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2:07:41
谈谈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谈谈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谈谈人们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非常详细
研究简史
化学组成和膜的流动性
化学组成
脂质
膜蛋白
多糖
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
膜蛋白的运动
结构的分子模型
丹尼利-戴维森模型
罗伯逊的单位膜模型
流体镶嵌模型
板块镶嵌模型
功能
物质运送
钾钠的主动运送——钾钠泵
钙的主动运送——钙泵
阴离子运送
内吞与外排
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
研究简史
19世纪中叶,有人将植物的根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开始时细胞质收缩,与细胞壁分开,不久细胞质扩大,又与细胞壁贴近,推测细胞质被一层看不见的膜包住,因为这层膜能让水和某些溶质出入,出入的过程符合渗透规律,所以认为这层膜是半渗透膜。这便是德国植物学家W.F.P.普菲费尔(1877)或更早的人提出的有关质膜或细胞膜的概念。
赫贝尔测定红细胞的电阻,发现细胞内的...
全部展开
研究简史
19世纪中叶,有人将植物的根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开始时细胞质收缩,与细胞壁分开,不久细胞质扩大,又与细胞壁贴近,推测细胞质被一层看不见的膜包住,因为这层膜能让水和某些溶质出入,出入的过程符合渗透规律,所以认为这层膜是半渗透膜。这便是德国植物学家W.F.P.普菲费尔(1877)或更早的人提出的有关质膜或细胞膜的概念。
赫贝尔测定红细胞的电阻,发现细胞内的电阻很小,而细胞内外间的电阻很大。美国实验细胞学家R.钱伯斯用显微注射器将伊红注射到变形虫内,伊红很快地扩散到整个细胞,但不能很快地逸出细胞,证实了细胞膜的存在。
奥弗顿测定了多种非电解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发现这种速度与该物质的脂溶性密切相关,脂溶性越大,进入细胞的速度越快,从而推测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组成。C.J.戈特和格伦德尔1925年用丙酮抽提人红细胞的脂质并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它们的面积约为所用红细胞膜的两倍,因而提出红细胞细胞膜由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电子显微镜的问世,使人们能看到在所有细胞的边缘都有两条平行的染色较深的线条,这就是现在公认的质膜或细胞膜。
在细胞膜功能方面,除了上述的能让某些物质通过的半渗透性质外,又发现细胞运送物质(如Na+)可与能量的流动(如主动运送)或溶质的流动(如糖、氨基酸等)相偶联,提出了细胞膜是换能器的概念。从研究多肽激素的作用中,发现激素能改变膜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含量发生变化,引起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从而提出了膜能够置换信息的概念。微量的外界信息物质能引起细胞内巨大变化,引出了细胞膜有放大作用的概念。细胞膜不仅能将外界信使如凝集素、激素等吞入到细胞内或将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排出细胞,而且能侧向地影响细胞膜的其他成分,从而提出了膜内分子协同的概念。在多细胞动物中细胞膜借其特化结构(细胞间连结)与相邻细胞发生密切关系,使细胞相互粘着或使相邻细胞的膜间产生孔道,让细胞内的小分子通过,从而形成邻近细胞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概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