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15:21:25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浅谈激励理论在小学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文章摘要  激励理论是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班级管理里入手,巧妙地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小学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浅谈激励理论在小学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文章摘要
  激励理论是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班级管理里入手,巧妙地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改善当前小学思想教育的大而空的现象,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
  一、运用强化理论,加强养成教育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三、结合目标设置,进行不良习惯的矫正
  综合运用激励理论,加强班级管理,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途径.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他们的一生将有重要影响.而当前,我们的学校思想教育中还存在着脱离实际、呆板生硬、成人化的倾向,缺乏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多学一些理论知识,加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研究,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工作中,我注意将所学的思想教育管理理论中的激励理论有机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收效显著.
  激励理论是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和综合性激励理论等.具体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等.工作中,我从班级管理入手,针对学生的个体行为,巧妙地将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一、运用强化理论,加强养成教育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他们发现,在操作性行为中,如果行为结果使其需要得到满足,这种行为便会重复出现,并得到增强.运用强化理论来修正人的行为,大致有四种: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强化;惩罚强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反对惩罚强化,淡化负强化.而我在工作中常用的是正强化和消退强化.
  (一)多用正强化,激发道德情感
  正强化指的是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奖金、提升等奖酬,或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环境,以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的肯定或奖励,从而使这种行为重复出现.平时工作中,我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和赞扬,同时十分重视“因材施赞”.我不仅表扬优等生、有突出特长及进步的学生,而且更注意捕捉“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光点”进而扩展成“光环”.表扬方式除了当众口头表扬外,还用授予小称号、给与物质奖励、写在光荣榜上、给家长“报喜”、给与班内一定职务工作等形式.这些积极的、肯定的评价,给与学生行为的正强化,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巧用消退强化,矫正不良倾向
  消退强化指的是取消正强化,即对学生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的否定.一般说来,一种行为长期得不到正强化,就会逐渐消退.实际上消退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
  消退强化对矫正学生中骄傲自满的思想倾向有很好的效果.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曾是这样一个孩子.她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好.但好表现、显示自己.上课接话茬,平时很傲慢,同学关系不好.对于她的这种行为,我就采取了消退强化的方法.对其课上正确的回答只给与一般性的肯定,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留给别人,多表扬那些认真思考,不抢话,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冷淡”她.渐渐地,课堂上她不再随便出声了.这时我抓住机会,找她谈话,让她改掉接话茬的毛病.并告诉她,别人有许多优点,要向他们学习,一个人光聪明、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有许多良好的品质,要待人诚恳,要团结同学…….之后,我还给了她一个帮助一名学困生的任务.一学期后,我发现她变了,课上不再随便说话了,骄傲的倾向有了很大改善.而那名学困生在她的帮助下,也有了很大进步.新学期开始,通过民主选举,她由学习委员升为中队长.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认为这些需要中的后三种需要是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这些需要有时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随时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应做细心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道德情感,引导他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一)、尊重学生社交需要,用集体影响学生
  社交需要也叫归属与友爱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保障之后,人们便产生更高一层的需要,希望得到依附一定的社会群体,被群体接纳,成为群体一员,有归属感;希望与他人交往,保持与他人的融洽关系,得到他人的关注、信任和友情.
  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实际上思想道德品质较差的学生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他们内心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希望在集体中得到快乐.但他们一般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成绩较差,在同学们眼中成为“笨孩子、坏孩子”.他们“游离”于集体之中.他们的社交需要表现为有的默默在一旁观望,有的则作恶作剧、捣乱.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表明,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向参加大家的活动.
  班集体作为孩子的一个社会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尽量增强集体对学生的接纳程度,不使一个学生感到被冷落、被抛弃,努力通过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班内有一男生,有很强的攻击行为.他在学校经常没有缘故地打人.大家都讨厌他、怕他.在教育过程中,我除了与家长联系,争取家庭的支持外,还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我召开了班委会,号召班干部要暗暗帮助他、监督他、团结他.课下,班委都有意识和他一起游戏,发现他有要打人的倾向时,及时劝阻.这样,他打人的机会少多了.并且,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和他一起玩的同学多了起来.两个月后,同学们讨论认为他改掉了打人的坏习惯,并选他为本周的学校升旗手.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大家的一致推选,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班集体有力地帮他矫正了攻击行为.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真情感染学生
  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学生.“在品格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我对学生充满希望,相信他们无论身上有多大的缺点,都会改掉.我确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都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2、全面理解学生.我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认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简单.这样我们会十分武断.平时,我注意常听听他们的心声,有时他们的话会给我们以很多启发.
