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的故事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3:45:52
不屈不挠的故事快
不屈不挠的故事
快
不屈不挠的故事快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兰.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 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奇丽爱太•吉却笛,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他人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慰灵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一个女子出现了
她叫简·瓦尔德.
1962年的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于是,他们碰到了爱情.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多了一丝苦涩.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无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死神.
然而,爱情的力量却无法抗拒.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
与简的订婚使霍金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为了结婚,他需要一份工作,为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因此,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轮椅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人们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在玲玲家里还保存着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这是玲玲在上幼儿园时照的.白色的连衣裙,使她格外精神;两条小腿站得直直的,膝盖下的肉窝还清晰可见.这张照片现在格外珍贵了.只有它记录了海迪曾经和常人一样有着健全的双腿!
玲玲5岁那年,一场灾难性疾病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玲玲在幼儿园里正在排练节目,她唱着、跳着,忽然觉得眼前一片发黑,她摔倒了.平时,她摔个跟头,总是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这次,她用尽全身力气,还是站不起来.她着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儿去了?”父母把她抱进医院,医生们反复会诊,大夫拿着诊断书惋惜地说:“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后……”
这病据说起因是偶然的.在运动中,脊椎里一条细细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脊髓的搏动变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当时,数不清的医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让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站起来.但是,就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眼下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济南工作的爸爸妈妈抱着她跑遍了济南几家大医院,后来又几度到武汉、北京就医.医生先后给她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结果却没有奏效.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没有知觉了,也就是说,身体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觉和功能.她必须靠在轮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撑着,才能坐得住.爸爸妈妈的心像秤砣一样沉,他们担心孩子今后还能否经受得住更大的考验.难啊,未来的生活!玲玲这艰难的第一步从哪里迈出呢?
爸爸给她买来了收音机,妈妈给她订阅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离地陪伴着她.许多叔叔阿姨舍不得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看望玲玲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带来新奇的礼物.玲玲怎么也数不清关怀、帮助、照顾过她的到底有多少人.
尽管人们以无限的关怀温暖她的心,但这远远不能补偿瘫痪给这小姑娘带来的痛苦.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两手摸着脸,玲玲想,妈妈一定是哭了.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见玲玲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尽量满足她的心愿.玲玲不能去上学,就请老师来教她.可家里请不起,也请不到专职的老师,妈妈爸爸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玲玲从7岁起,一连四次报名上学.前三次,老师看到她瘫痪的双腿都难过地摇摇头.每天,她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别人去上学.10岁那年,爸爸带她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第四次报名上学.老师看她的确是个聪颖、上进的孩子,破例同意她报考.发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着她来到学校门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红榜里寻找自己的名字.“张海迪”,当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拍着手喊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他让爸爸背她在校园里走了一大圈,这是教室,那是操场,海迪指指点点,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后,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小书包,妈妈为她买了一双新鞋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当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去上学时,妈妈却背着她踏上北去的列车,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说海迪上过学的话,校门对她只开放过半天!
学校进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平时,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脚背直伸.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松弛下来,使下肢稍稍能够屈伸,她就能坐起来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间神经就钻心一样的疼.她吞下两倍的止疼药,硬是咬着牙关按、摸、捶.有时让妈妈帮忙.妈妈舍不得用力,她不高兴;妈妈用力了,她送给妈妈的是挂着汗珠的笑脸.僵硬的腿脚终于软化了.当她能倚着被子坐一会儿,或挣扎着用胳膊支撑着趴在桌子上时,她惊喜万分.残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有时,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玲玲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娇小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玲玲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要像在学校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种用老方法排版的书,里面多数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的格式.对10岁的孩子来说特别难读,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她就凭经验来猜.一次,当她从书中看到一句“妈妈领著我到杨树林时”,虽然猜出了另外的几个繁体字的意思,却不知道“杨树林”是什么意思.
玲玲想,从“林”字看,“杨树”应该是一种树,那么,这个“树”字应该就是“树”的另外一种写法;“杨树”又是什么树呢?一定是一种很常见的树.于是,她开始在心里念着自己知道的各种树名,当她默念到“杨树”时,心里一亮:“杨”的写法,与“杨”字不是很像吗?看来,“杨树”就是“杨树”!想到这里,玲玲非常高兴.这样,在猜字过程中,玲玲早早地认识了许多汉字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10岁那年,妈妈送给玲玲一本日记,是红色漆皮的.妈妈说:“玲玲,以后你要天天写日记!”当时,玲玲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日记.起初,她写的是:“今天我读了×××书,今天我吃了药.”这些日记,用词单调,也没有什么情感,经过妈妈的开导后,玲玲终于明白了写日记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出来.以后,玲玲开始把所有亲情、友情的温暖都写进日记,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海迪认为,当初如果没有坚持写日记,后来就不能成长为作家.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座刷着红漆的三层楼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国发明家.以创办工厂实验室、开辟使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途径而名垂史册 .1847 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的迈兰的一个荷兰移民家庭.1931年10月18日于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逝世 .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 .12岁起做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以自谋生计.因受M.法拉第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和发明.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选票记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没有被采用.爱迪生的第一项发明没有找到市场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1869年,爱迪生由波士顿移居纽约.他改进了金指示器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公司经理的赏识 ,受聘月薪300美元( 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月薪 ).1870 年 ,移居新泽西州 ,开始他的高效发明时期 .1874年改进了打字机 .1876年 ,给A.G.贝尔发明的电话加装了炭粒话筒,提高了受话的声响.
1876年,创办了他著名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他 打破了以往科学家个人独自从事研究的传统,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N.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 , 从而开创了 现代科学研究 的正确途径 .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这使他名扬四海.1878年,开始白炽灯的研究,在十几个月中经过多次失败后,于1879年10月21日成功地点亮了白炽炭丝灯,稳定地点亮了两整天.1882年,在纽约珍珠街创办世界第二座公用火电厂,建立起纽约市区电灯照明系统,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雏形.电照明的实现,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生产劳动的条件,也预示着日常生活电气化时代即将到来.1883年,爱迪生在试验真空灯泡时,意外地发现冷、热电极间有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后来称为爱迪生效应,成为电子管和电子工业的基础.1887年,移居西奥兰治,并于同年在该市创建规模更大、装备也更新的实验室,即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后人称之为发明工厂).在这里,根据G.伊斯曼的发明,制作了自己的照相机.1914年 ,用留声机和照相机制成了最早的有声电影系统.晚年,他的发明和革新包括蓄电池、水泥搅拌机、录音电话、双工式和多工式电报系统、铁路用制动器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任海军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指导鱼雷和反潜设备研究,发明了几十种武器.为此,美国政府于1920年授予他卓越服 务奖章 , 法国政府授 予他军团荣誉勋位 .1928年,美国国会授予他荣誉奖章.终其一生,爱迪生和他的实验室共获1093项发明专利权.爱迪生一生发明众多,但他毕竟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而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不能作出正确判断.19世纪末,交流输电系统已经出现,但他仍坚持直流输电,并在与G.威斯汀豪斯发生的激烈竞争中丧失了承建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合同 ;他的实验室盲目试制磁力选矿设备,耗尽了发明电灯所得的资金,最后不得不放弃.但是,爱迪生在电力开发、电器制造推广电能应用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