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都有哪几个?分别是因为什么事下的罪己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3 21:13:38
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都有哪几个?分别是因为什么事下的罪己诏?
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都有哪几个?分别是因为什么事下的罪己诏?
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都有哪几个?分别是因为什么事下的罪己诏?
1 大禹:
大禹登上帝位后 ,有一次看见犯罪之人 ,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左右问其故 ,禹曰 :尧舜之时 ,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 ,而予为君 ,百姓各以其心为心 ,是以痛之”.
2 商汤
商灭夏后 ,汤布告天下 ,安抚民心 ,史称《汤诰》.汤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过错 ,曰 :“罪当朕躬 ,弗敢自赦 ,惟简在上帝之心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此后 ,适逢商连年大旱 ,五谷不收 ,负责宗教祭祀的大臣说 ,要用人为牺牲 ,向上帝祈祷求雨.于是 ,汤“剪发断爪” ,身为牺牲 ,祷于桑林 ,“以六事自责” ,曰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敬 ,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 ,民大悦 ,雨亦大至.
3 周成王
《诗经》中的《周颂·小毖》就是周成王的罪己诗
4 秦穆公
《尚书》中的《秦誓》是秦穆公袭郑惨败后的反省
5 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 ,又好神仙方士 ,大造宫室 ,挥霍无度 ,致使民力枯竭 ,寇盗并起 ,天下大乱.武帝晚年渐有所悔 ,征和年间 ,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 ,决定“弃轮台之地 ,而下哀痛之诏”.他“深陈既往之悔” ,不忍心再“扰劳天下” ,决心“禁苛暴 ,止擅赋 ,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以明休息 ,思富养民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晚年面对大厦将倾的危难局面 ,幡然醒悟 ,痛改前非 ,全面调整了国家的内外政策 ,不但使政权转危为安 ,而且也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6 唐德宗
唐德宗即位不久 ,就先后有号称“四王”、“二帝”的几个节度使举兵反叛.公元783年 ,长安失守 ,德宗仓皇逃亡 ,被叛军一路追杀至奉天城.次年春 ,他痛定思痛 ,改年号为“兴元” ,并颁《罪己大赦诏》 ,“分命朝臣诸道宣谕”.诏书中历数了自己的罪过后 ,说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上累于祖宗 ,下负于蒸庶 ,痛心 面 ,罪实在予”.⑥此诏文字真挚动人 ,很有感召力 ,颁后 ,“四方人心大悦” ,“士卒皆感泣” ,民心军心为之大振 ,局势因而大变.不久 ,动乱即告平息.
7 宋徽宗
公元1125年11月 ,金兵进逼东京的紧要关头.惊慌失措的徽宗听从大臣的建议 :“宜先下罪己诏 ,更革各种弊政 ,使人心悦 ,天意回”.⑦诏书也罗列了自己的罪过 :“言路蔽塞 ,谄谀日闻 ,佞幸专权 ,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 ,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 ,侈靡成风.”“追思己过 ,悔之何及!”随后 ,又传皇位给太子恒(钦宗) ,自己当起了太上皇.于是 ,濒临灭亡的北宋又出现了一线转机.但好景不长 ,一年后 ,徽、钦二宗被金兵掳去 ,成为阶下囚.
8 顺治
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后 ,自然灾害很多 ,“水旱累见 ,地震屡闻” ,“冬雷春雪 ,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 ,上干天咎 ,所以 ,不断自我反省 ,屡屡下诏罪己.临终之际 ,又留下了一道罪己遗诏 ,淋漓尽致地为自己列举了十四条罪状 ,条条都是原则问题.归纳起来 ,可分作七大方面 :一是政治上“自亲政以来 ,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 ,因循悠忽 ,苟且目前.”二是对皇太后“子道不终 ,诚悃未遂.”未尽孝道 ,反使圣母哀痛.三是对诸王贝勒“晋接既 ,恩惠 緮鲜 ,友爱之道未周.”四是“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 ,用人“未能随材器使 ,以致每叹乏人” ,“见贤而不能举 ,见不肖而不能退”.五是设立十三衙门 ,委用任使宦官 ,“与明无异”.六是“国用浩繁 ,兵饷不足 ,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 ,未尝节省”.七是“朕性耽闲静 ,常图安逸” ,“朕每自恃聪明 ,不能听言纳谏” ,“既知有过 ,每日 责生悔 ,乃徒尚虚文 ,未能省改”.顺治帝为自己罗列的14大罪状 ,应该说是够全面、够深刻的了 ,在盖棺论定的“自我鉴定”中 ,能进行如此彻底的自我批判 ,实属亘古第一人.
