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制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度,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再度入旗吗?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4:13:31
清朝八旗制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度,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再度入旗吗?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清朝八旗制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

清朝八旗制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度,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再度入旗吗?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
清朝八旗制度
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度,
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再度入旗吗?
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
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

清朝八旗制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度,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再度入旗吗?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制度的兴亡
  禁卫军制清朝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驻京八旗负责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赛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
  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817个佐领.
  八旗在全国各地驻防,一般不设都统.在重要地区如盛京、吉林、黑龙江、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西安、成都、绥远等处设将军.凡设将军处下设副都统.将军为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由副都统升为都统后,即为该地区长官.
  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之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
  八旗的兴衰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图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八旗兵丁的份地为五晌(一晌约六亩),终清没有大的变化.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初规定旗民不交产,几经反复,直到光绪三十一年才最后取消禁令.
  清统治全国以后,由于八旗制度的严重束缚,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主要是北京正身旗人的生活问题.康熙、雍正时业已出现,乾隆初更趋严重,从而引起清统治集团的严重关注.康熙、雍正时曾先后赏赐银两数次,但不久即罄尽无余,于是增加兵额,扩大食饷面.雍正二年始设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给予钱米.光绪时养育兵共计27408人,清末达到29407人.乾隆时曾准许京城和各省驻防汉军八旗出旗为民,令其各得生计.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清朝八旗制度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出旗为民”的制度,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再度入旗吗?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 清朝八旗制度的疑问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开始,有了旗人自愿“出旗为民”的制度,出旗了以后还可以入旗吗?一般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出旗呢?满、蒙、汉三个八旗有待遇上的区别吗? 在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什么政权巩固? 清朝雍正朝时期世界舞台上有什么大的动静,只是说雍正13年内的,有什么? 雍正的总理王事务大臣有哪些,乾隆朝的总理王事务大臣有哪些? 雍正朝,有哪些有名的官? 圆明园曾经实现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天子的相聚,是哪年?, 清朝的八旗制度什么意思? 康熙、雍正、乾隆是不是都是清朝? 雍正是不是某朝篡位? 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办公和居住地方是在圆明园还是故宫里?为什么纪录片《圆明园》说康熙、雍正、乾隆基本上都是在圆明园居住和办公的,《故宫》里则是说康熙,雍正,乾隆基本上都是在乾 在唐朝和明清两朝,科举制度都有怎样的发展?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 我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与( )朝. 汉朝时的中朝制度和外朝制度是什么? 清朝在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康熙乾隆雍正几位皇帝采取什么措施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朝,在清朝称之为( ),是()式的用材的基准. 在我国明朝和清朝时候朝鲜有那几位皇帝? 我朝现在贪官多还是清朝时候贪官多乾隆 和珅 乾隆问:“立国靠什么?”和珅答:“靠对官员的管理.”乾隆又问:“如何管理官员?”和珅回答:“用贪官,反贪官.”乾隆大惑不解地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