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是北齐第几个皇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0:48:23
高洋是北齐第几个皇帝?
高洋是北齐第几个皇帝?
高洋是北齐第几个皇帝?
第一个,一个比较变态的皇帝.我给你找了一段资料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接连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这一时期的政局最为动荡不安,人心惶惶.以后由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征战得力,军事调度有方,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基本控制了北魏政权.公元534年,由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怀着别有用心的政治预谋另立孝静弟元善,迁都邺城,历史上称之为东魏.550年,高欢之子高洋一举废除孝静帝元善,自立称王,建立北齐政权,成为北齐的开国皇帝,这在当时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一件奇事.
在北魏和北齐的政权更替时期,尤其是北魏,皇族内部叔侄兄弟为了争权夺位互相残杀,阶级矛盾特别的尖锐.在这一时期,由鲜卑或鲜卑化的武人控制了政权,这些人根本不懂文明治国之道,动辙杀伐逞雄,强者为王,这一时期的汉人最被歧视,其时的汉人被称为“汉儿”、“汉狗”和“一钱汉”,汉族人士受到歧视和排挤,吏治腐败,民不聊生,所以政权动荡,在这种特权时期,个人的生命安全是至为重要的头等大事.
高欢三子高洋,其少有大志,读书的天赋也很高,父母的心里也很喜欢他,他觉察父亲对北魏皇帝效忠竭力,东征西伐,屡立战功,皇上对他特别器重,所以,由父亲一手掌控了朝政大权.他暗暗窥察和分析,父亲的城府很深.他肯定在不久的将来露出庐山真面,会把北魏的江山取而代之.他心里当然希望父亲的愿望能早日实现,那样,他们高家的政治地位,就可想而知是何等荣耀和风光了.但是,他另一方面又看到兄长高澄性格的多疑多诈和心肠的狠毒,而且对他有猜忌和嫉妒之心.小时候他读书的天赋过人,父母常夸颂他,高洋从哥哥高澄的眼神里悟出了兄长的妒忌.到年龄稍长,他的智力更丰富和提高了,他看到北魏政权由于阶级斗争的尖锐和吏治的腐败以及人心的诡诈而日趋衰落,其时,他父亲手中所控制的权力日益增大,他隐隐觉察到北魏政权的危机在加剧,父亲的政治野心越来越明显了.他想,如果父亲的野心得逞,那他和兄长两人之中的一人,就是以后的皇太子,而按中国的旧制,皇位继承一般都是长子,这样,以后的皇位继承人就非他兄长莫属.他看出皇位继承权的这种斗争是最为水火不容的激烈斗争,是生死的决斗,这种斗争最为残酷而没有妥协余地的.
高洋少怀大志,他觉得兄长的才智根本不及自己,只不过他为人心地狠毒手段残忍而已,自己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难免不遭兄长的猜测和毒害,于是他寻思对策,通过周密思考,他决定把自己的真实形象隐蔽起来,采取韬光养晦,借以保护自己.他本来性格开朗活泼,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极为灵敏,突然他性格大为变异,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而且在很多言行方面表现得愚钝憨鲁,这样一来,在父母和家人的眼里,这家伙越大越变得傻乎乎地了.由此,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成了平庸无奇的人.这样,也就没人把他放在眼里了.一次,母亲带他和高澄一同去找了一个预测高手——被人称为鬼谷子的先生去看相和推算八字,他预先打听了母亲会有这一举动,于是他暗暗去这位鬼谷子先生那里进行了活动,鬼谷子先生首先帮他推测吉凶和未来,这位先生的表情对他现出惊讶,说他这相非同平常,并说他以后会有出人意料的大富大贵,他听了自然心里高兴.当他听说母亲会带他兄弟二人去这位先生那里看相算命,于是他悄悄把这位算命先生摆平了.当他母亲带他兄弟俩人去找这位先生预测星相命数时,这位先生算到高澄时,表情是惊讶不已,说此相非凡,日后为人间大富大贵!可看到高洋时,只是说这个相也不错,日后少不了衣食,也有一定的荣华福禄,不过要赖贵人的提携.这一下,他兄长高澄就更是洋洋得意,自命不凡,根本不把这位弟弟放在眼里.
