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中国教育的短文谁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8:53:16
批判中国教育的短文谁有?
批判中国教育的短文谁有?
批判中国教育的短文谁有?
批判中国应试教育
中国教育所有的内容几乎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考试,考试为了一切.
中国的教育就是围绕着考试展开的一系列机械化运作,即应试教育.学校就像一个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学生只是工厂中一个个被铸造的机器零件,考试通过了就被贴上一个合格的标签,然后往上一级输送,直到大学毕业,成为合格的工业产品.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大多数所谓合格的产品最后却滞销了.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只适合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只适合在一个框架内展开较量,一旦失去了框架的限制,进入自由开放的社会,他们感到的不是自由和解放,相反却是恐惧和迷茫.“一届届的学生茫然地走进大学校园,又更加茫然地走出大学校园;走进大学校园时他们怀着无限渴望,走出大学校园时他们带着深深的失望……”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些通病: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理论丰富,头重脚轻……我们又遗憾地看到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缺乏自我个性和独特才能,千人一面,孔子他老人家提倡的“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的最基本原则,从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实行过,“因财施教”倒遍地都是.2009年出炉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个现象,状元们报考扎堆,盲目跟风,说明中国的学生缺乏自我人格和理想的教育.三十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的预期.中国的高考状元在考试的舞台上风光无限,在社会的舞台上却难觅其踪影.
相反,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各种各样才华横溢的人才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凭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才能,特别是创造力才能.因为人才本质上从社会实践和各种创造中锻造出来,而不是从教室里和考试中背诵和计算出来.
在这个顽固的体制中,所有人的行为变得机械而麻木,在狭隘、冰冷的应试制度下,学生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思想、人格和兴趣,变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此过程中,学生只不过是被动地接受教条化的知识,根本没有主动权,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独立自主,什么叫自我实现,教育的主人却变成了教育的奴隶!
而在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性鲜明、思想独立、人格高扬、自我实现,挑战应试教育的代表人物——韩寒,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挺立在中国大地之上,如一面猎猎的旗帜,向应试教育发出了战斗的狂言.“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这是韩寒的胜利,是绝大多数在应试教育中挣扎的人的失败.这种强烈的对比,如一把尖刀一样刺进了中国教育的心脏.惊醒了教育体制中沉睡的众生,同时也引导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背叛应试教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像现在的中国教育;思而不学则殆——就像现在无畏的韩寒.
可能有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