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2:13:34
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海湾战争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

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
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

要一篇关于战争的新闻~不是作文~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虽然只持续了 43 天,但它却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新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由于大量高技术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而展示的“军事技术革命”,更为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所关注,它引发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讨现代局部战争的理论、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个窥视孔.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一)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进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354 万桶,占 64.6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 4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四阶段
美国总统布什1日在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回顾伊拉克战争一个多月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战争收尾阶段.美军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伊拉克战争进行了40多天,美国达到了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目的.战争迄今已消耗美国2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