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1:01:32
教育教学原理教育教学原理教育教学原理绪论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展

教育教学原理
教育教学原理

教育教学原理
绪论
教育基本理论包括: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展望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等
本章已考真题:2000:教育学(名解)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捷克 教育学家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
1861年 英 斯宾塞 《教育论》 著名实证主义者 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19C末20C初 美国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经验主义的色彩
一条线索:西方教育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苏联 凯洛夫 《教育学》
中国 新民主主义时期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C50y)
1956 美国 布卢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他的分类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人们观察教育过程、分析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
1963 美 布鲁纳 《教育过程》主张务必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教育).
苏联 赞可夫 《教育与发展》 ④ 苏联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法、2.调查法、3.实验法、4.统计法、 5.信息论基本方法6.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7. 控制论基本方法、
教育的概念
本章已考真题:(简答题)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02,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05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问答: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动物的养护与抚育是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系列,是一种本能.它们不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不会进行劳动,也没有语言来传授经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3.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4.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学的.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学校教育产生后,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阐述学生的特点,并分析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05\335)
教育措施:它包括教育的内容(体、智、德、美、劳)和教育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的教育形态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把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
1.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①从奴隶社会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学在宫府”—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教育与权力被宫府把持,文化典籍被宫府把持 ③“六艺”—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④ 奴隶社会教育的目的--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⑤轻视体力劳动 ⑥欧洲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体育体系:体操、军事训练;
欧洲奴隶社会中的雅典教育体系:体操、军事训练、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以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我国:①我国封建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②“唐朝学制”--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此外地方设州学、府学、县学 ③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维系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而优则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④内容—“四书”“五经”也包括一些算学、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⑤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棍棒纪律教育 ⑥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 ⑦选士制度和科举制
欧洲封建教育:①两种类型: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②欧洲中世纪教育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③骑士教育的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④行会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的市民教育开始
(3)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形态的统称)
教育的含义:A.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B.狭义的教育指的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4)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异同
不同点:①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而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②古代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垄断,具有阶级性;现代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为阶级统治培养统治人才,现代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还担负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 ④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内容——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现代学校教育主要内容——自然科学的内容增多 ⑤古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⑥古代学校教育的方法手段落后单一;现代学校教育的方法手段多样、先进、现代化. ⑦古代学校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限制在狭小天地里,是一种封闭式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样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相同点: 无论古代学校教育还是现代学校教育都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广义的教育目的);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目的性,社会性,永恒性(5性).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本章已考真题:(简答题) 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00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03,
简述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年龄特征04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方面的发展:是指机体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面 心理的发展: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二者关系:二者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时间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人的遗传素质的 发展过程也因人的生活条件不同,可以提前或推迟
问:为什么遗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答:①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这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为、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②遗传素质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人的遗传素质发展的过程,也因人的生活条件的不同,可以提前或推迟.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因)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不以培养人为目的)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但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并在实践中改造环境,并改造自己.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思想和才能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是外因,无论提供什么条件,都要通过人的实践和主观努力才能实现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因)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问: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告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①教育是以教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但必须明确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2.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3.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点意义上来说,个体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总之,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它们之间的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该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问题:1、教育要如何才能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2、哪些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有影响?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A、身体的发展是按着“从头部到下肢”和“从中心部位向全身边缘方向”进行的 B、思维总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C、记忆总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教育是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