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处和明朝的内阁一样吗?官员都几品?对了,清朝的宰相是中堂吗?他要有宰相的话,还有清朝的官员名称与明朝不同的有那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9:58:00
清朝的军机处和明朝的内阁一样吗?官员都几品?对了,清朝的宰相是中堂吗?他要有宰相的话,还有清朝的官员名称与明朝不同的有那些?
清朝的军机处和明朝的内阁一样吗?官员都几品?
对了,清朝的宰相是中堂吗?他要有宰相的话,还有清朝的官员名称与明朝不同的有那些?
清朝的军机处和明朝的内阁一样吗?官员都几品?对了,清朝的宰相是中堂吗?他要有宰相的话,还有清朝的官员名称与明朝不同的有那些?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内阁是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
全部展开
内阁是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收起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内阁是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
全部展开
内阁是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