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植物生理想问一下关于钾 铁 钙 锌 锰 铜 碰 硼 磷 氮 钼 硫对植物生长发育各有什么作用?另外还问一下人的进化历史,最好还举几个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07:09:36
生物-植物生理想问一下关于钾 铁 钙 锌 锰 铜 碰 硼 磷 氮 钼 硫对植物生长发育各有什么作用?另外还问一下人的进化历史,最好还举几个例子
生物-植物生理
想问一下关于钾 铁 钙 锌 锰 铜 碰 硼 磷 氮 钼 硫对植物生长发育各有什么作用?
另外还问一下人的进化历史,最好还举几个例子
生物-植物生理想问一下关于钾 铁 钙 锌 锰 铜 碰 硼 磷 氮 钼 硫对植物生长发育各有什么作用?另外还问一下人的进化历史,最好还举几个例子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状 (自学)
根据必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必需元素可分为两类,可移动的,如N、P、K、Mg、Zn、B、Mo,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这些元素从老的部位转移到幼嫩部位,因此缺素症状表现在老叶上.难移动的元素,包括Ca、S、Fe、Mn、Cu,这些元素被利用后,很难移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新生的组织由于缺乏这些元素,首先表现出缺素症状.
1.氮(N)
氮占植物干物重1—3%.植物吸收的氮以无机氮为主(NO-3,NO-2,NH+4),有时也吸收简单的有机氮,如尿素(CO(NH2)2)和氨基酸的等.
氮在植物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许多化合物的组分;(1)遗传物质——核酸;(2)生物催化剂——酶;(3)酶活性调节物质——维生素,辅基,辅酶,激素;(4)细胞膜的骨架——磷脂;(5)光受体——叶绿素,光敏素;(6)能量载体——ADP,ATP等;(7)渗透物质——脯氨酸,甜菜碱.
缺氮时,较老的叶片先退绿变黄,有时在茎,叶柄或老叶上出现紫色.严重缺氮时,叶片脱落,植株矮小.
氮素在体内的代谢特点是可以移动,可再利用,(当植株)缺氮时,老叶中的氮素转移到新生组织,满足组织对氮素的需要,因此,缺氮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老叶退绿变黄).
2.磷(P)
磷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主要以H2PO-4的形式吸收磷.在低PH值下,以吸收H2PO-4为主,在高PH值下以吸收HPO2--为主.
磷也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1)遗传物质——核酸;(2)膜的骨架——磷脂;(3)酶活性调节者——磷酸辅基,辅酶(FAD,NAD,FMN,NADP等)和维生素等;(4)能量载体——ATP,ADP等;(5)调节物质运输(磷酸蔗糖);(6)调节PH值.
缺磷的症状:叶片暗绿,茎叶出现红紫色.
磷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特点是可以移动,可再利用,所以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3. 钾(K)
钾也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元素,是体内必需元素中唯一的一价金属离子,在体内呈离子态.钾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作用:(1)调节气孔开闭;(2)调节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根压);(3)渗透调节;(4)调节酶活性——许多酶的活化剂,如谷胱甘肽合成酶,琥珀酸CoA合成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60多种酶;(5)平衡电性:在氧化磷酸化中,K+与Ca2+做为H+的对应离子平衡H+荷,在光合磷酸化中,K+与Mg2+做为H+的对应离子,平衡H+的电荷;(6)调节物质运输(韧皮部含有大量的K+).
钾的缺素症状:叶尖与叶缘先枯萎,逐渐呈烧焦状.另一个主要症状:钾在体内是可移动的,可再利用,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4.硫(S)
植物主要以SO42-形式吸收硫.硫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91)蛋白质(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2)膜的组分——硫脂;(3)电子传递体的组分——Fd,Fe-s;(4)维生素(硫胺素Vb1,泛酸VB3).
缺硫的主要症状:植株矮小,叶片而黄,易脱落.硫在体内难移动,因此缺硫症状首先表现在新叶上.
5.钙(Ca)
植物离子形式(Ca2+)吸收钙.钙的主要生理作用有:(1)化合物组分——果胶酸钙;(2)结构组分——膜,染色体;(3)酶的活化剂——ATP水解酶,琥珀酸脱氢酶;(4)第二信使——细胞内信息的重要传递者——单独或与CaM一起调节许多酶的活性;(5)平衡电性:与K+一起平衡H+(线粒体).