  3、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批评要讲艺术.我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冷静,尽量不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因为每个孩子都愿意听到表扬,而批评会引起其情绪的不快,而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后果会更严惩尤其对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灵伤害.
  (三)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用成功激励学生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物.
  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学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他的另一方面不足可相应得到弥补.有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班上有一名女生,思维较慢,反应迟钝,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较差,大家叫她“笨孩子”,没有人爱和她玩.但我发现她做值日很认真,扫得很干净.于是,我找到她,偷偷让她每天为班上洒水、浇花.她真得坚持去做了.我及时在班上表扬她关心集体,做值日认真,还推选她为劳动小组长.她一下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威信提高了.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听讲专心了,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想这正验证了一位名人的话:“没有比成功更能促使人成功了的了.”
  三、结合目标设置,进行不良习惯的矫正
  目标设置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洛克等人提出的.他认为目标设置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所谓目标,就是指人的行为的目的,它是满足一定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对象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目标是引起行为的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我运用目标设置矫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收效较快.班里有3个孩子没有良好卫生习惯,其中包括一名女生,其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前,我首先对全班同学提出了要求,设置了集体目标:在本月内争到学校“卫生流动红旗”.之后,我单独找到这3名学生,直接说明他们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到班级目标的实现,让他们谈想法.他们都有决心改掉不讲卫生的习惯.接着,我分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按不同阶段设置了不同的目标,对他们提出了具体要求.果然在第二天,他们的外表就有了极大的改变.而后第一周、第二周的目标在我的不断提醒下,都得到了实现.最终结果令人十分欣慰:我们真的得到了“流动红旗”,在不知不觉中,这3个孩子也像变了个人一样.之后,我又开始给学生设置一个又一个目标,带领他们为达到目标而奋斗,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因而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被激励.我通过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综合灵活运用激励理论,加强班级管理,开展教育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作者:尹志刚 《西方管理理论评介》(第四章第二节)
  2、《江苏教育》1999年8-9期P.33页
  精神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塘沽二中心小学 于莉
  所谓激励,就是对受激者的一种外界导向,他要求能使受激者所感触,进而有所行动.我们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管理者如何调动人的系统性的问题.
  采用激励措施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激励可以成为引发人们去努力奋斗的诱力.这种诱力可以使人们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体验到各种满足感.
  学生学习也是一个学习的积极性问题,也就是说,也是一个动力问题,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如何正确而机智的运用激励理论.
  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所谓物质激励,就是通过物质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谓精神激励则是通过精神奖励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这包括各种形式的表扬、嘉奖和给与一定的荣誉等等.物质激励在一定情况下是不可少的,但他不如精神激励的教育作用大和持久.精神激励可使学生加强对学习的内心体验,对学习的社会价值的感觉深化,从而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持续的增力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机管理中应机智的运用激励理论,特别是运用精神激励 因素来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自觉的努力学习.下面谈谈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运用精神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一、 引导学生驱云拨雾,树立积极向上的集体观念.
  今年我接的六年四班,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学生是分别从另外三个班中组合起来的.起初,当同学们一个个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教室时,我也已经从他们每个人脸上读出了他们的不同心境,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几种情况:有的同学对新班没有信心,有的同学留恋原有的班级和相处了五年的同学、朋友;有的同学怀疑自己是被当作差生抽出来的,情绪低落.面对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刚上六年级新班主任的我来说,无疑是增了一定的难度,唯恐出现一盘散沙或三国鼎立的局面.群雁高飞头雁力领啊!事已如此,只有背水一战.于是我鼓足了勇气,大步走上讲台,此时此刻,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迸出火花.我说:“同学们,从此咱们就是六年四班的同学了,今天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是抓阄争来了.我是一个暑假都在祈祷,别让我抓上六年四班.抓阄时,为了怕抓上六年四班,我毫不谦让的第一个下手,结果还是抓到了,同学们,这是缘分啊!事已如此,我们就要大胆面对,勇敢的走出来,换个新环境,结识些新朋友,有什么不好呢?新世纪、新班级、新同学,希望我们师生共同携手,以全新的面貌,在新的学期里创造新的业绩.开场白过后,教室里疑惑的目光消失了一半,会心的笑容开始绽放.
