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无限的认识,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明了时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我想,棰无限可分只是从微观上来讲的,宏观上它不就是一尺嘛.就像1和2之间有无限的数字,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8 03:35:52
关于宇宙无限的认识,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明了时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我想,棰无限可分只是从微观上来讲的,宏观上它不就是一尺嘛.就像1和2之间有无限的数字,但
关于宇宙无限的认识,
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明了时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我想,棰无限可分只是从微观上来讲的,宏观上它不就是一尺嘛.就像1和2之间有无限的数字,但1和2差的只是1.
联想宇宙,把宇宙比作1和2之间的一段距离.人类以及地球太阳系银河系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数而已.我们是1.000000099,但1和2之间除了这个小数还有无数个小数,比如2.000000099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所以,人类只是从微观上来理解宇宙的无限,但在宏观上看来宇宙只是“一尺之棰”.
我的大胆推测:换个角度想,宇宙就是有限的.我们的这个宇宙是1至2之间的距离的话,那么一定还存在2至3,3至4,可以认为这些都是宇宙以外的事物了.很多人都说,谈宇宙以外是没有意义的,宇宙是没有以外的空间的.但按照我的想法,宇宙是有外部事物的,只是我们还没认识到而已.
不知大家认为如何?
关于宇宙无限的认识,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明了时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我想,棰无限可分只是从微观上来讲的,宏观上它不就是一尺嘛.就像1和2之间有无限的数字,但
很大胆,也很完善的设想,同样,我也很认同你的观点
我们处在一个空间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大,但是它是有边界的.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认知.就像几千年前,人们认为“天圆地方”一样,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熟悉这个空间的每个角落,就像熟悉我们的家一样.
同样,空间与空间是相互平行的,只有穿越了空间屏障,才可以到达另外一个空间.这就是虫洞理论的开始,
我认为,虫洞是存在的,就像黑洞,是在不断的吞噬,那吞噬后的物体到哪里去了?总得排泄吧!所以,白洞就诞生了,它在不断的排泄,它的排泄物从何而来,来自黑洞!
而他们就是同过打破空间屏障,也就是虫洞,来传送的.
所以我说,在未来的一天,空间旅行,将不是梦想!
你的分析我很赞同,宇宙不是有限的。
但是你最好不要用哲学来证明科学.......
好像对吧
宇宙虽然从目前看是无限的 但肯定有个边缘 否则宇宙又怎么能够膨胀呢 也许我们的后人会找到宇宙的边缘 你们说呢
宇宙演化是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因此,宇宙无始无终,是无限的。
你知道的太多了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
全部展开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再说得明确一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范围,或者说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以130亿光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当然,地球并不真的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个球体,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我们只能了解到这一程度。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在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宇宙知识——宇宙自然选择学说简介
为什么宇宙会是我们观测到的这副样子?为什么它具有目前已测知的那些基本常数值?80年代初,在宇宙创生大爆炸框架下发展了目前最流行的暴胀宇宙模型: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1秒的时间里膨胀了大约10-30倍,大约和橘子一般大小,然后开始以较稳定的膨胀速率,直到现在,大约150亿年,成为目前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疙瘩”逐步形成了星系、恒星以及生命。这个模型暴胀期的长短是个关键。若稍短,物质为充分散开,原生宇宙就有重新坍缩为起点;若稍长,原生宇宙的物质则过于分散,形不成星系和恒星,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生命和人类。因此出现了暴胀为何如此精确的问题,按照现行的物理学基本定律,大爆炸产生的宇宙其“自然尺寸”应该只有亚原子大小,即普克郎长度10 ^-35量级,而这样的宇宙是短命的。前苏联科学家林德提出“自我增殖的宇宙”概念——“最有可能的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宇宙是由早期的若干宇宙所形成的。”1987年霍金进一步提出了“婴儿宇宙”模型,两个大宇宙通过一个细“管子”连接起来,这个细管子称为“虫洞”,大宇宙为母宇宙,可能存在着从母宇宙分岔出去的另一端是自由的虫洞,这样的管子成为子宇宙、婴儿宇宙。就是说除了我们生存的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着众多的由虫洞连接起来的其他宇宙。