缺Ca症状:生长点坏死,植株呈簇生状,叶尖与叶缘变黄,枯焦坏死.Ca在体内不易移动,缺Ca+症状首先表现在叶片上.
6.镁(Mg)
镁的主要生理作用:(1)叶绿素的组分;(2)在光合磷酸化中作为H+的对应离子,平衡电性;(3)酶的活化剂-----Rubisco,PEPCase等;(4)调节蛋白质合成(促进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
缺镁症状:叶脉间缺绿,有时呈红紫色,镁可在体内移动,缺镁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7.铁(Fe)
植物主要以Fe2+螯合物的形式吸收铁.铁的主要性质是化合价可变,Fe2+/Fe3+,因此铁作为电子传递体而起作用.(1)酶的组分---CAT,POD,抗氰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2)电子传递体的组分,Fd,F-S,Cyt等;(3)酶活性的调节者-----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因子.
缺Fe症状:叶脉间缺绿,严重时整个叶片变为黄白色,铁在体内不易移动,缺Fe症状首先表现在老旪上.
8.铜
植物以Cu2+形式吸收铜.铜的主要性质是可进行化合价变化,Cu2+/Cu+.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体.(1)酶的组分—SOD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2)电子传递组分—PC.
缺铜的症状:叶尖变白坏死,然后沿叶脉向叶基部发展,叶片易脱落.铜在体内不易移动,缺铜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9.锌
锌的主要生理作用:酶的组分,如色氨酸合成酶,碳酸酐酶.
缺锌症状:叶脉间缺绿,玉米出现花叶病,果树易得小叶病,生长素合成受阻,老叶先出现症状.
10.锰(Mn)
锰的生理作用:(1)放氧复合体组分;(2)酶的活化剂,如转磷酸基酶(已糖激酶),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硝酸还原酶,二肽酶;(3)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因子.
缺锰症状:先是叶脉间缺绿,然后出现坏死斑点.症状先出现在新叶上(不易移动).
11.硼的主要作用:(1)与生殖器官形成有关,缺硼时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受阻;绒毡层组织破坏发育不良;(2)参与受精过程,硼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3)硼促进糖的运输(与糖形成复合体);(4)抑制CTK合成.
缺硼时,油菜花而不实,麦类穗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块根内部形成褐斑,如甜菜的心腐病.萝卜的褐心病.
12.钼(Mo)
钼的主要生理作用:硝酸还原酶的组分
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普通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人属于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但并非生物进化的终点.人如果不遵循生物进化理论,同样会有一天被其他动物所取代.
人与现代类人猿存在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类进化史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猿猴的种系发生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中华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显然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钾元素
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它对作物产品质量的作用主要有:①能促使作物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②使核仁、种子、水果和块茎、块根增大,形状和色泽美观;③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④加速水果、蔬菜和其他作物的成熟,使成熟期趋于一致;⑤增强产品抗碰伤和自然腐烂能力,延长贮运期限;⑥增加棉花、麻类作物纤维的强度、长度和细度,色泽纯度。
全部展开
钾元素
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它对作物产品质量的作用主要有:①能促使作物较好地利用氮,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②使核仁、种子、水果和块茎、块根增大,形状和色泽美观;③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④加速水果、蔬菜和其他作物的成熟,使成熟期趋于一致;⑤增强产品抗碰伤和自然腐烂能力,延长贮运期限;⑥增加棉花、麻类作物纤维的强度、长度和细度,色泽纯度。
钾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
过量施用钾肥的害处:
1.过量施钾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资源,而且会造成作物对钙等阳离子的吸收量下降,造成叶菜“腐心病”、苹果“苦痘病”等,2.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3.过量施用钾肥,会削弱庄稼生产能力。
钙元素
合理施用农用石灰能中和土壤酸度,将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调节成6~7弱酸性土壤,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调节土壤对微量元素的供应,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活条件,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性,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2)石膏,不但直接供给作物必需的钙和硫,而且可改善作物的氮、磷、钾三要素的营养条件,并可改良盐渍土。(3)炉渣钙肥,来自炼钢和其他工业副产品的碱性炉渣,含枸溶性硅酸钙,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
锌的作用:
(1)是一些脱氢酶、碳酸酐酶和磷脂酶的组成元素,这些酶对植物体内的物质水解、氧化还原过程和蛋白质合成起重要作用;(2)参与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3)稳定细胞核糖体的必要成分;(4)参加叶绿素的形成。
植物缺锌生长发育停滞、叶片缩小、茎节缩短。中国缺锌土壤较多。缺锌土壤施锌增产效果显著,水稻和玉米尤为突出。
