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什么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4:50:35
诗经有什么特点
诗经有什么特点
诗经有什么特点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嚖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 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 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 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 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 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 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 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语言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
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或杂言(二至八言)
5、动、形容词的恰当运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双声叠韵使声调优美
文学价值
1、光辉起点,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其中的优秀之作,在艺术手法、语言和技巧上,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4、周代礼乐文化的代表,为儒家所重视和推崇.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诗经》中的词语丰富多彩,使用的单字近三千个,构成了众多的词汇,表述了极为丰富的生活知识.《诗经》名词、动词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具象化.周代是一个单音词为主的时代,在表达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时,还没有形成以抽象类概念为主构造复合词的普遍能力,因此常用不同的单音词来表示不同的个体.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词“马”,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如“鸨”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黄”指毛色黄白相间的马;“骆”指白毛黑鬣的马等.这些具象化名词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周人对马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驾驭和使用语言的非凡能力.《诗经》中的动词也具有具象化的特征,如其中描写手的动作的动词就有五十多个,这说明了人们对人类动作的细心观察以及创造语言的高超能力.
2、 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诗经》中这一类形容词数量非常大,重言,如:夭夭、灼灼、迟迟、习习、霏霏、依依、皎皎等,双声如参差、踟躇、黾勉等,叠韵如辗转、窈窕、逍遥、沃若等.其中重言词又是最多的,这正是因为《诗经》时代单音词占多数,人们还不能大量创作复合词,便只能依靠这种形式来增强抒情描写的效果,并使诗歌的节奏整齐.
3、 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
节奏韵律规范.《诗经》最常用的押韵方式就是在偶数句中隔句押韵,《诗经》的押韵形式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双声、叠韵、重言词的使用和规范的押韵,使《诗经》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 重章复沓的章法.《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复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重章复唱的形式影响了《诗经》的语言.首先它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这些套语不仅方便了记忆,而且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和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重章复唱的形式还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因为套语有相对固定的形式,不能随意改变,所以只能抓住中心词进行锤炼,靠中心词语的变换来叙事状物、写景抒情,从而取得突出的表达效果.如《芣苢》中变换了六个动词,借此造成动作描写的连贯、画面的流动、情感的加深,可谓言简意深.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诗经》艺术特点总结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嚖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 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 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 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 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 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 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 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语言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