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1:59:28
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

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概论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辨证法,防止形而上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辩证思维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
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组成的复杂有机体.
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

全部展开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主要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资本论(1867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 ,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收起

马克思主义(Marxism)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

全部展开

马克思主义(Marxism)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主要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资本论(1867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 ,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