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方案和实践报告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例如:给邻居送上一份祝福,给父母一份惊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3:25:28
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方案和实践报告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例如:给邻居送上一份祝福,给父母一份惊喜
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方案和实践报告
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例如:给邻居送上一份祝福,给父母一份惊喜,给师长医生问候····)开展时间体验活动,撰写活动方案与实践报告,想写敬老院问候老人,怎么写
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方案和实践报告以"过春节,享民俗”为“四号少年”的实践活动主题(例如:给邻居送上一份祝福,给父母一份惊喜
有两篇 你自己看着办 方案你自己编!
1
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为了体验生活,我们一行五人,:xxxx开始我们的实践生活.
十月二十八号,中午一点,我们五人连同其他志愿同学在学校北教学楼宣传栏处集合,出发前,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麻丘镇敬老院,当我们经过长长的瑶湖大桥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尤其是来自甘肃的段利鹏和来自青海的张永环,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秋风习习,正值收割稻子的时候,一路的稻香,一路的鸟鸣,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热情,在阳光中弥漫.丰收的喜悦让罗占征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和冯文都在努力为他鼓掌,难得释怀一次,何不尽兴痛快呢?
走着、走着、一步、两步、三步……身边的208公交车不时得鸣笛,众多的轿车和长途公车仿佛都在为我们欢歌,终于在马路的一侧,在一座低矮的古朴的青灰色的房屋龟缩于此,在破烂的围墙内外,喧嚣与寂寞对比如此鲜明,让我不禁感叹,再怎样繁华的地方,依然还有角落里沉睡着孤寂与无奈.
走进麻丘敬老院,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院长,一个身材中等的中年男人,把我们带进敬老院,简单的交代活动事宜和要搞得劳动,接着陆续又有了很多老人,白发苍苍的、满脸忧伤的.还是我们的冯文同学懂事,毕竟大我们一点,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叫个不停,叫的贼甜,在他的带动下我们也不再拘谨了,罗占征身材高大,一手搀扶着一个老爷爷另一手牵着一个老奶奶,这难得的镜头怎能错过.我赶紧卡擦一下,他跑不了了.我们几人派几个人去后院帮他们拔草前院打扫卫生,另外我和张永环以及其他同学,布置表演场景调试音响效果,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将近一个小时得行程没有让我们得热情冷却.见到他们让我们更加坚定让自己带给他们一丝的快乐,在我替他们誊抄完一些重要的申请材料之后,罗占征以及段利鹏也从后院拔草回来.
接下来就是我们准备已久得文艺节目了,首先我们合唱了一首《歌舞青春》.个个唱得神采飞扬,反正再怎么难受得也不是自己,然后我们再一曲《夕阳红》奉献给各位老人,祝他们老友所乐.节目之后,我就拿着相机到二楼帮他们摄影了当做留念.段利鹏和罗占征来了一个正步走,特别认真但是很搞笑,冯文和张永环来了一手军体拳,引着爷爷奶奶们哈笑不止.
节目完后,我们便于爷爷奶奶们促膝长谈,与他们共舞,其中有一个奶奶在舞台上一曲未了又来一首,始终不肯下来,弄一个台下一个想唱红歌得爷爷急了,老是张嘴又闭口.唉!人老心不老,或许在孩子们当中,他们的嘴角才会上浮.
有一个爷爷跟我谈了很久,谈他们得过去,谈他的现在,感叹我们现在的生活.他的生活让我们想得更多,明白了他人生的艰辛与悲惨.由于生活困境,病症毁了他的一切,由于发病,一把火他的妻子儿女都活生生烧死在他的眼前.他内疚终生,但是我们又能给他什么呢?
爆竹声中,我们身后起了尾尘,每一个心中都有了一份沉重,在我走的时候,瞥见了墙壁上还有其他学校的团体的赠品.再回首,老人们都手拿我们赠送的礼品目送我们,眼中有一种光亮.
走了,他们的一生将要走完了,他们有太多的辛酸和泪水,我们的欢声笑语只能带来片刻的忘记忧伤.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在深思.
社会需要关注孩子一般关注他们.
珍惜岁月,关爱老人.
2
十周感谈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实习报告 02031003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 日,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作义工时,我与这群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友好的关系.2002年10月我随“社会工作者协会”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第一次见到他们.他们或为跛脚、或为侏儒、或为智障,有的脸上有大面积覆盖性红斑、有的有严重的皮肤病,和我们一样高贵的灵魂就这样被包裹在扭曲残疾的躯壳里,浸泡在浑浊的神经里.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
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其中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智力正常),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 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
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于周五、六、日前去实习;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 交流中的感触
第一:满足的心
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 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 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们靠着我们,我们转身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的伤痛,害怕我们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立.
二, 驿动的心
由于对“人生发展的阶段”了解欠缺,我们就下意识里把他们定位为脆弱的“儿童”.