高澄依恃父亲的权势,日益招集和壮大自己的羽翼,当然他也看到北魏皇帝的政治腐败和无能,看到他父亲手中所把恃的势力,料到不久的将来,这北魏的江山非他高家莫属.他心里由此美滋滋地,想到有朝他父亲得势,只要把脸一变,一声呐喊,就可以登上北魏皇帝的宝座,从此一统河山!那样,只等父亲年老退位,这皇帝宝座自然归他所有了.他手中豢养了一批势力,而且有几个得力谋士,其中有一个跟他极为贴己的提醒他说:“您难道不觉得令弟这人性格的前后变化有些骤然和不可思议吗?”高澄问他什么意思,这位谋士说:“令弟从小天资聪颖,好读书,且读书天赋极高,常得塾师和令堂令尊的夸颂,都说他长大了该是你高家的千里驹,可是这几年突然变得愚钝痴呆,成天到晚像个无所作为的大傻冒一样,我觉得其中有诈,令弟未必不是别有心计地韬光养晦,我看,他未必不是您以后政治路途的一大绊脚石?望君不要掉以轻心,小心中了他的圈套呢!”高澄听了这席话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他毫不在意地说:“你呀,太多虑了吧?我这个弟弟如果以后是我高家的千里驹,他真的会在政治上大有作为,那么预言吉凶的相面书就无法解释了.”接着,他把他母亲那次带他兄弟去看相和算命时,那位先生对他俩人命运的预测之事说了一遍,他觉得这位谋士对他弟弟是多虑了,也就是说根本不须把他放在眼里,他根本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不具备当帝王的野心与实力.他这样一说,跟他提醒的这位心腹谋士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的确,这个少怀大志的高洋,真的成了个弱智的低能者了,他变得终日讷言少语.他虽进入朝廊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也像是无所作为的人一样,上朝议事时也从不发表什么政见,人家发表什么政见之时,他唯唯诺诺,唯有跟着大伙的说法点头认可,所以,在许多朝臣里面也都对他有了与高澄同样的看法,认为他能进入朝政谋得一官之席位,完全是依恃他老爷子的权势,这个人是个无所谓的平庸之辈.
北魏的政治形势越发动荡不安,老百姓的怨声日益激烈,社会治安也一天比一天糟糕,杀人抢劫奸污盗户的现象成为司空见惯的常事,朝廷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和激烈,高欢的军事势力日益壮大,高欢虽然去世,而高澄基本控制了朝廷的命脉,北魏皇帝的实际权力日益被削弱,一场夺取皇位的激烈斗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高澄随着形势的发展,趋机壮大自己的羽翼,他一心找机会夺取皇位.
高洋当然看到了这一激烈的政治形势,他明白以他自己眼下的实力,绝对不是他兄长的对手,他如果稍一不慎暴露了自己真实面目,随时会招致杀身之祸!这样,他越加紧尾巴做人,更加装起一副阿弥陀佛的面孔,尽管兄长对他多方面失礼,他也逆来顺受,总以笑脸相对.他每次退朝回家,常常是闭门静坐,对妻妾也说不上几句话,他在家里最激烈的举动也不过有时脱了鞋,光着脊梁在院子里奔跳不停,有时光着脚丫子在院子里绕着栏杆和绕梁的曲径来回地跑,(其实他正是以此掩盖自己心中的不平静).他的兄长也曾几次到他家来探看,其实是来窥探这个兄弟的真实情况 .而他兄长到来,他也装得傻乎乎地予以接待,当兄长进入他家,他很平常的跟兄长打个招呼,就叫妻妾陪兄长聊天,他自己脱了鞋袜在自家院落里来回绕圈子奔跑,跑得气喘吁吁,头上直冒大汗.他兄长原是个爱色之徒,两次到高洋家来试探虚实,并没发现这位兄弟有什么其他不正常可疑之处,相反倒是意外发现这位兄弟有两个貌若西施艳如桃李的美妾,一个叫小倩,一个名春媛.他发现兄弟这两名美妾后,竟设法勾引,以直染指他才罢休.高洋当然也有心腹同仁,他们看到高澄如此欺人忒甚,都为高洋不平,怂恿他找这位人面兽心的兄长讨个公道,甚至找他老母给予评断是非.然而他却赶紧摆头摇手制止,对他们说,不要因小失大,小不忍则乱大谋,不就是自己的爱妾被兄长染指了么,这有什么了不起!肥水不落别人田嘛,他不但不跟兄长正面发生冲突,相反倒更加装憨作傻,给兄长提供方便,让兄长满足兽欲.
