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康有为是用孔子的名义来改革啊他的变法跟孔子有关系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9:52:32
为什么说康有为是用孔子的名义来改革啊他的变法跟孔子有关系吗?
为什么说康有为是用孔子的名义来改革啊
他的变法跟孔子有关系吗?
为什么说康有为是用孔子的名义来改革啊他的变法跟孔子有关系吗?
孔子改制考》写于1892年,刊于1898年.此书论证儒家经典都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金字招牌,为自己的变法改革寻找根据.
康有为等人则是更直接地思考制度变革中传统价值观的意义,首先是他意识到中国的制度变革的不可避免性,但他依然坚持要从传统的儒家的思想资源中发掘这种变革的合理性.这是他写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原因.
1891年前后,在广州晤见了今文经学家廖平之后,康有为深受启发,开始从今文经学中吸取可资运用的内容来作为议政的依据,这些理论建构主要体现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
在《新学伪经考》,康有为首先将古文经学宣布为刘歆伪造,同时宣称刘歆的所作所为,使人们看不到孔子作为“制宪者”的形象,并导致人们由于惧怕“非圣无法”而所应存有的改革的想法.
康有为将一些经典判定为伪经是有他现实的目的,就是要将孔子塑造成改革家和万世立法的制宪家.在他看来,三代之治只是孔子为后代人树立的样板,而非实有其事.而刘歆的做法便是将孔子的功劳错按在周公的头上,使孔子的真实意图得不到呈现.他说刘歆“夺孔子之经以与周公,而抑孔子为传,于是扫孔子改制之圣法,而目为断烂朝报.”这样一来,六经的真意便被误解,所以他强调:“凡后世所指目为‘汉学’者,皆贾、马、许、郑之学,乃新学,非汉学也;即宋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在视儒家经典为万世不易之真理的时代,居然将一部分经典判为“伪经”,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之巨大是不难想象的,以致当时许多人要求禁毁这部书籍.
《新学伪经考》只是康有为维新理论基础的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发挥今文学的传统,写成以《礼运注》、《春秋董氏学》和《孔子改制考》为代表一系列著作,利用公羊学的“通三统”“张三世”的观点,提出系统的历史进化观念,构造了一个“托古改制”的理论体系.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指出:孔子之前的历史完全是孔子为了救世改制而虚构出来的,中国的历史要到秦汉之后才可考信.“由于书缺籍去,混混茫茫”,所以周秦诸子百家纷纷出来创立各自的教义,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制度来劝导当时的统治阶层,并假托这些制度是古代曾经实施过的.而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自己创造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撰六经作为“托古改制”的根据.经过与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逐渐取得了优势.因为儒教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徒众最多,所以在汉武帝时取得一统的地位,孔子也就成为“万世教主”.
康有为之“托古改制”理论,完全是为了他的政治变革主张提供理论支持.但康有为之深谋远虑之处在于,他深刻地关注到制度变革的同时所必然带来的儒家思想的安顿问题.所以一方面他强调必须废除科举,推行西政西学,但同时又在新的制度设计中为儒家寻找新的生长点.他总结考察西方的经验后认为西方的教会制度是实施制度变革之后儒家最可能依托的制度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