首次去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幼儿折纸》在宿舍里学折纸技术;同伴专门补习了童话,试图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之进行熏陶,企图用“小二郎”对之进行感染,从而拉近距离.而那天,他们的折纸技术令我乖乖地当起了小学生;我们的故事却令他们乏味,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好奇——鼓励我们把故事讲下去.
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哈欠连连,问到他们是否故事,他们只是不置可否地笑.显然,他们还不习惯撒谎.更有甚者,而后来爱说话的孩子也总是若有所思地点头、摇头回答我们的问话,后来他们干脆用哑语进行交流.
直到看到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门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与“外来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们的孙辈,周末的时候来看望他们)搭讪时的调皮;听到午饭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着、闹着、叫喊着“XX是XX的”,当然,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名字.我们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他们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儿童!于是,我们开始毫不避讳地聊偶像剧,讲校园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残的话,小昕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识到自己漂亮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这令早熟的她极其敏感切且有一种破坏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给他们带了好多食物,每人还有几枝康乃馨,几个小孩接过之后就把它们丢在一边.而小昕则把花瓣一个一个撕下来,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几枝也拿给她,后来她笑着撕完了.当我问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对我说:“嫁人呗!”
课外时间,我们让他们带我们逛整个福利院、陪他们打篮球、在他们宿舍瞎侃等等.我们努力以这种方式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让他们在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第三,温柔的心——我省下肉来喂猫
男孩小苏——一个养猫的男孩.开始去的时候,他也把我们看成参观的人了,非常不配合.每次都是把他硬拖到课堂上,后来他明白我们工作性质后,还经常介绍书让我们带回去看,比如漫画版水浒传、黑色幽默、科幻故事等;天热的时候,他一边拿着我的水杯找有水的热水壶,一边说“灌满了,路上喝.”;更有甚者,他还送小猫给我们.
那是幸福的猫——一只母猫和四只小猫的毛永远都是干净整齐.而且,小苏还把自己伙食里的肉挑出来喂猫;门口一直挂着小干鱼,小苏说那是托别人买的(他们每个月可是只有10块钱的生活费啊,一日三餐免费).当然我们没有要,我们还是不自信自己可以养活一只小猫.实习结束那天,我们看见一群人围着一只受伤的鸟,才发现另外一个秘密:老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抓到鸟,其他人说它玩了一会就把它吃掉,S没有否认.我想那只被众人围着的鸟应该不会被吃掉吧!
第四:坚强的心
1:病痛的时候我想到了死
小羊是一个很懂事,甚至有一点早熟地孩子,她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粗短的直发丝毫掩盖不了头顶的疮疤,大片的红点点从脸脸一直覆盖到后背,许多红点上隐约有白色的脓包.
她很有音乐天赋,一次某高校的学生看她们的时候,她一首歌唱过之后教室里有短暂的沉静.那是在咀嚼伤悲、是在酝酿眼泪.后来,在一个同学在带动下,我们欢呼雀跃地笑了,泪水才没有流出.
但是她一直闷闷不乐,在我们再三地询问下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泪.原因是她怕疼,她的皮肤病要用激光治疗.她说:“每次我一进去他们就按住我,我就哭,我怕啊!” 后来她说自己曾经都想过死,因为生活没有意思.女孩!一个外表“丑陋”而歌声甜美的女孩,想到了死!
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闲谈的时候也会去揭她的“伤疤”.
“你脸上的伤是什么时候长的?”
“是因为小的时候,父母把我扔进一个比较脏的地方”语气平静地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
“哦,”我们准备给她一个发泄怨气的机会然后心理疏导“那你是不是很怨他们啊?”
“开始的时候是的,”说着她把头转向一边,“不过现在我想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
从她的眼神和语气里我知道,她的话像外交辞令而不是肺腑之言.一个14岁的女孩要合理化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要给父母这样的宽容?!实质上这种宽容是一种更深层的自我压抑,那是多少次疑问、多少次期盼、多少次无奈之后而无奈地自我解脱呢?许多时候最难过的是,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一种理论,可是用在自己身上又接受不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尴尬.
2,我讨厌他们打乱了课堂
小鱼是一个上劲的女孩,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个周六我们正上课的时候,某高校的学生前来参观,我们就动员他们去和大学生玩,许多人都矜持地坐着不动.当我宣布下课的时候,一直温顺的小鱼居然憋红了脸重重地收拾文具,然后悻悻地走开.原因是下午两点,她和老人公寓的老爷爷(院方帮忙联系的)约好了去练书法,下午不能上课了,而那些不速之客又打乱了上午的学习安排.
小鱼还经常去老年大学那边练电子琴,刚学两个星期,书法已经相当不错了.后来她主动申请外出上学,现在在武汉某电脑外语学校上学.走之前她给我看《圣经故事》,封面写着“何XX送给XX钊,X年X月X日”;下面还有图画——一把刀、一个箭头指向一条鱼、一个新日期.她说那是别人送给小钊的,小钊去那个电脑学校上学,就转送给她了.小钊是刀,她是鱼,她还说她看完的时候也会送给其他人的.
