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康德哲学的问题,涉及康德的问题,首先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被物自体给予信息,接着进行处理,处理为可认识的图像或声音,这时候的图像和声音都是纯粹的图像和声音,没有符号,没有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7:26:17
一个关于康德哲学的问题,涉及康德的问题,首先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被物自体给予信息,接着进行处理,处理为可认识的图像或声音,这时候的图像和声音都是纯粹的图像和声音,没有符号,没有意义
一个关于康德哲学的问题,
涉及康德的问题,首先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被物自体给予信息,接着进行处理,处理为可认识的图像或声音,这时候的图像和声音都是纯粹的图像和声音,没有符号,没有意义,这样就应该主客不分.
如果以上论断成立,人是怎么区分主客的?
你站在我面前,我为什么知道你是你,你不是我?
我就想知道这个问题。
请不要再说什么“主客区分是谬误”的了,我这里的主客并不是要某一个统治另一方,只想问,你看着自己的身体,为什么知道这是自己的身体,是什么产生了主体和客体的区分。
一个关于康德哲学的问题,涉及康德的问题,首先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被物自体给予信息,接着进行处理,处理为可认识的图像或声音,这时候的图像和声音都是纯粹的图像和声音,没有符号,没有意义
第二位回答的不错.第三位回答很可笑.看起来很有新意,但是毫无价值可言.而现代哲学的现象学认为世界不是被认识的对象,而是一种外在世界的经验冲击人的体验流
你站在我面前,我为什么知道你是你,你不是我?
这里的你和我其实并不有曾区别,是主客浑然一体的,意识的即对象的,对象的即意识的
你意识到了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也是你的意识的
意识→对象 对象→意识
问题是我同时意识到了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却是彼此互分为不同的个体这两个事物与我交互造成的所谓意识体验流是不一样的.即使在主观的世界里,即纯粹意识的世界里,也是分主客的.更重要的是,与我交互的主体(客体)不为我所控制,不以我意志为转移.当我们闭眼之时,脑子当中仍会有一个所谓的体验流,但是此体验流是虚而当我观察到此物时,是实.真实与虚假难道没有区分吗?现代的哲学家们,理智些吧!你们说的那些我们都懂.
就像一楼所说的,引入主客只是为了方便讨论。
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大多拒绝区分主体和客体,拒绝回答到底哪个先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因为意识(所谓的主体)不能没有内容(所谓的客体),而所谓的客观世界也不能独立于人的意识而被意识到。这个世界就是表象/现象,那主体和客体的合成物。 主体和客体,浑然一体。
回答补充:
“我”是什么?“我”和“你”的区分是什么?
“我”以我的身体...
全部展开
就像一楼所说的,引入主客只是为了方便讨论。
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大多拒绝区分主体和客体,拒绝回答到底哪个先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因为意识(所谓的主体)不能没有内容(所谓的客体),而所谓的客观世界也不能独立于人的意识而被意识到。这个世界就是表象/现象,那主体和客体的合成物。 主体和客体,浑然一体。
回答补充:
“我”是什么?“我”和“你”的区分是什么?
“我”以我的身体为界限,而“你”在我的身体的界限之外,所以我知道你不是我。
但是,严格说来,我的身体也是作为认识的客体而进入我的意识的,身体是客体。认识的主体是我的意识,但我不能意识到我的意识,只能意识到客体,就像镜子只能照出他物,不能直接照出自己。
主体不是指我的身体,不是物质性的我,而只是指我的意识。
为什么知道这是自己的身体?
因为在我意识到的所有事物中,只有这样的一个身体是永远伴随着我的(意识的),于是在空间上,把我的身体和其他一切事物区分开来;也唯有这个身体,是完全受我的意志指挥的,只要我想干嘛,我的身体就会作出反应,为我的意志服务;而且,一旦有什么东西碰到了身体,我就会有相应的感觉;于是发现身体和我(的意识)密不可分,这是“我的”身体。
收起
主客区分是谬误
现象学已经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这种主体性意识
意识的即对象的,对象的即意识的
主客关系是可以交替、可逆的
克服“主体-客体”范式
近代哲学是一种表象式的思想,这种表象式的思想的特点在于:它把存在者作为客体表象(vor-stellen)到主体面前并实现了“主客二分”。通过这种方式形而上学将人加冕为“万物的尺度(Maß)”。存在者从此...
全部展开
主客区分是谬误
现象学已经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这种主体性意识
意识的即对象的,对象的即意识的
主客关系是可以交替、可逆的
克服“主体-客体”范式
近代哲学是一种表象式的思想,这种表象式的思想的特点在于:它把存在者作为客体表象(vor-stellen)到主体面前并实现了“主客二分”。通过这种方式形而上学将人加冕为“万物的尺度(Maß)”。存在者从此在主体(即人)那里就成为“置于面前的”(vorstellig,表象的):只有“被固置”(fest-gestellt)和“被确置”(sicher-gestellt)的事物才存在。对于笛卡尔来说,只有能被人用数学描述的事物才存在。
这是一种开始于笛卡尔的意识哲学即主体论的思想,把意识定为基质
而现代哲学的现象学认为世界不是被认识的对象,而是一种外在世界的经验冲击人的体验流
你站在我面前,我为什么知道你是你,你不是我?
这里的你和我其实并不有曾区别,是主客浑然一体的,意识的即对象的,对象的即意识的
你意识到了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也是你的意识的
意识→对象 对象→意识
康德的先验哲学也把人作为存在者的中心,康德将之称为“哥白尼转变”:不是主体取决于世界,而是世界取决于主体。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试图(通过被给予给纯粹理性的知识范畴)给认识提供一个确实的根基。康德的目标不是要克服形而上学,而是给接下去的推断(Spekulationen)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海德格尔也把康德说成是形而上学家
正因如此,人们在现代条件下扬弃了主体性哲学而建立了主体间性哲学。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哲学,存在被认为是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主体间性哲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收起
主客?很遗憾没有标准的界定,当然也从来不需要有!人总是把自己的意识想得太……的确意识很复杂,难以被解释,但是再复杂,那也仅仅是复杂而已,他本身的根本属性不会和最简单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哲学为什么要引入主客呢?原因在于方便讨论,比如宇宙是否会产生某中结构,对宇宙本身产生理解?(其实就是人类能否认识宇宙本身)...
全部展开
主客?很遗憾没有标准的界定,当然也从来不需要有!人总是把自己的意识想得太……的确意识很复杂,难以被解释,但是再复杂,那也仅仅是复杂而已,他本身的根本属性不会和最简单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哲学为什么要引入主客呢?原因在于方便讨论,比如宇宙是否会产生某中结构,对宇宙本身产生理解?(其实就是人类能否认识宇宙本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