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9:28:39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中国内需将被拉动进口增幅大于出口结论篇四大影响**热门点击**特别推荐**我国治疗肾病获新突破!不慎怀孕了怎么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带来什么求解
中国内需将被拉动进口增幅大于出口 结论篇 四大影响 ** 热门点击 ** 特别推荐 **
我国治疗肾病获新突破!不慎怀孕了怎么办?我国治疗肿瘤获新突破!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福音糖尿病06年全新疗法!痔疮、肛瘘--怎么办?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有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其中,对GDP的促进作用约为0.4%,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约为1%,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也约为1%. 应当说促进作用较为有限,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关税的降低对内需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价格、收入等变量进行传导,二是目前大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存在导致中国的实际关税水平大大低于名义水平. 第二,关税水平的大幅度降低并不会对财政收入产生消极影响,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关税水平的降低将导致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税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二是内需的增加,消费、投资的提高,使得消费税、增值税的税收有所增加. 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但是影响幅度有限,CPI约下降0.05个百分点,不会造成通货紧缩.此外,自贸区的建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与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其原因在于中国一部分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会因日、韩关税水平的降低而大幅度增长. 第三,自贸区的建立对出口的促进作用约为4个百分点,对进口的促进作用约为7个百分点,有利于改善中国目前顺差过大的局面.中国对日、韩的出口获得了快速增长,增幅均超过10%;自日、韩的进口也增长很快,增幅均超过18%,说明整体来看中国与日、韩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此外,FTA的建立还可以缩小对美国、欧盟的顺差,改变对东盟国家的贸易条件,但会使得对台湾地区的逆差有所扩大.在假定条件下,对美、欧顺差减小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服装、纺织的产品更多地流向了日、韩市场. 第四,中国出口增长比较快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农产品、服装、纺织品等,而进口增长较多的则主要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比如汽车等. 出口增长较多产品的增幅逐渐回落,进口增长较多产品增幅则呈现先抑后扬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与日、韩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见FTA的建立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三大作用 分析可知,中日韩FTA能够拉动内需、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贸易顺差,对中国整体有利.同时,其作用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引入外来竞争压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用经济外交配合政治外交,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三是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和安全环境,形成更多的区域共同利益,如环保、资源开发、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对于日、韩而言,其同样需要从中国获得市场、能源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可见,FTA的建立将使中、日、韩共同获利.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FTA对解决当前中国外资、外贸领域中存在的根本矛盾作用很小. 据模型结果,中国出口增长较多的依旧是农产品、服装、纺织等低技术产品,无助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且对资源、能源的需求继续扩大,与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抑制进口资源性产品价格非正常攀升的政策相悖.因此,在推进与日、韩FTA的过程中,须采取审慎措施,以趋利避害. 目前,FTA的阻力主要在日本,这主要是由日本远交近攻和以攻为守的FTA战略,以及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等问题造成的.对此可考虑与日、韩达成能源、环保、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单项协定,作为推进FTA的基础.同时还应全面把握国内各行业的竞争力状况,通过多样性对冲机制来避免负面效应在时间上集中出现. 分析篇 数字分析中日韩FTA的十年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曾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Model,CGE)估算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论主要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其研究的局限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动态影响分析不足;二是模型使用的是1997年的数据,距今已比较久远,这其间中国的产业结构、外资流入等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则是使用2002年投入产出表等的数据,构建动态CGE模型,分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10年内,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由于目前关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并无实质性的协议,因此在这里我们做一个笼统的假设---中国对日、韩所有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降低50%,同时日、韩对中国的关税水平也降低50%. 