锌肥可以基施、追施、浸种、拌种、喷施,一般说叶面喷施效果最好。
锰元素
具有锰标明量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肥料。其主要品种有硫酸锰(MnSO4·3H2O)和炼钢含锰沪渣。碳酸锰、含锰玻璃肥料和螯合锰(MnEDTA)也可作为锰肥施用。锰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锰以Mn2+的形态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锰的移动性较小,但比钙、硼、铜容易移动。锰控制着植物体内的许多氧化还原反应,还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并直接参加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锰也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土壤中锰的有效性受土壤PH值和碳酸盐含量的影响较大。土壤PH值高或碳酸盐含量高于9%时容易缺锰。在缺锰土壤上施用锰肥的增产幅度:小麦6.3%~30.8%;玉米5.4%~15.7%;棉花10.0%~20.0%;花生5.4%~33.2%;大豆10.9%~11.4%;甜菜5.9~21.5%;烟草15%左右。锰肥可作基肥,易溶于水的硫酸锰也可用于拌种和叶面喷施。
铜的作用:
(1)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呼吸作用有关;(2)对蛋白质代谢及叶绿素的形成有重大影响;(3)能增强光合作用和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提高结实率。植物正常的含铜量为5~20mg/kg。中国南方长期淹水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泥炭土、沼泽土以及丘陵坡地的砂质土壤易缺铜。在缺铜土壤上施铜,水稻增产10%~20%。水溶性铜肥如硫酸铜、氯化铜可用作基肥、拌种、浸种,其他铜肥只适于作基肥,铜肥用量过多时,易毒害作物,需慎用。推荐用量:每亩(1亩=667m2)0.5~1kg硫酸铜掺细干土作基肥。叶面喷施浓度在0.02%以下。
硼
对作物生理过程有三大作用:一是促进作用,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植物体内含硼量适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机物供应,使作物生长正常,提高结实率和坐果率。二是特殊作用,硼对受精过程有特殊作用。它在花粉中的量,以柱头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使授粉能顺利进行。作物缺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不能形成,表现出“花而不实”的病症。三是调节作用,硼在植物体内能调节有机酸的形成和运转。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发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坏死。硼还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和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
另外,在水稻杂交制种中施用硼肥,可使父、母本植株的生殖器官成熟期趋于一致,促进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时还能提高远缘杂交种的结实率。可见硼在育种工作中也同样能起重要作用。
作为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等高需硼经济作物,缺硼会严重地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缺硼已成为妨害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磷
作用: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氮肥
作用丰富详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536764.htm
钼肥有钼酸铵和钼酸钠。三氧化钼、二硫化钼、含钼玻璃等也可作为钼肥。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以的形态被植物吸收利用。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元素,缺钼会影响根瘤固氮和蛋白质的合成。钼还能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和无机磷向有机磷的转化。钼在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的生成、运转和转化中都有重要作用。钼肥很少施入土壤,而常用于拌种和喷施。
具有硫标明量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硫肥的主要品种:(1)石膏,含硫15%;(2)加硫肥料,如加硫尿素、加硫重过磷酸钙和加硫三元复混肥料,加硫后的这些肥料,其物理性能得到了改善,便于贮存和施用。缺硫土壤施硫肥可明显改善植物的缺硫症状。尿素或粒状复混肥料进行包硫处理而变成缓效肥料,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能防止烧伤作物幼苗。硫肥主要是以硫酸根的形态被植物吸收的。在施硫酸铵、硫酸钾、普通过磷酸钙(含有游离硫酸)等含硫肥料时也就给作物施了硫肥。此外,植物还可通过叶片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人
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普通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人属于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但并非生物进化的终点。人如果不遵循生物进化理论,同样会有一天被其他动物所取代。
人与现代类人猿存在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类进化史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猿猴的种系发生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中华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显然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这可以参照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46.html
人类进化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