他的心腹同仁对他的行为不敢苟同,可他自己特别大度,对兄长的不道义行为,一笑而已.时局的严峻越来越激烈,他兄长越发在朝廷充实自己的势力,总揽朝政,培植自己的党羽,更加凶横暴烈,狂傲不羁,锋芒毕露,他不把这个同胞兄弟放在眼里,一心准备实现他的皇帝梦.
殊不料事有突变.一次,高澄因对皇帝元善不满,他带领几个心腹赶到邺都紧急密谋废立之事,不意被家奴兰京聚众刺杀身亡.
高洋得报后,神色不变,悄悄率兵赶至事发地点,将聚众刺杀兄长的凶手——兰京等人一一捕杀.他将兰京等刺杀兄长的凶手一一秘密捕杀,并非为报杀兄之仇,根本要害是兰京获悉了他兄长密谋废立皇帝的机密如果让他向皇帝报密,这样对他高家将带来灭顶之灾!这时他兄长高澄已官居大丞相之职,兄长高澄把恃了朝政职能,实质上这天下已大半属于他高家的了.他将兰京等家奴一一捕杀后,对外只宣布大丞相只是在家奴造反作乱时受了点轻伤,不关紧要,现大丞相请了医生在家疗伤.此外,他呈奏章向皇帝元善请求让他护送高澄回晋阳养伤.元善看了高洋的奏折,心中大喜,他早就咬牙切恨高澄的总揽朝政和专横跋扈,看出了他的不臣之心.这样,既然高澄被家奴造反致伤,这伤势要回晋阳护养,一定伤势不轻,这是老天有眼!高澄既伤,他拔去了心腹之忠,眼中之钉,如果高澄发生意外,这高洋是个不足为虑的平庸之辈,他难成大器,他对自己不造成威胁,这威权就理所当然地复归帝室了.于是立即批示这份奏折,批准由高洋护送兄长回晋阳疗伤.高洋回晋阳后,当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并根据当时的国情和民意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晋阳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谓一切欣欣向荣,面貌一新,百官为之惊叹不忆.高洋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兄长的去世,被他封锁得密不透风,连丞相府上上下下的所有人的嘴巴都被他堵住了,他跟他们讲明了封锁消息的利害,这更关系到大家的生死存亡和切身利益!这一凶讯,连他的老母都被他瞒得扎扎实实.只等他所在的根据地————晋阳发生根本变化,人心归向,粮食和兵力充盈,内外安定,他才向外宣布大丞相高澄不幸病逝,隆重地为其兄发葬.元善认为他确是个诚善之人,毫无政治野心,便晋封他为大丞相,并都督中外诸军,袭封齐王.
数月之后,高洋率兵抵达邺都,逼元善皇帝禅位.
元善原以为他是个平庸之辈,不能成大器,所以趁他兄长去世,让他代替乃兄的地位,并让他都督中外诸军,又袭封齐王,其本意是想叫他做个傀儡丞相,借此以收回他皇室原有的实权和实力.不意事与愿违,眼下所发生的变化这样叫人意外!元善闻知此讯,惊得目瞪口呆,只好乖乖交出象征皇室至高无上权威的传国之宝——玉玺.由此,高洋登台南面,大祭天地,向外宣布改国号为齐.
高澄在日曾经说:“我这个弟弟如果能有所作为,如果能有特大的富贵,那么预言吉凶的相面书就无法解释了.”而事实上,高澄所说的话却得到了一个相反的论证,也就是说,谁笑在最后才是真正的笑.他一向藐视这位兄弟,被他故作愚钝痴呆的假象所蒙蔽,实质上,他这位兄弟比他聪明得多,事事胜他一筹,这正是高洋看透了国情,看清了形势,权衡了利害,做到了度己测人,知己知彼,他正是悟透了拍马的最杰出的一招——韬光养晦,掩蔽自己,他的这一行为不仅瞒过了疑心满腹的元善皇帝,还瞒过了满朝的文武百官,就连他同胞兄长也瞒过了.高洋的这一着,确是高明,他这样做,掩蔽了野心勃勃的真实自我,蒙蔽了别人的视野,保护了自己.这样,假定其兄高澄有幸当立,他那登上了皇位的兄长也不会加害到他的头上,他们毕竟是同胞手足,兄长做了皇帝,自然少不了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这只是最后的一步,他凭着自己的才智运作,最后成就了梦寐以求的帝王大业,当然这里面包括了天时、地利之便,也有自己的冒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