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发展史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4:26:57
儒家的发展史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儒家的发展史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儒家的发展史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儒家的发展史:1,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2,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

儒家的发展史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
儒家的发展史
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

儒家的发展史描述儒家学派的历史重大事件
儒家的发展史:
1,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2,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3,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
4,从康有为开始的近代儒学.

儒家定义: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孔子教学浮雕)

儒家正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儒学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严重冲击。远至秦“焚书坑儒”,近至近现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新文化运动。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後,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秦焚书坑儒之后,除易经外,儒书基本绝迹,靠儒生的记忆背诵才流传下来。汉朝时,五经通过 

  

年迈的儒者得到复原,以汉隶书写,称今文经学。但后来在孔子故居发现隐藏了一部分儒经,以孔子时代的蝌蚪文记载,刘歆做了很大整理,称古文经学。两者在流传文本和经典解读方法上均有差异,但其后经学家郑玄基本统一了今古文,今古之争渐息,儒经在文本上的争议被平息,至宋朝,朱熹对《大学》文本作了修正,但被其后明朝的王阳明所反对,并推崇古本《大学》,于是又开始流传古本。明太祖朱元璋曾欲对《孟子》进行删节,但因遭到臣属以死要挟的强烈反对而放弃。直至清末,时局动荡,人心思变,疑古之风日盛,今古文之争又起。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但又被其后的学者所驳斥。今天所看到的儒经,大多源自汉儒的流传,而解读上,则承袭了宋明儒的思想。 儒家派别: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儒家的派别包括:思孟学派、今文经学(汉初今文经立为官学,每一经都可成为“学”例如榖梁学、公羊学等,从中又衍生出诸如谶纬神学之类的其他学说)、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合称为经学,经学之下又可以按照所治之经分为诗学、礼学、易学、春秋学等等;而治经须先明义,因此诞生小学,小学之下又分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宋明理学、心学、气学。

 

儒家思想经历的挫折:明清以来,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面对西学的压力,清代儒家开明派提 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张。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儒学内部龚自珍、魏源等,以汉学批宋学,主张改革,成为近代儒学中的异端。之后,又有三次对儒家思想的较大冲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草根阶层对儒学的冲击。第二次是戊戌变法时代,变法派思想家对儒学的冲击。第三次是民国成立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各类激进主义新思潮对儒学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