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的特色及效果是什么?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0:02:55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的特色及效果是什么?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的特色及效果是什么?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的特色及效果是什么?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马嵬(其二)》的写作手法
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例如:颔联中,诗人用" 虎旅传宵柝" 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 同时,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 " 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再如: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吻”成对比,意义丰富,耐人寻味.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而讥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年一会,可是现在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杨贵妃却落得被"赐死的结局,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又如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皇帝的唐玄宗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莫愁.为什么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呢?耐人思索.
2.《马嵬(其二)》的基调
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3.《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4.《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5.李商隐诗的意境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