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化学.物理基本知识听人说初2以后学化学.物理学很难,想先打基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9:13:24
初2化学.物理基本知识听人说初2以后学化学.物理学很难,想先打基础.
初2化学.物理基本知识
听人说初2以后学化学.物理学很难,想先打基础.
初2化学.物理基本知识听人说初2以后学化学.物理学很难,想先打基础.
上了初二就开始学物理了,其实物理不难,应该是先学力学,力学比较难,也是重中之重,我是高二的学生,现在学理科,最好的科目就是物理,力学在高中会重新学的,而且更深,更难,高考中也是重点.对于中考,力学也是重点和难点,所以上来要抓紧,千万别落下.
至于化学是初三才开始学的,化学初中内容很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中考保证你80分能拿到75分以上,(我满分哦)
高中化学就比较难了,向对于我自己来说,化学比物理要差一点.总之呢,初中理科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按照老师要求走,保证你没问题!
1.声现象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1.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快,而在液体中又比在气体中快;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2.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全部展开
1.声现象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1.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快,而在液体中又比在气体中快;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2.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2.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这种传声的方式叫做骨传导。
1.3.声音的特性
1.3.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3.2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3.3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3.4音色就声音的质量,它是决定声音的重要特性。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1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1.4.2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5声的利用
1.5.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如:声呐、B超、听课等。
1.5.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2.光现象
2.1.光的传播
2.1.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恒星、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电子表上的液晶是光源;而月亮、宝石、夜明珠、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不是光源。
2.1.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在真空中的光速为 3×m/s。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2.2光的反射
2.2.1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2光的反射可解释: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我们能看见物体等。
2.2.3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就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2.3平面镜成像
2.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虚像;2、像物等大;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物左右相反。
2.3.2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3.3反射光线的画法: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用量角器直接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画如下图:
2.4光的折射
2.4.1光的折射特点: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空气中的角大于其它透明介质中的角。
2.4.2光的折射可解释的现象有:海市蜃楼、水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透镜成像等。
2.5光的色散
2.5.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2.5.2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这三种色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是指三种颜色。
2.5.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6看不见的光
2.6.1把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6.2在光谱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红外线,常用于红外线遥控。在光谱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紫外线,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紫外线来进行灭菌等。
3.透镜及其应用
3.1.透镜
3.1.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3.1.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
3.1.3会画的光路:
3.2.生活中的透镜
3.2.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2.2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2.3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2.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的、倒立的像;虚像是光线的反方向沿长线会聚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的、正立的像。
3.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3.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u
u=f 不 成 像
3.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必须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且凸透镜应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在焦点处;③蜡烛在1倍焦距之内。
3.4眼睛和眼镜
3.4.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3.4.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反之就会造成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3.5显微镜和望远镜
3.5.1显微镜有两个凸透镜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它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
3.5.2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望远镜,它有两个凸透镜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它能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物态变化
4.1温度计
4.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4.1.2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a、构造:由装酒精、煤油或水银的玻璃泡和细管组成。外罩玻管并标上刻度。b、原理: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4.1.3摄氏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4.1.3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单位、量程和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
4.1.4体温计:⑴测温范围小 35℃~42℃;⑵精确度高 分度值为0.1℃;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4.2物态变化
4.2.1三个图线:
4.2.2蒸发和沸腾: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2、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5.电流和电路
5.1.电荷
5.1.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1.2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库仑(C);
5.1.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5.1.4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e=1.6×C
5.1.5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5.2.电流和电路
5.2.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5.2.2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5.2.3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5.3串联和并联
5.4电流的强弱
5.4.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单位:安培(A)电流的进率表:
5.4.2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电流表的使用:1、单位:A
2、量程:(1)0~0.6A (2)0~3A
3、分度值:(1)0~0.6A时分度值为0.02A (2)0~3A时分度值为0.1A
4、连接方法:①串联 ②电流“+”入“-”出
5、注意事项:①测量值不能超过量程 ②绝对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
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5.5.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5.5.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