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2:25:25
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1伤员分类是救治的重要步骤  地震灾害是一类特殊的致伤因素,伤员数量大,受伤的种类复杂,救治力量有限,救治时间紧迫,因而产

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
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

地震救护人员如何拯救遇难者
1 伤员分类是救治的重要步骤   地震灾害是一类特殊的致伤因素,伤员数量大,受伤的种类复杂,救治力量有限,救治时间紧迫,因而产生了救治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重伤员和轻伤员救治之间的矛盾,部分伤员与全体伤员之间的矛盾.按照平时就诊模式解决面临的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对于没有经验的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救治伤员是有很大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医院首先必须对伤员进行迅速的分类,区分轻重缓急,把需要紧急抢救的伤员分出来,特别是休克和出血的伤员;把需要立刻手术的伤员分出来;确定伤员救治的措施,分类工作做好了,可以保证在伤员众多条件下,合理使用医院的人力物力,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医疗队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将野战情况下伤员分类的方法应用到地震伤员的救治上,将富有经验的野战外科专家级的医务人员投入伤员的分类,对伤员进行了迅速合理的救治,并把战时伤员分类的伤标用于地震伤员的分类.   2 实施分级救治伤员后送是必需的   伤员的后送是完成分级救治的重要手段.将没有生命危险但仍需继续治疗的伤员后送,一是为了减轻前方的压力,让等待治疗的伤员得到更好的治疗,二是为前方医院腾出更多的床位,使其能处理更多的病人.地震后对伤员的转运是立体的,使用了各种可能使用的转运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然而,后送伤员对于具体的医院来说,将自己亲手治疗的伤员转出去,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是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观念性的转变,树立大局观念才可能实现.在汶川地震中,伤员的救治体现了分级救治的原则.现场抢救,在搜索伤员和挖掘的现场有等待施救的医务人员,很多伤员一经救出就得到了紧急医疗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止血、包扎、固定,甚至在受压待救出前,已给病人氧气和输液,给予生命最及时的支持.   一线救治:在地震灾区的已有部队野战条件下的帐篷医院,使病人得到比较规范的紧急处理,对生命体征支持,对伤口的清创,骨折固定,包括手术固定,胸腔闭式引流,条件好的甚至开展了颈椎和腰椎的减压和内固定手术.   二线救治:以受灾较轻城市的地方和部队医院为依托,进行确定性专科治疗,并有国内知名专家治疗组进行救治指导和检查,保证了病人的治疗的质量.后方治疗和康复:大量的伤员通过飞机、火车、公交转送到祖国各地得到更完善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有些处理难度大的伤员,及时进行了空中的救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基本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救治网络.但是如何能在震后72小时内这个救治的黄金时间内,在现场能够展开救治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汶川地震环境的特殊情况,这个时间内很多地区只能自救互救.唐山大地震的最大教训是缺少急救知识和救援设备,情急之下有很多幸存者被生拉硬拽出来,很多伤员造成截瘫.此次救援,救援者不使用颈托、脊椎板等科学救援工具的现象仍然可见.医学的救援是科学的救援、安全的救援,既要保护伤员,也要保护自己,要树立立体化、社会化的大救援理念是很重要的.建立三级阶梯救治体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由县市医疗机构及人员参与的一、二级救治体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治大批的伤员,有效降低早期的死亡率.   第三级救治体系应由省级医院承担,重点保障危重、复杂及并发严重感染伤员的抢救任务,整体提高地震伤员的治愈率.   3 坚持生命第一,肢体第二的救治原则   地震的现场救治要严格做到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为后期救治赢得时间.地震时发生的挤压伤最多,挤压综合征的出现率相当高,经常危及到伤员的生命,一味追求零截肢率,就可能丧失更多伤员的生命.要科学救治,当肢体的挤压伤引起挤压综合征威胁到生命时要果断地截肢.肢体长时间的挤压,肢体成活希望甚微的伤员,极易发生肾功能的衰竭,解除重压后,要避免抬高患肢,要在伤肢的近侧上止血带,尽快截肢.挤压综合征发生肾衰的死亡率可达90%,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有效治疗挤压综合征引起的肾衰竭,明显降低死亡率,在汶川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得到了证实,但要警惕后期的并发症.到达我院伤员有2例挤压伤迟发性肾衰竭,1例截肢5天后发生、1例再次清创截肢后发生,经持续性肾脏代替治疗后治愈,对这种比较少见的情况要有足够的重视.还应该特别注意胸腹腔的挤压性损伤,这些损伤如果漏诊或处理不及时,后果是致命的.   4 外固定架——四肢开放骨折处理的最佳方式   汶川地震的伤员以四肢闭合和开放性的骨折最多,约占伤员总数的80%.因而骨科、创伤科的治疗任务最重.用什么方法能够尽快、有效的处置伤员?在各种方法的应用中,大家体会到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有其特殊的优势;(1)外固定架能为骨折提供良好的固定而不需要切开复位;   (2)经皮穿针外固定,创伤小,失血少,初期可不依赖X线检查,后期可以调整骨折;   (3)手术条件和无菌要求不高,可以迅速容易的将骨折进行固定,手术时间短,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1例小腿胫腓骨骨折的固定;   (4)在多发伤的治疗应用更为重要,还便于处理伤口,而不干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并可以对骨折加压,或延长治疗骨折造成的缺损.事实上在地震灾区各医院和医疗队外固定架的配置是很有限的,并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最早在波黑战争中四肢火器伤的治疗中广泛使用了外固定架,已经显示了这种技术良好的效果,在创伤救治的医疗队中应大量配置.   5 早期预防感染,警惕特殊感染的发生   要想有效性的预防地震引起的伤口感染,就必须消除可能造成感染各种因素.在伤员救治的全过程中,所有参加救治的医务人员都必须具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并体现在每项具体的救治操作中.绝不能以灾区条件困难为借口,忽视无菌技术操作,而是要与平时同样重视无菌要求,在一切救治环节上防止感染的形成.在急救的现场做好无菌包扎是减少伤口污染的首要措施,减少创面出血可以降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伤后早期使用抗菌素,能够推迟感染发生的时间,使清创手术在抗菌素的控制下进行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因为认识和条件的限制,灾区伤员早期使用抗菌素并不广泛.预防感染的最大一个步骤就是伤员进行早期清创,是药物不能代替的根本治疗.在灾区医院处理的伤员发生感染的比较少,在帐篷内处理的伤员感染率很高,特别是缝合伤口和闭合性截肢的伤员大多数发生感染,有的还行了第二次截肢.在一线帐篷手术室设备条件和无菌条件比较差,紧急处理的病人多,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按战时野战外科处理伤口的原则办,伤情复杂、污染严重的伤口清创后要严禁一期缝合伤口,需要紧急手术截肢的伤员要行开放性截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的发生率.要特别警惕特殊感染的发生,根据目前报道气性坏疽的发生40多例,一旦发生要立刻隔离治疗.   6 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的医疗应急分队   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科学性很强,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跳出“激情救援”,汶川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医院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的医疗应急分队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分队要有各种灾难发生时的救治预案,要不间断的进行严格的训练,遇到灾难救治时不但能够迅速独立展开,熟练救治伤员,生活上还要能够自给自足,不增加灾区人民的负担.应急分队要在各种艰苦模拟环境下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样就不会出现没有X线机、B超、CT就不能诊断,没有进口设备、进口器械就不能手术的尴尬现象.一切要从灾区救治的实际出发,一切要从战时救治出发,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应对各种灾难造成的复杂艰苦的救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