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发与地球变暖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21:51:09
地震频发与地球变暖的关系
地震频发与地球变暖的关系
地震频发与地球变暖的关系
无关,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导致;变暖是因为人类制造的温室效应加重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1889-2008年,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
,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1-4]。
20世纪共有4次...
全部展开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1889-2008年,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
,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1-4]。
20世纪共有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每次间隔约4年)[5]。1952-1964年特大地震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09、2013、2017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5-7]。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1957.79,1961.93和1965.61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二、气候的相似性
两个时期的特大地震发生特征表明,特大地震都发生在全球变暖时期之后,并造成全球气候变冷。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2000年为“暖位相”。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7,8]。
在20世纪的气候记录中有两段时期全球气温明显变暖:1925年到1944年,1978年至2000年。20世纪的两段变暖时期(1925-1944年,1978-2000年)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对应,为特大地震和气候变冷提供了动力机制。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大震后全球降温的合理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9]。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三、潮汐震荡条件的相似性
每个时期的第一次9级地震都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附近,强潮汐有明显的激发作用。
1949-1951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28.6度,潮汐南北震荡最为强烈,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本周期第一个9级地震。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28.6度,潮汐南北震荡最为强烈,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本周期第一个9级地震。
从1951年到1977年,1月6日和8日的月亮近地潮与1月3-4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月17日(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77年才由1月17日变为1月16日。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
从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和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0.6毫秒,相当于±60×10-10,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650×10-10/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10]。
第一周期9级地震顺序为,1952、1957、1960、1964年,按此规律,第二周期9级地震顺序为2004、2009、2012、2016年,大约有前后一年的误差。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11】。
四、中国中东部的地震特征
1976年是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最后一年,中国7级地震多发,其中唐山7.8级地震摧毁了一个工业重镇,死亡24万人。这是中国大陆地震本周期的最后调整,2030年前后的同一时段应予以关注。
五、结论
根据“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事件是1998年以来气温波动下降的原因。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2004-2008年多次8级强震验证了强潮汐南北震荡激发地震活动并将导致气温降低。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11】。拉马德雷冷位相的最后一年,中国7级地震多发。这是由全球变暖程度和海平面上升趋势所决定的。根据全球变暖的规模,本周期9级地震强度要大于上一周期。从8.5级地震发生情况来看,2004、2005、2007年连续在苏门答腊发生三次,远远超过历史记录。
全球变暖的危险主要在于导致强震发生,并实现气候的突变和全球变冷,人类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收起
meiguanxi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