其实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皇帝都下过罪己诏.地震了,罪己;蝗祸了,罪己;流星撞地球了,罪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罪己诏很多皇帝都颁发过,没办法计算
原因无非:天灾,比如地震,火灾,干旱,洪水
大的政策失误造成很坏影响的,这种情况比较少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 , 当从禹、汤开始。此后 , 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 , 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
禹:史载 : 大禹登上帝位后 , 有一次看见犯罪之人 , 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 左右问其故 , 禹曰 : 尧舜之时 , 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 , 而予为君 , 百姓各以其心为心 , 是以痛之”。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禹见民心涣散 , 深感内...
全部展开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 , 当从禹、汤开始。此后 , 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 , 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
禹:史载 : 大禹登上帝位后 , 有一次看见犯罪之人 , 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 左右问其故 , 禹曰 : 尧舜之时 , 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 , 而予为君 , 百姓各以其心为心 , 是以痛之”。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禹见民心涣散 , 深感内疚 , 认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首领 , 于是自责。
汤:商灭夏后 , 汤布告天下 , 安抚民心 , 史称《汤诰》。汤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过错 , 曰 : “罪当朕躬 , 弗敢自赦 , 惟简在上帝之心 ,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 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此后 , 适逢商连年大旱 , 五谷不收 , 负责宗教祭祀的大臣说 , 要用人为牺牲 , 向上帝祈祷求雨。于是 , 汤“剪发断爪” , 身为牺牲 , 祷于桑林 , “以六事自责” , 曰 :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敬 , 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 , 民大悦 , 雨亦大至。
周成王:欠奉,《诗经》中的《周颂·小毖》就是周成王的罪己诗
秦穆公: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蜂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尚书》中的《秦誓》是秦穆公袭郑惨败后的反省
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 , 又好神仙方士 , 大造宫室 , 挥霍无度 , 致使民力枯竭 , 寇盗并起 , 天下大乱。武帝晚年渐有所悔 , 征和年间 , 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 , 决定“弃轮台之地 , 而下哀痛之诏”。他“深陈既往之悔” , 不忍心再“扰劳天下” , 决心“禁苛暴 , 止擅赋 , 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 以明休息 , 思富养民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唐德宗:唐代也有位皇帝在危难之时发过罪己诏 , 即唐德宗。此君即位不久 , 就先后有号称“四王”、“二帝”的几个节度使举兵反叛。公元783年 , 长安失守 , 德宗仓皇逃亡 , 被叛军一路追杀至奉天城。次年春 , 他痛定思痛 , 改年号为“兴元” , 并颁《罪己大赦诏》 , “分命朝臣诸道宣谕”。诏书中历数了自己的罪过后 , 说 :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 “上累于祖宗 , 下负于蒸庶 , 痛心 ?面 , 罪实在予”。此诏文字真挚动人 , 很有感召力 , 颁后 , “四方人心大悦” , “士卒皆感泣” , 民心军心为之大振 , 局势因而大变。不久 , 动乱即告平息。
