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实力政治经济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3:01:15
战国时期魏国实力政治经济文化
战国时期魏国实力
政治经济文化
战国时期魏国实力政治经济文化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起源
传统上魏国的始祖是毕公高,周武王伐纣之后,毕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但是《史记》提到“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说明毕高的后人“绝封”,沦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就难以证明魏国一定是姬姓.
建国
公元前403年韩、赵和魏脱离晋国 (春秋时期),将其地三分而独立,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 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郄、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晋阳之战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据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分晋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城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前376年,韩哀侯、赵敬侯、魏武侯瓜分晋国余土,废晋静公,晋完全为韩、赵、魏三家所取代.
崛起
魏国的国力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达至顶峰.
魏文侯(?-前396年)中国战国时魏国统治者.姬姓,魏氏,名斯.前445年继魏桓子位,前403年与韩、赵两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前396年卒.
魏文侯被司马迁归于《史记·儒林列传》,被赞为“好学”.魏文侯经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传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请教.又任用法家的李悝为相,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魏国经过变法国势强盛,先后以乐羊为将攻灭中山国,以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五城.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黄为上卿,改革政治,兴修水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衰落
到第三位君主惠王即位时,主要集中於经济发展,包括在黄河开发灌溉计划.但与此同时,魏国的国力却正慢慢的消退.由于这段时期的魏国不断东侵,其在东方的优势在一系列战争中多次受挫,包括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在西方,秦国夺取了西河地区(一个位于现在陕西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此后更是不断受到秦国的侵扰.
桂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释赵而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像上次一样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
此次形势不同于桂陵之战,魏军是有备而来,气势旺盛.故孙膑决定因势利导,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诱敌冒进,再图取胜.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装怯战,掉头东撤.在撤退途中,有意造成军力不断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灶,第三天则只剩下3万人用的锅灶了.庞涓与孙膑交手,本来小心翼翼,害怕再次上当,但当看到齐军锅灶日减,以为齐军胆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这才壮起胆子,丢下辎重和步兵,只领轻车锐骑日夜兼程猛追,必欲全歼齐军,擒获孙膑.
齐军退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路狭窄,地势险隘,两旁树木茂盛,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遂命士卒伐木堵路,并将路边一棵大树剥去树皮,在树干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挑选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山上,约定天黑后,见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日暮时分,庞涓果然率军追到马陵,发现路旁的大树被剥去树皮,上面隐隐约约写有字,就命士卒点起火把来看,待他看清树上字后,这才发现中计,急令部队撤退.但已经晚了,两旁齐军看见火光,万弩齐发,伏兵四起.魏军措不及防,仓促应战,很快溃败,庞涓中箭,左突右冲无法突出重围,最后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魏军主力,俘获魏军主将太子申,歼灭魏军10万.
桂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声威鹊起,称霸中原,孙膑亦名扬天下.孙膑“围魏救赵”和“示假隐真”的战法,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兵家广泛推崇.
合纵
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于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魏公子无忌出现,并于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魏公子无忌又号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职.于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
窃符救赵
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厘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威胁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惧怕,就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留在邺扎营驻防,名义上为救赵,实际在观望形势的发展.
平原君不断派使者前去魏国催促,并责备魏无忌不顾赵国和魏无忌姐姐的危亡.魏无忌为此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安厘王出兵,门客也用尽各种办法劝说,但魏安厘王惧怕强大的秦国,始终不肯听魏无忌的意见.魏无忌估计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赵,又不想看着赵国灭亡,于是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死拼.
魏无忌带着车队路过夷门时遇见侯嬴,于是把情况告诉了侯嬴.侯嬴劝阻魏无忌说,这样去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一点作用都没有.并向魏无忌秘密献策,让魏无忌去找魏安厘王的宠妃如姬帮忙,让如姬从魏安厘王的卧室内窃出晋鄙的兵符,因为魏无忌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是肯定会为魏无忌效命的.魏无忌听从了侯嬴的计策,前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给了魏无忌.魏无忌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嬴又让魏无忌把屠夫朱亥带上,以便晋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权的情况下让大力士朱亥击杀他.
魏无忌到了邺,拿出兵符假传魏安厘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表示怀疑,不想交出兵权.此时的魏无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朱亥动手,用铁椎杀死晋鄙,强行夺权.
魏无忌统领晋鄙的军队后,精选士兵八万开拔前线.与此同时,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灭亡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