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7:24:40
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

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
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

请问刘基担任过明朝的宰相一职吗?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文成,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生平
早年生活
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1311年7月1日).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据说阅读速度极快,可以“七行俱下”.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入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1324年)泰定四年(132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的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
仕途
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之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在攻陷杭州之前,刘基便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回到故乡不久,朝廷来了一封公文.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
辅佐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一个成功兵法家的才能.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另一方面却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洪武三年(1370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又授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每年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
晚年生活
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虽然不良于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员一样,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择取精华部分编辑成书,以便诵读,也请刘基为新书写一篇序文.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著作
刘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
《郁离子》
《覆瓿集》
《写情集》
《犁眉公集》
《春秋明经》
《百战奇略》
《时务十八策》
《火龙神器阵法》
《滴天髓》
此外,民间亦有多部与刘伯温有关的小说.当中,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并著有《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后所发生的事,甚至明亡之后数百年的事.不过,由于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已离世,使这些故事和预言的真确性存疑.
其中的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列朝诗集小传》评道:“窃窥其所为歌诗,悲惋衰飒,先后异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国史家状所能表其微者、每尽然伤之.”
神奇传说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家庭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于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子女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洪武三年(1370年),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又授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
刘基并没有任过宰相一职。

刘基并没有担任过宰相

没有担任过宰相一职

没有,刘基最后只是个伯爵

刘伯温没有当过宰相,明朝朱元璋时期,李善长首任宰相,死后有胡惟庸继任,因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便废除了宰相制度。

没有

没有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

全部展开

没有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收起

李善长
参见明史本纪第二太祖二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有差。
刘基刘伯温御史中丞

没有当过宰相,最后野史中记载,刘在隐居几年后,被朱重八以“朕想你了”为名召会应天,不久就死了。

刘基没有任过宰相一职

明朝一开始就没设立过宰相一职

没有,只有胡惟庸

no

没有,他最高的官就是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