1992年,萨莫林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宇宙自然选择学说。母宇宙是空间闭合的,犹如一个黑洞,该黑洞在生存了一段时间后坍缩为一个奇点,奇点又会反弹爆炸膨胀为新的下一代宇宙。这个学说的要点是,子宇宙中的物理常数较之母宇宙的物理常数会有小的、或强或弱的随机变异,新生的婴儿宇宙在再次坍缩成奇点前能膨胀到几倍普克郎长度大小,随机变异的物理常数有可能允许小小的暴胀,子宇宙可变的较大,当它足够大时,可分隔为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又坍缩为一个新的奇点,新奇点又触发下一代的子宇宙,如此时代相传,有的小宇宙重又坍缩,有的具有某些基本常数值的宇宙能更有效的产生许多黑洞,从而较具有其他某些基本常数值的宇宙留下更多的后代,借用生物进化论的术语,它们是被“自然选择”下来的,经“选择”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黑洞,也就形成了更多的宇宙。如果宇宙确是由以前的宇宙世代经过这种“自然选择”而产生的话,那么应该预期我们生存在其中的宇宙会具有所观测到的样子并正好具有目前测知的基本常数值。这个学说的另一要点是关于恒星的存在。在许多情况下,恒星是黑洞的前身。在气体和尘埃云中,恒星仍在形成。在碳尘埃微粒表面进行着的化学反应使气体冷却并促使气云坍缩。但碳尘埃粒子是从那里来的呢?斯莫林指出碳元素是由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这一情况只有在质子的质量稍大于中子的质量时才会发生,如果两者质量之差比氦核的结合能大的多,则质子和中子不可能粘在一起形成氦核,没有氦,聚变反应链在第一阶段便终止了,根本形不成更重的元素,从而使恒星将少得多,自然也不会有多少黑洞,因此在任何一个宇宙中,若其中质子与中子的质量相差较大,将只能产生很少的宇宙,也就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
美英澳科学家称
找到了量宇宙的“尺子”
“婴儿期”宇宙中的特定区域会产生声波,这些声波犹如扔进池塘的石块激起的涟漪。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11日提出,他们探测到宇宙声波产生数十亿年后留下的“印记”。通过确定这些声波波纹间的距离,有望为测量宇宙膨胀速率提供一把有用的“尺子”。
早期宇宙会“发声”
在早期宇宙中,一些物质相对更为集中的区域,会由于引力和压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振荡,发出声波。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最早从理论上预测了这些声波的存在。1999年,科学家首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这些声波。宇宙据认为产生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约在“大爆炸”后38万年产生,是“大爆炸”的“余烬”。
科学家很早就推测,通过探测和分析宇宙星系的分布规律,或许也可以发现宇宙声波存在的痕迹。但这些痕迹过于微细,长期以来难以被探测到。
星系中的声波“印记”
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圣迭哥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冬季年会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观测宇宙中26万多个星系,在星系的分布规律中发现了宇宙声波的“印记”。
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星系每隔大约5亿光年的距离就会聚集成团,这一距离与根据宇宙声波理论预测得出的结果完全吻合。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光学天文台的理查德·埃利斯认为,新发现的这种与宇宙声波相符的星系分布规律,“也许可以用作一把非常有用的宇宙尺子”。
宇宙“尺子”用途广
参与研究的美国纽约大学的戴维·霍格说:“精确地确定宇宙声波间的距离,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宇宙的膨胀速率,这又会使我们能明确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特性。”
按照天文学界的看法,普通物质在宇宙构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宇宙都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的。天文观测结果表明,神秘的暗能量据认为是造成宇宙膨胀现象的原因。
新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引力在宇宙结构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丹尼尔·艾森斯坦在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说:“我们认为这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在(‘大爆炸’留下的)微波背景中最初的种子形成我们周围的星系和星系团过程中,引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收起
超圆体假说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模型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宇宙空间是有限、无界、无中心、自封闭的空间。宇宙不是平坦的,而是在比三维更高的维度上弯曲闭合的。
由于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无法从视觉上直观地想象第四维度,就像无法在三维坐标系中找出一条与同时x,y,z(长宽高)三条轴垂直的直线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用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联系做类比:
生活在二维平面的生物只能理解X,Y{长宽...
