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15:40:13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地 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教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好爱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会出现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难免的、必然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就应当因势利导,以变应变,调整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有的教师不是没有发现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而是发现了但一时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处理.当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妥善处理呢? 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使课堂上能有鲜活的动态生成,一是学生善于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改变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发点.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活动中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所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机智产生的基础. 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行为、情绪的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善于抓住课堂上每一个这样的契机,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 二、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充分的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是进行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深刻的理解,对相关的知识点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深挖教材内容,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学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学情客观存在;第二,学情复杂多样;第三,学情可以改变.学情的2几个特征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要针对学情备课;二要灵活调整学情.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从学生的角度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情的了解,在进行充分预设是必要的.但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留有空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预留“弹性时空”,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不求老师一厢情愿、滴水不漏式的预设,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在每个大环节中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例如,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导归纳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增加文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 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积累、反思已有的教学经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 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并灵活机智的处理呢?这需要教育机智.教学机智并不神秘,它是教师多种教育能力的结合,可以通过培养锻炼得以形成和提高.一个教师要掌握教育机智能力,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需要在教育理论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累多种“案例”和“处方”,可以说经验越丰富,遇到意外事件心中就越有底,就可“处变不惊”,反之经验贫乏,就可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但教育机智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首要的是加强学习,增加文化底蕴.生物知识浩如烟海,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应现代生物教学的需要.另外,掌握常见的教学策略,积累丰富的教学机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争取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感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启发诱导,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可根据场景给予鼓励并及时引导,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身份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理解、对学生的充分熟悉、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