宏观经济分析 中日韩FTA的建立,一方面,使得来自上述地区的进口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的对日、韩的出口也会因关税水平的下降而有所提高,导致居民收入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 在调整当年(即2006年),居民消费(实际值,下同)增加了1%,此后2009年增加1.017%、2012年增加1.022%、2015年增加1.02%,呈先扬后抑趋势. 关税水平的降低导致原材料价格下降,进而有利于当年总投资的增加;同时,当年总投资的提高又会导致当年资本存量的增加,从而对下一年的投资产生促进作用.数据显示,2006年总投资增加了0.973%,此后2009年增加1%、2012年增加1.017%、2015年增加1.023%,呈逐步增长趋势. 关税水平的调整将直接作用于进出口,一般来讲,双边关税水平的降低将使得竞争力强的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更多地增加,从而使竞争力强的国家更多地得利.虽然中国对日、韩在农业、纺织等行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整体竞争力弱于日、韩,长年维持对日、韩的逆差局面. 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当年,中国出口、进口分别增加了4.002%和7.387%,2009年增加3.948%和7.58%、2012年增加3.96%和7.601%、2015年增加4.003%和7.529%,出口呈先抑后扬的趋势,进口呈先扬后抑的趋势.可见,FTA的建立有助于减少中国贸易顺差. 上述四个变量的共同作用将导致中国实际GDP有所增加.其中,调整当年增加0.368%、2009年和2012年均增加0.371%,2015年增加0.369%,呈先扬后抑的趋势.此外,财政收入约增加0.2%,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约增加1%,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约增加1.2%;受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的影响,国内的CPI约下降0.05个百分点. 贸易伙伴分析 在出口方面,随着日本、韩国对中国关税水平的降低,中国对日、韩的出口获得了快速增长,其增幅均超过10%.具体来看,在调整当年对日本出口增加了10.75%、2009年增加10.72%、2012年增加10.7%、2015年增加10.69%,呈现一种稳中有降的趋势;在调整当年对韩国出口增加了10.97%、2009年增加10.83%、2012年增加10.89%、2015年增加11.03%,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会促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对美国、欧盟国家、东盟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省的出口都获得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其中,对美国的促进作用约为3.2%,对欧盟约为3.6%,对东盟约为5.2%,对台湾约为2.8%;对美国、欧盟、东盟均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与韩国类似,对台湾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在进口方面,随着中国对日本、韩国关税水平的大幅度降低,中国对日、韩的进口也获得了高速增长,其增幅均超过18%.具体来看,在调整当年对日本进口增加了18.3%、2009年增加18.5%、2012年增加18.53%、2015年增加18.46%,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在调整当年对韩国进口增加了18.43%、2009年增加18.62%、2012年增加18.61%、2015年增加18.51%,其变动趋势与日本类似. 与出口情况类似,对日、韩关税水平的降低也会促进对美国、欧盟以及中国台湾省的进口.其中对美进口约增长5.5%,对欧盟约增长..5%,对东盟约增长2%,对台湾约增长5.6%,变动趋势与日、韩类似.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日、韩FTA的建立除了会扩大中国对日、韩的逆差外,还可以减小对美国以及欧盟的顺差,减小对东盟的逆差,扩大对台湾的逆差.可见,FTA建立有助于缓解与美、欧间的贸易摩擦及改善与东盟的贸易条件. 进出口重点产品分析 对于出口的主要产品,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其中,谷物种植业在调整当年增加了25.3%、2009年增加25.24%、2012年增加25.19%、2015年增加25.16%,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林业约增加9.6%,趋势比较稳定;畜牧业约增加4.3%,呈现下降趋势;渔业约增加26.5%,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在工业产品方面,中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出口也获得了较快增长. 其中,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约增加13.5%,呈逐渐扩大趋势;纺织业约增加19%,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约增加23%,呈逐渐缩小的趋势.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获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口约减少2.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口约减少7%,天然气生产业出口约减少7.3%. 在进口主要产品中,增长幅度较大的均为工业产品.增长幅度在15%以上的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以及机械工业. 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约增长21.2%,呈现先扬后抑趋势;化学工业约增长18.5%,变动趋势同前;机械工业约增长16.3%,趋势同前. 进口增长幅度在10%左右的还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以及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它们的增幅约为10.8%、13.3%和9.5%.此外,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天然气制造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分别为:6.9%、4.9%、4.4%和3.4%. 可以看出,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均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原因在于日本、韩国的制造业水平要高于中国;增长幅度在5%左右的大部分是资源产品,其原因在于关税水平降低导致国内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了资源性产品的进口. 关税最初调整时,日本、韩国企业响应的程度有限,随后3年到5年相应程度达到最大,此后由于彼此之间开始适应这种关税水平,所以其促进作用会逐渐降低. 张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