重了细节设计和人文精神,将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个全面真实且具有艺术性地展现给观众.编辑本段赞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