  当然,同学们的思想情绪,不会被老师的一番话就一下子稳定了的,一段时间内要求回原班的同学依然存在,为了稳定情绪,使同学们安心本班,我在每周五设一节“六四风采”课,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唱喜欢的歌曲,讲新奇的故事,颂抒情的诗歌,说有趣的谜语,谈自己的感想,论重大的新闻,树奋斗的目标,表学习的决心等等.风采课一次一个主持人,一次一个新风格,这一活动深深 吸引了同学们,大大稳定了军心,于是,我就要求他们写一篇周记,谈谈《我的新班》,此时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称赞“风采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节课的喜爱,对新班的喜爱.一段时间内,“风采课”的开展,稳定了同学们得情绪,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
  二、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
  青少年有一个很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好胜心强,不甘落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应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心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一种精神激励.他能激发学生好学向上,不断进取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为此,我们开展了多次多采的竞赛活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在每次竞赛活动之后,都评出前5名作为优胜者,得奖率高,增强了同学们的信心.这些活动愉悦了同学们的身心,促使了同学们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并以此带动其他方面.例如:我们在学习《春》、《海滨仲夏夜》两节课之后,举行了一次朗读比赛.还有一次,我班一位男生 用手摸了学校 的英语角,给班集体抹了黑.借此机会,我们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要为集体争光添彩”的演讲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不仅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班级形象表现在各个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同学都可以扬长避短,为集体贡献 自己的光和热.一个同学用朴素的语言说道:“我在学习和问题等方面拔不了尖,但我有信心在纪律方面做一个状元.”它的话博得了学们的热烈掌声.通过这次演讲比赛,激发了每个同学的自信心,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体中的定位点,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 充分发挥宣传鼓动作用,激励同学们不断向上.
  宣传鼓动本身就是具有精神激励的作用,它对提高士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面临毕业的学生更不可忽视.由于种种原因,班内学生的基础较差,成绩不是太突出,因此通过宣传鼓动来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士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重要了,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宣传鼓动:首先,我采用歌曲的魅力,宣了《真心英雄》和《童年》两手有意义的歌曲来教他们唱.通过《真心英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道理: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通过《童年》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要有计划,有目标,“不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不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在班会上 ,我把班内每次月靠的前5名、其他竞赛的优胜者佩带大红花,以次来鼓励大家的学习劲头.第三,借助本校其它班的先进事迹,不断鼓舞 同学们学先进、找差距,教育他们正确 对待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从而树立信心,奋发向上.第四,不失时机的表扬先进,是同学们感到眼前有先进、身边有榜样,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身边人物.特别是对一些有缺点得很受受到表扬的同学,我还为他们创作条件使他们受到表扬,从而激发大家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精神激励来管理班级的点滴体会.激励是一种领导艺术,精神激励尤其如此.要把工作做好 ,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机智,因为它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激励方法.但是,根据 我的体会有几点可值得考虑:一是激励要及时,不论表扬、嘉奖或给与一定的荣誉等应尽可能及时.这是因为人们对眼前和较近的刺激印象较深刻,反应也较快,时间久了,容易淡忘.再是,激励要适当、适度、引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个性性格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激励的需求和反响也不一样,只有“因材施教”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行为主义激励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班级管理的不同阶段,论述如何适时采用行为主义激励论的三种不同理论,来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 对于师范院校的班主任——管理未来人民教师的教育者来说,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实为重中之重.按班主任工作的实质之一,就有必要采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无论是参加学习、劳动或是处于交往之中,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十足的信心进行参与或竞争,从而锻炼其能力,发挥其才智,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适时适地的采用了行为主义激励论的方式方法,使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日渐顺手,稳步发展.行为主义激励论是管理心理学中激励理论的一个派系,她又分为老行为主义激励论、新行为主义激励论及行为修正激励论三种.如何把这三种理论的激励手段有效的与班级实际工作相结合呢?
