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家如何向现代化国家转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如何走到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是怎样发生变化的?这是我们明天的考试题,要详细点的.我在这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8:30:42
传统国家如何向现代化国家转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如何走到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是怎样发生变化的?这是我们明天的考试题,要详细点的.我在这等!
传统国家如何向现代化国家转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如何走到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这是我们明天的考试题,要详细点的.我在这等!
传统国家如何向现代化国家转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如何走到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是怎样发生变化的?这是我们明天的考试题,要详细点的.我在这等!
第二个问题: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1927~1931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开始崩溃的时期.首先,是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的进行,工农民主政府的公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社经济的产生.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基本上排除了半殖民地的因素和半封建的因素”,①产生了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和半社会主义的成分,从而“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②它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根本对立的,并是其代替者.其次,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中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在掠夺和破坏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腐朽性;它集中起来的财富,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所以,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瓦解过程的产物,并是其标志之一.
2.1931一1937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进一步崩溃的时期,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开始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首先,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我国东北,在占领区内建立日本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使经济半殖民地化.毛主席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①其次,各革命根据地从1931年后有了较紧密的联络,1931年11月7日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统一的经济政策,革命根据地扩大了,并有了比较固定的地区,土地革命逐步深入,公营经济有了发展,并开始了可能的必要的经济建设.最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地区,1931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工矿企业大量倒闭、停工,农村急剧破产,对外贸易逆差迅速增加.由于蒋介石集团卖国反人民的政策,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结合,发展十分严重.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是在这几年中基本上建立起来的.
3.1937~1945年.基本的趋势和上述时期一样,主要不同之点,是全国都卷入了战时经济,国民经济遭受更严重的破坏.首先是日本占领的殖民地经济地区扩大,大部分地区直接受到战争的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经济在中国的直接统治和破坏,发展到了最高峰,也是它被赶出中国的时期.其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地区内,四大家族利用民族灾难和独裁政权,通过掠夺的办法,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造成本身统治的危机.这个经济地区是在曰益缩小的.最后,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其地区得到空前的发展,占有全国五分之一人口的地区,由于抗日战争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经济一部分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以前有某些不同(由于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原因),为抗日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4.1945~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总崩溃的时期,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胜利的时期.首先,是美帝国主义想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的殖民地,企图夺取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代替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地位,激起全民族的反对,得到可耻的下场一一被赶出中国的大陆.其次,四大家族也窃夺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峰,垄断了一切主要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和反动统治的政治军事危机结合在一起,互相推动,以至使工农业再生产成为不可能,全国经济混乱,到处饥荒,人民不能继续生活下去了;同时由于经济的严重危机,四大家族的财政完全垮了台,统治阶级也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了.这种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经济制度,到了最后死亡的时日.同时,新民主主义经济地区,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日益扩大;由于党的领导正确,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迅速恢复和走向繁荣,给广大人民带来物质的实利,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它就为自身的胜利准备了条件.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崩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准备了条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我国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开始.
第三个问题: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有利条件:⑴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⑵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在联合国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⑶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操控国际事务的能力减弱.
3.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的改善
1.原因:是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⑴美国方面: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欲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美国经济增长趋缓,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有力竞争;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⑵中国方面:与苏联关系恶化,中国需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已不是中国的主要威胁;中国需要改善国际地位,发展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解决中美间的长期争端、改善两国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重大意义.
2.过程:⑴发出信号:尼克松上台后,着意改善对华关系,公开表示希望访华,中方积极回应.⑵乒乓外交: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⑶筹备铺垫: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⑷总统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⑸正式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明确了中美建交的三个原则,即美方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影响:中美关系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实现了在亚洲战略收缩的目标,改善了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4.妨碍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台湾问题.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⑴美国的对华“越顶外交”震动了日本,日本欲改变被动局面,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⑵田中角荣积极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⑶中国政府本着开诚布公、以和为贵的立场,促成了两国邦交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