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金石录后序》翻译 从“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反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5:37:34
求《金石录后序》翻译从“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反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求《金石录后序》翻译从“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反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求《金石录后序》翻译从“余建中辛巳,始归

求《金石录后序》翻译 从“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反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求《金石录后序》翻译 从“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反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求《金石录后序》翻译 从“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反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当时我父亲是礼部员外郎,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明诚当年才21岁,还在太学当太学生呢.我们两家都是寒族.每月初一,十五,太学里都放假.明诚就去当铺把衣服当个500钱的,然后步行到相国寺,买些碑文和零食回家.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坐着,边研究碑文,边吃零食.那时侯的日子,是多么自由、快乐啊.过了两年,明诚外出作官,他立志宁可粗茶淡饭,也要走遍天下最最辽远的地方、收集天下所有的古文奇字.日积月累,他搜集的资料越积越多.明诚的父亲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有在秘书省的,常常有些佚诗、逸史,或者旧壁中、古墓里掘出的书.他就尽力抄写,觉得非常有意思,渐渐沉醉其中.之后只要见到古今名人字画,夏商周的奇器,他都要凑钱卖下,甚至卖掉身上的衣服也再所不惜.
我还记得崇宁年间,有人拿徐熙的《牡丹图》来,要价20万钱.当时就算是贵家子弟,20万钱也不是个小数目.我们把它留了两夜,仍然没法子筹到钱,只好还他.我们夫妻两人为此惆怅好几天.
之后我们移居青州乡下,在乡下住了10年.那段日子衣食有余.明诚又接连做了两任太守.明诚把他全部的薪水都用于著书.每得一本书,我们便一同校勘,整理成集,题上署名.得到书画彝鼎,也要把玩一阵,指摘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烧尽一只蜡烛才肯放下.所以我们收集的书画精细、完整极了,任那一个收藏家怕也比不得我们吧?
我的记性一向不错.那时候,每天吃完饭,我和明诚的习惯是在归来堂喝茶,指着堆积的书卷,说某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可以找到,猜中的人就算赢了.赢的人先喝茶.我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于茶都倒到怀里了.反倒喝不到一口.
我愿意过一辈子这样的日子,永远永远的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那时侯虽然穷困患难,可心中的志愿却从未改变过一丝一毫.
收书的任务完成后,我们在归来堂建了书库,将书分类编号,一一放置.如要读,先要用钥匙打开柜锁,然后在簿子上登记,然后,才可拿出书——精细到了这样的地步.有时候我不小心把书稍微损坏了或者弄脏了一点点,明诚定然会责备我,命我擦拭干净,不再象以前那么和蔼了.收藏书籍是为了使自己开心,现在反而惹得大家都不愉快.我是急性子,就想法子攒钱另买书,也不吃荤菜了,不穿好看衣服了,更不要什么珠宝首饰、贵重家具了.看到诸子百家的书,只要字不缺,版本不假的,就都买下来作为副本.家里有两套《周易》和《左传》,文字都是最全的.或放在案几上,或放在枕边,彼此心意相通,目往神授.这可比声色犬马快乐多了.
靖康丙午年,明诚在淄州做太守.听说金军已经侵占了京师,明诚和我茫然四顾,看着满箱满柜的书籍字画及古器,心中恋恋不舍,却又惆怅不已,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东西,往后怕再也不归我们所有了.
建炎丁未年3月间,我婆婆去世,明诚与我奔丧南去.不可能将所有的物品都带上.只好把那些又重又大的印本、重复的字画,没有款识的古器丢掉.然后又丢弃了些国子监刻本的书籍、寻常字画和些重大的古器.几次削减,还是装了十五车.先到海州,雇了几艘船渡过淮河,然后又经由长江,方到建康.我们在青州老家,还锁有书册等,用了十多间屋子.我们本打算第二年春天再运过来,但十二月时,金军攻陷了青州,那十多间的书册,尽化为灰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