全部展开
超圆体假说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模型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宇宙空间是有限、无界、无中心、自封闭的空间。宇宙不是平坦的,而是在比三维更高的维度上弯曲闭合的。
由于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无法从视觉上直观地想象第四维度,就像无法在三维坐标系中找出一条与同时x,y,z(长宽高)三条轴垂直的直线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用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联系做类比:
生活在二维平面的生物只能理解X,Y{长宽)两个维度,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弯曲的平面--球面上,他会非常不解“为什么我沿着一条直线一直往前走,会走回到原点,无论向那个方向走都无法走到这个平面的边界上,而且我始终无法在这个平面上找到一个"中心点””。我们知道,其实这个平面在更高的维度--第三维度“Z(高)”的方向弯曲并且闭合成为一个三维球面。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处的三维宇宙在更高的的第四维度上弯曲闭合成为一个四维的“超圆体”。在超圆体宇宙中,我们从任意一点出发向任意方向走直线都将从相反方向回到出发点。
还有一种说法是宇宙完全平坦的,即无限地向各个方向延伸,没有边界。
收起
给你推荐一部书 《时间简史》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霍金写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
全部展开
给你推荐一部书 《时间简史》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霍金写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果壳中的宇宙》该书是霍金教授继《时间简史》后最重要的著作。
该书第二讲将解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种引力理论何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不可能是绝对静止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胀,或是收缩。而这又意味着,在前200亿年到前100亿年之间,必定有某一时刻,那时宇宙的密度为无穷大或是脱离了某个空间,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大爆炸。它极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
即现在的理论物理学 已经证明 宇宙有一个开端,这个开端同样是 时间和空间的开端。物质从这个开端开始形成出现。在这个开端之前任何物理定律都要失效。而你现在的一切思考并没有摆脱时间和空间还有物理定律的束缚。你再怎么思考也不可能思考出在这开端之前是什么。其实讨论 思考开端之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连没有任何意义都没有意义。
所以在所谓的 大爆炸之前 根本不存在时间和空间和物质。你可能会问,依据能量守恒,如果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质,而大爆炸之后有了物质,那怎么可能。
当今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 李政道已经证明,在宇宙大爆炸的时候能量根本就不守恒,任何现在的物理定律都失效。
时间和空间的起点就是大爆炸。而且宇宙也是有限的空间。不是无限的。有限之外什么都没有,没有时间,没有空间。连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所以才是 《果壳中的宇宙》
另外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的。就是说,当存在空间的时候自然会存在时间,只有存在空间的前提下才存在时间。
收起
宇宙是无限的
如果宇宙有限,那么恒星间的引力将无法平衡,宇宙会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坍缩,而事实上根据对遥远星系的光谱观测,越远的星系发出的光越表现为红色,就是说光从远星系出发后,波长变长了,只有空间被拉升才可能导致光的波长变长,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星系间的距离正在增大,即宇宙正在膨胀。...
全部展开
宇宙是无限的
如果宇宙有限,那么恒星间的引力将无法平衡,宇宙会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坍缩,而事实上根据对遥远星系的光谱观测,越远的星系发出的光越表现为红色,就是说光从远星系出发后,波长变长了,只有空间被拉升才可能导致光的波长变长,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星系间的距离正在增大,即宇宙正在膨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