  一、采用老行为主义激励论的物质刺激激励手段
  老行为主义激励论的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主义的任务就是从刺激一一自然或社会来推测反应;或者以反应来推测刺激.根据这个理论,在管理措施上,激励手段应用的实质就是刺激,即通过物质刺激手段诱发人的行为.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学习的积极认真、活动的参与、比赛的参加等事务,就可以采用这种手段.学生的物质刺激无非就是奖学金、浮动助学金或奖励学习用品等.虽然奖学金的制定与发放权在学校,不是那么容易获得,但班主任老师可以把奖学金作为最高物质刺激手段,配以每月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活动参加情况、完成班级交给的任务情况等,奖励浮动助学金为中级物质刺激手段来激励学习,同时,对于各学科的尖子生、参加活动获奖生、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再以奖励学习用品为初级的物质刺激手段鼓励其继续努力,如此学生便不会因学习没劲、活动没意思、班组任务无聊等而显得终日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班风班貌定会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在我所管理的班级中,这种小小的物质刺激经常出现在几乎是每一位同学身上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我都会适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和奖励.学生感慨到:“这个班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所有的人在家长式的、朋友式的老师的带领下,就像亲兄亲妹一样和睦、快乐,因为有人在时时关注着你.”二、在使用物质刺激激励手段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刺激激励手段新行为主义激励论认为,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依靠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的存在.因此,根据这一理论,激励手段也要注重精神刺激的使用.这一点显而易见,在班级管理的一切事物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其主观因素的需求及与集体的关系都将影响到支配其行为的动机,适当的精神鼓励必不可少.如表扬、操行分、荣誉称号等,对比较差的学生的小小进步,对平时懒散的学生能够勉强参与班级活动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或增加操行分,因为这类学生往往与物质刺激激励无缘.如此,使他们感到自己并未受冷落,老师没有对他丧失信心,从而萌发积极上进的心理动机,努力保持现有的成绩并且继续奋发.同时,以于那些中上等的优秀学生,虽然他们可能与奖学金有缘,但有时迫于集体的压力,就不会片面的去追求物质刺激,相反,他们更看重自己的班组中的舆论地位与人缘.所以,各种不同的荣誉称号给予他们最合适不过.比如十佳师范生、三好学生、全勤标兵、内务标兵、班组百灵、运动健将、基本功全能手等等,通过班组评比确定这些荣誉称号,使他们的思想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时,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持续自我饱满的积极性.
  三、无论是物质刺激激励手段,还是精神刺激激励手段,都要对学生行为给予强化手段的激励
  行为主义修正激励论表明,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这就起到了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果行为的结果对个人不利时,这一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在班组管理中,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或奖赏,使此行为巩固、保持,可以称为正强化激励手段;对于学生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或惩罚,使之减弱、消退,则称为负强化激励手段.但在采用强化手段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时,一定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既然强化是对行为的定向控制,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定向.单纯的奖励、表扬、称赞、刺激是片面的,在实施这些手段的同时就要考虑到,如此这般的目的何在?应不应该再提出更高的期望让学生去实现呢?对每一位学生量身订做合适的目标,并根据其表现及时变更,才能达到你的最终目的.
  (二)采取小步子.所谓小步子就是达到目标的整个行为过程分成许许多多的小的步骤来完成.如此可以使人建立起信心,一步一步地前进.期望不能过高,目标要分阶段实现,甚至要让学生多尝些甜头——本来一步就能达到目标的,也可偶尔分为两步、三步来实现,以免学生信心不足,中途放弃.(三)及时的“反馈”.所谓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行为活动的结果.反馈就是知道结果,这本身就具有强化作用.它能够给人们以一定的鼓励和信心,鞭策自己继续努力.我不但同学生进行单人反馈,而且还利用小组会议、班级会议来“广而告之”,使学生在得到反馈的同时,暗中与同学竞赛,取得超出预料的效果.(四)奖惩结合.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必须奖惩结合,与批评并用,即正强化激励手段与负强化激励手段的联合使用.物极必反的道理应该人人熟知,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挫折教育往往也是比不可少的,这也顺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和潮流.学生必然要走向社会,只奖不罚,永远让别人来承认自己,而不懂如何去主动参与,主动挑战,主动展示,迎难而上,是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
  以上这三种激励手段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激励学生积极性的圆满完成的过程.应用时要根据具体的事物适时适地的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方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1985年,甘肃人民出版社;2、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199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3、杨锡山、钱鸿冰,《行为科学——一个现代管理学派》,1980年,企业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