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一种对前途迷惘,却有无可奈何的文言文.经典都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3:51:36
表达一种对前途迷惘,却有无可奈何的文言文.经典都可以,
表达一种对前途迷惘,却有无可奈何的文言文.经典都可以,
表达一种对前途迷惘,却有无可奈何的文言文.经典都可以,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
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