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怎么只有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1:13:24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怎么只有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呢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怎么只有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呢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怎么只有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呢一..歇后语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怎么只有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呢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
怎么只有成语
故事和歇后语呢

出自于史记的故事成语和歇后语怎么只有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呢
一..歇后语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张飞讨债--声势凶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的江山--白送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张飞睡觉--不闭眼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二..成语
  1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史记 项羽本纪》
  2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史记 淮阴侯列传》
  3 破釜沉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ā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立即带兵西进,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范曾却对他说:“如果你想永远称为大王,就必须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心想:“曾经是朋友,为是么一定要成为敌人?”
  在鸿门宴上你一再推延不愿意杀死刘邦,还把刘邦封为汉王,可谁又有知道英雄相惜的情意呢?
  你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尽管你“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你也只能突围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损.
  对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乡——江东.乌江江心有一条船,度过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
  但你不愿意度过乌江,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认为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了.
  你倒下了,带着遗恨,也留给后世许多思考.
  《史记 项羽本纪》
  4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6 胯下之辱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 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