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荆轲刺秦王的看法500字不要抄别人的 发自己的观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7 22:39:04
对荆轲刺秦王的看法500字不要抄别人的 发自己的观点
对荆轲刺秦王的看法500字
不要抄别人的 发自己的观点
对荆轲刺秦王的看法500字不要抄别人的 发自己的观点
荆轲刺秦未遂的历史事件,千百年来都为文人们深感遗憾,无数的诗词文赋,都是以暴君来形容秦王,而肯定荆轲的英雄行为和侠义精神.然而从战国历史中政治成败的角度去审视这个历史事件时,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值得思考的东西.
历史事实已表明了,荆轲无疑是失败者,而荆轲的失败,也是燕国太子丹的失败,当然也是燕国的失败.如果荆轲刺秦成功,秦国统一六国的理想十有八九不会成功,因为秦王政之后,继位者秦二世毫无政治才干和雄心大志,其他六国君主也无有人可以替代他.那么战国的历史还会延长若干年,中国的历史变局和走向也许又是一种方式.因此,燕太子丹的谋划在一定的历史程度上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然而结果是个败局,历史就按已形成的规迹发展下来.
战国时期是社会上任侠最盛的时期,侠士们并无什么高尚的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主义,也没有被现代人拔高的什么国家、民族、自由、正义至上的信念,他们只有知恩必报的侠义情怀和行为.他们不惜个人的生命而重视名节,讲究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因此荆轲才明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义无反顾的赴秦践诺,才在刺秦王之际不瞬间杀死秦王而坐失时机酿成灭国大祸.那么为什么历代文史家们都对荆轲一片赞誉之词呢?这源于人们对秦王的偏见,汉是取代秦的朝代,其书史必定要极力贬低秦始皇,才能表明本朝的圣明,所以自汉司马迁《史记》始,中国史书都有沿着这一贬秦的思想,进而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咏.那么荆轲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思想,荆轲自然就成会一名功败垂成的英雄.
其实从燕太子丹的决策开始就已决定了这次刺秦会是一大败局.其一他并未对荆轲进行过考察,仅凭田光一言就对荆轲深信不疑;其二他对荆轲的言听计从,并没有深思熟虑的精心策划,献樊将军之头和燕地地图以取秦王的相信,未免太幼稚了,万一秦王不予接见岂不前功尽弃?其三,以一国之安危系于刺客一人之身而不作任何军事上的准备,更不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所为.因此,荆轲刺秦王在政治决策上显然是很幼稚的败笔.荆轲在历史上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义形象,但却加速了燕国的灭亡,与最初燕太子丹想阻止秦国攻燕,甚至想挟持秦王归还被占领土的目的背道而驰.
荆轲刺秦的事件中给后世的启发是,涉及国家大事不能委托于侠客或刺客,他们不但无法完成如此重任,反而会误了国家大事,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故自汉代以后,侠客这一职业就再也不受朝廷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