3,拒领工资
每次开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一袭白衣、五官端庄、20岁左右的女孩为他们打饭.我一直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她是从那个电脑学校学成回来的.她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件事.一次她去一家饭店应聘,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她得到了那份工作.可第二天老板把她辞了,说:“这样的人,我不能要!”然后让会计给她一天的工资.她拒绝了那一天的工资,因为老板伤害了她的自尊.
我们一直不知道她的缺点在哪,后来她去洗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她没有左手,但是看她为孩子们打饭时的娴熟与麻利,我们相信她完全可以胜任那份工作,然而老板在乎的不是这个.
注:每次有人来的时候,小鱼和小苏都是大家的重点关心对象.某部队女兵集体认“小鱼”作妹妹,即节假日接她过去;小苏是院里重点培养对象.因此他们就比较优秀.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
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有一天,我们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
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天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 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仍是摇头.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我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你不说别人永远不会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们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们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大胆设想,下一周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答案,这是作业.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美丽的,比如唱歌、画画、学古筝、厨师等.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我意识,至少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独立的人.
3:“半隔离”状态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处于“心理无依”的状态.
他们每人都有用作业本自制的通讯录让我们填,上面有:姓名、地址、电话三栏.他们会说出一些陌生的名字,问我们是否认识,那些都是曾经去看望过他们的大学生.女孩小昕,经常让我们带信给我们学校的一个女生,还会把别人送给她漂亮的风铃转送给那个姐姐.后来我们问她:“你是不是很喜欢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问她啊?”她说:“是啊,因为我写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给我回信了.”
只要有电话响起,教室里就会出活跃起来.离电话最近的人跑慢一点,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谁的电话?”电话接通的时候,他们都自觉地保持安静,是谁的电话,谁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幸福接听.谈话的内容大家共享的,原来他们的快乐来地那么简单!
(四)开展残疾少年社会工作的构想
目前,我们的社会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宽容去接纳残疾人.我们的同情和怜悯,从某种程度上隐含着排斥——似乎他们生来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参与创造和分享 “正常社会”的一分子.这种成长环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会使之支离破碎,个人的才智也会在废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内根除社会偏见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他们正视自己“身体残疾”的事实、树立“意志不残”的信念,以客观平和的心态迎接异样的目光、适应环境.
社会连结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与社会有了一种连结.同时,要想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环境,需要有强大的后盾,使他们与社会发生连结.家的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的传递,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家的形式,赋予生命一种顽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废墟中挺立.
1\童话——安置心灵之家的“宅基”
小时侯,童话的缺席是一辈子都弥补不了的.它扼杀了孩子没有负担的期望,也关闭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维来创造世界的窗口,那样的童年往往残疾.以后的补偿最多是借尸还魂式的徒劳,终不得精髓.因此,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听过的童话故事.我们也挑合适的童话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
2.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明确地一帮一或一帮几——小屋的基本“架构”
生活在公共环境中,心灵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们通过某种拥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家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独有的私有财产.我们根据文化程度,把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五、六、日,分别去三个人,一人负责一个小组,为他们上课、解答问题等.当其中个体有问题时,我们就进行单独谈话.
我们经常问他们一些漂亮饰物和照片的来历,他们就自豪地介绍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忆与哥哥姐姐们在一起的经历.爽朗的笑声溶解为灿烂面孔的旁白,那种神态驰骋球场的体育健儿拿着奖杯奔向球迷.这时他们会感到有人是专门为他们而去的.
3.赞美和鼓励——进入小屋的“门”
如果说可爱的赞美字眼对一个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个人的人生之始尤为重要.我们对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发辫、条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维等进行赞美,以此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当我们要求他们写日记、保持安静、不打架时往往以奖励为借口,每每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每次许诺之后,我们都在同学中收集适合的衣物带过去.
4.以宽容和教育做保证的自由犯错的空间——小屋的“床”
成长意味着犯错,成长渴求着自由与宽容.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去嫁接一些、舍弃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
有的时候,他们会把分给小伙伴的食物拒为己有、把作业做的乱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这个年龄段做错事后,还蛮横地摔门而去,而每次妈妈都会默默地做好我喜欢的饭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个人犯一次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一次也不肯原谅他.理请自己的头绪以后,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值的庆幸的是他们很听话.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没有建好也可暂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与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说童话给了孩子们自由幻想的空间,那么我们该为小屋装上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与失望.他们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争取童话唤醒的梦想;即使我们满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绝的空间里慢慢融入现实.
6集体的监督与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发的助人活动很难长期坚持,因为自觉性的养成,离不开初始阶段集体的监督与鼓励.我们该有这么一种集体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诞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高校学生、社会慈善人士去参观,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动成系统、成规模,将会受益无穷.
(五)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
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幼时被父母遗弃.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实习的不足之处和建议
初次实习时,工作安排上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点:
1,价值观的影响远大于专业技能的应用,理论知识的缺乏使我们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间的关怀大于专业关系的作用,
3, “随机应变”式的介入取代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安排.
4,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反映、解决参考资料:http://xjriver.zsnetblog.com/archive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