宋徽宗:北宋末年 , 宋徽宗也发过罪己诏 ; 时在公元1125年11月 , 金兵进逼东京的紧要关头。惊慌失措的徽宗听从大臣的建议 : “宜先下罪己诏 , 更革各种弊政 , 使人心悦 , 天意回”。诏书也罗列了自己的罪过 : “言路蔽塞 , 谄谀日闻 , 佞幸专权 , 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 , 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 , 侈靡成风。”“追思己过 , 悔之何及!”⑧随后 , 又传皇位给太子恒(钦宗) , 自己当起了太上皇。于是 , 濒临灭亡的北宋又出现了一线转机。但好景不长 , 一年后 , 徽、钦二宗被金兵掳去 , 成为阶下囚。
清世祖:在古代皇帝中 , 罪己次数最多的要算是清世祖顺治皇帝了。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后 , 自然灾害很多 , “水旱累见 , 地震屡闻” , “冬雷春雪 , 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 , 上干天咎 , 所以 , 不断自我反省 , 屡屡下诏罪己。临终之际 , 又留下了一道罪己遗诏 , 淋漓尽致地为自己列举了十四条罪状 , 条条都是原则问题。归纳起来 , 可分作七大方面 : 一是政治上“自亲政以来 , 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 , 因循悠忽 , 苟且目前。”二是对皇太后“子道不终 , 诚悃未遂。”未尽孝道 , 反使圣母哀痛。三是对诸王贝勒“晋接既 ? , 恩惠 緮鲜 , 友爱之道未周。”四是“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 , 用人“未能随材器使 , 以致每叹乏人” , “见贤而不能举 , 见不肖而不能退”。五是设立十三衙门 , 委用任使宦官 , “与明无异”。六是“国用浩繁 , 兵饷不足 , 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 , 未尝节省”。七是“朕性耽闲静 , 常图安逸” , “朕每自恃聪明 , 不能听言纳谏” , “既知有过 , 每日 ?责生悔 , 乃徒尚虚文 , 未能省改”。顺治帝为自己罗列的14大罪状 , 应该说是够全面、够深刻的了 , 在盖棺论定的“自我鉴定”中 , 能进行如此彻底的自我批判 , 实属亘古第一人。
收起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穷兵黩武 , 又好神仙方士 , 大造宫室 , 挥霍无度 , 致使民力枯竭 , 寇盗并起 , 天下大乱。武帝晚年渐有所悔 , 征和年间 , 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 , 决定“弃轮台之地 , 而下哀痛之诏”。他“深陈既往之悔” , 不忍心再“扰劳天下” , 决心“禁苛暴 , 止擅赋 , 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 以明休息 ...
全部展开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穷兵黩武 , 又好神仙方士 , 大造宫室 , 挥霍无度 , 致使民力枯竭 , 寇盗并起 , 天下大乱。武帝晚年渐有所悔 , 征和年间 , 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 , 决定“弃轮台之地 , 而下哀痛之诏”。他“深陈既往之悔” , 不忍心再“扰劳天下” , 决心“禁苛暴 , 止擅赋 , 力本农”。“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 以明休息 , 思富养民也
唐德宗公元783年 , 长安失守 , 德宗仓皇逃亡 , 被叛军一路追杀至奉天城。次年春 , 他痛定思痛 , 改年号为“兴元” , 并颁《罪己大赦诏》 , “分命朝臣诸道宣谕”。诏书中历数了自己的罪过后 , 说 :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 “上累于祖宗 , 下负于蒸庶 , 痛心 ?面 , 罪实在予”。
宋徽宗公元1125年11月 , 金兵进逼东京的紧要关头。惊慌失措的徽宗听从大臣的建议 : “宜先下罪己诏 , 更革各种弊政 , 使人心悦 , 天意回”。⑦诏书也罗列了自己的罪过 : “言路蔽塞 , 谄谀日闻 , 佞幸专权 , 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 , 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 , 侈靡成风。”“追思己过 , 悔之何及!”
清世祖顺治皇帝
淋漓尽致地为自己列举了十四条罪状 , 条条都是原则问题。归纳起来 , 可分作七大方面 : 一是政治上“自亲政以来 , 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 , 因循悠忽 , 苟且目前。”二是对皇太后“子道不终 , 诚悃未遂。”未尽孝道 , 反使圣母哀痛。三是对诸王贝勒“晋接既 ? , 恩惠 緮鲜 , 友爱之道未周。”四是“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 , 用人“未能随材器使 , 以致每叹乏人” , “见贤而不能举 , 见不肖而不能退”。五是设立十三衙门 , 委用任使宦官 , “与明无异”。六是“国用浩繁 , 兵饷不足 , 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 , 未尝节省”。七是“朕性耽闲静 , 常图安逸” , “朕每自恃聪明 , 不能听言纳谏” , “既知有过 , 每日 ?责生悔 , 乃徒尚虚文 , 未能省改”
《诗经》中的《周颂·小毖》就是周成王的罪己诗 ; 《尚书》中的《秦誓》是秦穆公袭郑惨败后的反省。限于篇幅 , 不再赘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