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3:46:13
关于武则天墓
关于武则天墓
关于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叫:乾陵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由咸阳市区向西北方,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石山.古今中外的史书上都称这座山为梁山.一千多年前,中国惟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在她八十二岁的那年冬月,好不容易才闭上了那双风流无敌于天下的眼睛.半年之后,十万多人花了大力气,才把她从洛阳的上阳宫抬进了这座山中.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位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公元1971年7月26日凌晨4点30分,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在三级火箭的巨大推力下,终于挣脱地球的引力,进入太空轨道.宇航员爱德宁仔细地观察着眼前的一切: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忽然,他在蜿蜒的黄河旁发现了数个略呈 一 字型排列的小黑点,他认定这是红色中国的秘密武器基地,并立即拍照向总统报告.这份来自太空的绝密报告,经中央情报局的特殊技术处理后,直接送到了正在戴维营休假的尼克松总统手中……
斗转星移,十年之后,爱德宁随着第一批美国游客踏上了红色中国的神秘国土,在领略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受之后,便提出要去东经107度38分,北纬34度的地方看一看.爱德宁自认为中国政府是绝对不会答应他这种身份的人去那个地方的.当他站在山峦遥望,群峰竞秀的渭北高原时才如梦方醒,那从太空拍摄到的数个小黑点不是发射架和秘密武器,而是让世界瞩目的著名的中国汉唐帝王陵区,是令无数中外名人、专家学者和旅游者为之震惊和浮想联翩的高大雄伟的中国金字塔群.
世界历史上独有的夫妻皇帝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其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位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居梁山,自周、秦即为名胜之地.史载,周太王(古公亶父)逾梁山而载弘基,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夷狄,汉张骞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山石崔嵬,地势险峻,为东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登上梁山峰巅,东望九嵕(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山势突兀,孤耸回绝;南望太白(山)终南(山),积雪皑皑;北望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接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苍润高峻,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据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代唐为周的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文献记载,高宗李治(628—683)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16岁时得舅父长孙无忌的帮助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六月即皇帝位.
李治并非旧史家所称的“昏愦无能、怯弱平庸”之辈.即位初年,他“载怀千古,流鉴百王”,立志要做中兴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业.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辅佐下,他恭勤国事,礼贤下士,认真执行太宗皇帝的贞观遗规,垦殖荒田,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势力进入中亚地区.故史书评价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李治中年后,因“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遂委武后处理朝政.武后借机大权独揽,专擅朝政,“权与人主侔矣”.公元666年正月,李治与武后同登泰山封禅,谒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圣”并尊的局面.宰相上官仪曾上奏后宫权重,被下狱处死.李治亦深感大权旁落,恐李氏江山丧于己手,欲禅位太子李弘(李治与武则天之长子),无奈李弘沉疴婴身暴薨.于是立次子李贤为太子,并使之监国.武后旋以“忤逆”罪废黜李贤.李治无奈,又立英王李显为太子.公元682年,李显生子李重润(死后追谥懿德太子),李治立其为皇太孙,并破例为太孙开府置官署,以求大唐江山万代.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之贞观殿,享年56岁,在位34年.他临死前说:“天地神 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表示愿将尸骨埋在故乡关中.遗诏“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命睿宗护送高宗灵驾西返长安.八月葬于梁山,陵曰乾陵.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公元655年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公元690年,即武则天六十七岁那年,她废李旦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自己立号为“圣神”皇帝,并把名字改为“ ”,这是她造的十九个怪字之一,意为日月当空.
武则天励精图治,广泛收罗人才,不拘资历,不问门第,只要经过考试,就可以录用.
八十二岁的武则天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后,不久病死在上阳宫.谥则天皇后.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年—公元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
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武则天(624—705),自名曌,因其曾称则天皇后,后人称为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唐都长安(一说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彟原为木材商人,后追随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其母杨氏是隋宰相杨达之女.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奥爽,不易知晓,让他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当为天下主!”
