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杨烈妇传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0:55:35
古文杨烈妇传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古文杨烈妇传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古文杨烈妇传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原文建中四年,李希烈陷[1]汴州;既又将盗[2]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3]其男女,以会[4]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5]!”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6]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7]城.杨氏亲为之爨[8]以食[9]之;无[10]长少,必周而均[11].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12]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13]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14].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15]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编辑本段字词注释1.陷:攻陷.
2.盗:侵略.
3.累:捆绑.
4.会:会师.
5.济:成功.
6.致死:冒死.
7.乘:登上.
8.爨:烧饭.
9.食(音同‘四’):给……吃.
10.无:无论.
11:周而均:周全并且公平.
12.蜚:同”飞“.
13.固:固守,坚守.
14.淠(音同”皮”):城墙.
15.超:越过.
编辑本段内容概要本文记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98年),地方军阀(藩镇)李希烈作乱,“陷汴州”、“盗陈州”、“抵项城县”、“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无恶不作.项城县危在旦夕.其时县令李侃无能,“不知所为”.其妻杨氏力主抵抗,死守县城.她亲自动员胥吏百姓,“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之烧饭,“无长少皆均匀”.项城系小县,“无长戟劲弓、高城深沟之固”,作乱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然而守城者众志成城,决死守之.也许是贼人命中注定有此一败,守城者“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项城县得以保存.事后,刺史上侃(李侃,项城县令,杨氏之夫)之功,得“诏迁”(得到皇上提升).杨氏“至兹犹存.”
编辑本段参考译文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烧饭给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尽力守城至死,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尽快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叛贼都(轻蔑的)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于是李侃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坚固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入城.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大势,于是一个个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今山西襄汾一带)的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这样的妇人,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合乎这句话了.”
评论说:大概人们的观点,都是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有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那后代呢?(如果)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有分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多少人比她们强?我担心她们的事迹消失不能流传,所以都记叙下来,打算告诉史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带)人.唐德宗贞元12年(796年)认识韩愈,结为至友,从韩愈学古文,是古文运动的参与者.贞元14年(798年)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国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庐州刺史、终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死后谥文.李翱与韩愈相交29年,又娶韩愈的侄女为妻,文章受其影响,而吸收了韩文较为平易近人的部份,文章平正达畅,曾被清人列入唐宋十大家.著作《李文公集》.
编辑本段文章浅析本文选自《李文公集》,是作者的精心之作.它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作者曾在《答皇甫湜书》中自信地写到:“仆文虽不足以希左丘明、司马子长,足下视仆叙高愍女、杨烈妇,岂尽出班孟坚、蔡伯喈之下耶?”《新唐书·烈女传》所载杨烈妇之事与本文大抵相同,当以此文为据.
文章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言行来塑造人物性格.杨氏与夫君李侃的对话,显示其“忠”;对智吏百姓的激励,显出其“智”;对李侃轻伤下城的责备,显出其“义”.作者最后将杨氏的勇忠智义同文臣武将“弃城而走”的行为对照起来阐发主旨,不仅使杨氏形象更为突出,对现实的批判也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