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3:37:28
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

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949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其变化的原因及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一. 原因
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决定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所面临和要解决的许多重大问题,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好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充分准备.
2. 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3. 在中共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解放和统一了中国大陆,完成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4.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占主导地位,全国财经实现统一,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经济基础.
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 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向往和热情的高涨,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由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另一方面,常和政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各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7. 采取合理的和平过渡方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提供了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党和政府对富农实行“中立”的政策,为改革减少了阻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合理调整和“赎买”政策,不仅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了生产困难,而且也是私营工商业和平改造的具体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
二. 影响
1. 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表明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 随着剥削阶级先后被消灭,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因此,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就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它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更使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政协成为了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形式,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 我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企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6.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就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过程.在实践当中,我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道路.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