贞观十一年(637)武则天14岁时,太宗李世民闻其“美容止”,召入后宫,封为才人(幼妾),赐号“武媚”.初入宫闱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妩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但她自揣在佳丽如云的后宫是难以得到太宗长久宠爱的,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色诱惑了皇太子.贞观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侧,与武氏有染.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按照当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才人及后宫中没有生养的妃嫔,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临寺焚香,与武媚娘相遇,旧情重温,遂被召回后宫,封为昭仪.
宫中古来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让人.复入宫廷的武昭仪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并不惜以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嫁祸于王皇后,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并开始参与朝政.“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显露出她超人的才华和精明强悍的治国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极大信任与依赖.显庆五年(660)十月以后,身患多种疾病的李治,便将“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武则天借此机会,笼络朝臣,利用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消灭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从此专断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李旦(睿宗)为帝,令其不得干预政事.载初三年(690),武则天命僧人法明编造《大云经》,称其是弥勒佛降生,应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接着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几百人“劝进”,结果朝廷上下、京城内外、四夷酋长、僧道等几万人都跟着“劝进”.武则天见时机成熟,遂改唐为周,于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称大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侄儿武三思把持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中宗护则天灵驾还西京,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巍哉,乾陵!
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於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早有武则天亲信告知武氏,武氏听了十分高兴,她暗自思忖:小时候听父亲说,袁天罡说我将来能做女皇帝,看来要应验了.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
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陵址选好后,如何定名,群臣争论不休.有大臣建议:太宗山陵名曰昭陵 ,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长孙无忌哪里知道,袁天罡所言,是说梁山阴气弥漫,不能选作陵址.今定名为乾陵,岂不注定有女人为帝吗?后来的一切发展都应了袁天罡的预言.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高宗死后,陈子昂等人极力主张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的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了吉地,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22年后,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大臣严善思极力反对.他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臣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动众加功,为害益深.望於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宽厚仁慈的中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安史之乱”后,乾陵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此后,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乾陵地面的宏丽建筑已荡然无存,唯陵园内城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沿主轴线列置的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盛唐时代精神.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威震夷狄.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翁仲之北是两通石碑,西边的一通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纪”碑,它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高6.30米,宽1.86米.碑文约56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丹,笔画初刻填以金屑,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东侧一通是武则天的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诸多待解之谜.目前主要有“德大说”、“遗言说”等.“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从北宋崇宁二年(1103)至明崇祯六年(1633)的530年间有“往来登眺者题咏诗篇刊其上”,计39人42段.其中无字碑阳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朗君行记”题刻是用被称为“二十世纪之谜”的罕见的契丹文字镌刻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在两通石碑的紧北边,竖立着61尊蕃臣石像.东群29尊,西群32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武则天为炫扬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冬季,经过乾陵的西(安)兰(州)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11月27日下午,农民贺社社与几位同伴在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岂料贺社社点的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贺社社和几个同伴跑过去一看,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象是人工凿的,上面有字,或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的东西,“莫非把姑婆陵炸开了!”世代居于乾陵的农民跟着武三思称武则天为姑婆,他们知道炸乾陵是一件大事,就立即跑到乾县政府办公室,向一位姓杨的干部报告了情况.杨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嘴张了半天.他不敢怠慢,马上报告给县委书记、县长.他们听完报告之后,不相信农民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孙连仲用洋炸药也没能炸开陵墓.虽然怀疑,他俩还是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从乾县政府到梁山墓道口有15华里,当时交通不方便.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时已经傍晚时分.杨干部看了看现场,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准张扬.听杨干部这么一说,几个农民就收拾起工具回家了.
杨干部连夜向县里领导汇报了情况.书记、县长一商量,就让他放下其它工作,专门管这件事,并立即去省城向主管上级汇报.12月4日,陕西省文管会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立即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笔者曾参与了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工作,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③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⑤壁画和朱墨题刻.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无字碑歌 待后人评说
一代女帝 任风流独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