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周原、宗周、成周、“藉而不税”、共和行政、弭兵、《法经》、胡服骑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以刑去刑”、稷下、三公九卿、“三秦”、《新语》、刺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1:29:57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周原、宗周、成周、“藉而不税”、共和行政、弭兵、《法经》、胡服骑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以刑去刑”、稷下、三公九卿、“三秦”、《新语》、刺史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周原、宗周、成周、“藉而不税”、共和行政、弭兵、
《法经》、胡服骑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以刑去刑”、稷下、三公九卿、“三秦”、《新语》、刺史、“天人三策”、平准均输、中朝、今文经、古文经、“限民名田”、“霸王道杂之”、五均六管、谶纬、清议、党锢、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周原、宗周、成周、“藉而不税”、共和行政、弭兵、《法经》、胡服骑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以刑去刑”、稷下、三公九卿、“三秦”、《新语》、刺史
共和行政: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弭兵: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国晋、楚主持的止息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庄王率师围宋国都九月,使宋国「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后,宋国右师华元利用其与晋国中军师栾书和楚令尹子重皆为好友的有利条件,在晋、楚间进行撮合.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
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三公九卿: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谶纬: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chèn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曾利用这种迷信形式,如《史记•秦本纪》所载“亡秦者,胡也”的谶语,《陈涉世家》所载“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与此同时,以《公羊传》、《尚书大传》、京房《易》学、《春秋繁露》等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预占色彩日趋浓厚.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东汉时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极为盛行,亦称内学,经过官方学者整理删简,逐渐定型,以符瑞预占为主的称谶书,如《河图》、《洛书》、《论语谶》等;附会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其内容实质并无很大区别.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其中既充斥荒诞迷信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乐律等方面的科学史资料.如《尚书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地动假说.对于研究西汉后期至三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状况、思想、宗教、艺术、风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社会政治观所采取的五德相生说,及带有影射性的神秘谶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在王朝更迭时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据,加剧社会的动乱.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已散失,难窥全貌.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
中朝: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清议:(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党锢:禁止某政治团体或派别中的人员任官职及限制其活动.
(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周原:周原包括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古公亶父曾在此处营筑城郭、宫殿、宗庙、房屋,成为周人的早期都邑.后来,周文王、周武王虽然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
宗周:(1).指 周 王朝.因 周 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丰 、 镐 、 洛邑 亦称为 宗周 .
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西周时期,东都唯一城,名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西周覆亡,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遂称王城.春秋中叶,周景王卒,发生王子朝争位之乱.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党势盛,迁居到过去殷民居处之地.公元前510年,晋人率诸侯为敬王修城,此后,成周指周王新居之城(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成周与王城分指两地.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直到最后的赧王才又迁回王城.
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善恶取于此,不税民之自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