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21:00:25
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老人们赋闲在家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就可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他们愿意花时间

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
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

如何引导我母亲不再干涉我教育小孩
老人们赋闲在家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就可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他们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而孩子在生活上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祖辈处于怜爱、处于责任,在管教孩子是通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够细致周到的照顾孩子,帮孩子答疑解惑,不太会对孩子发脾气.就比如我家的宝贝吧!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吃饭慢,到最后索性丢下饭碗顾自各儿玩去了,没办法,只能喂她!每次喂饭,一开始我还是有耐心的,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一碗饭还是没吃完,我就开始指责孩子,最后我恼火了,丢下饭碗就干自己的事儿.这时孩子的外婆急忙接过饭碗:“不吃饭怎么行呢?来,婆婆喂你.”外婆就抱着她边哄边吃.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因为工作忙而无时间和耐心来喂饭,孩子如果每天或是每餐都不吃饭的话能健康成长吗?
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因为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特别是孩子的父母,每天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总感叹自己所学的知识太少,所以在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就更高.而祖辈家长们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在自然而然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从中获益.
有利于孩子形成尊老爱幼、与人和睦相处的品质.孝是人之美德,不存之人,人们均不耻与之为伍.当今社会的孝已不是经济、生活上的问题,而是让老人精神上有所享受,做子女的常回家看看、给父亲谈谈工作、帮母亲刷刷筷子洗洗碗,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曾在电视里看到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妈妈每天帮老人洗脚,而当她劳累了一天坐下来的时候,懂事的儿子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洗脚.”看到此时我很感动:多好的孩子啊!妈妈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这样的情景 比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说服教育更为有效,这种形象、直观、生动的教育对象是最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此外, 不同的人不同的教育方式与特点,孩子在与不同的人交往过程中有不同的感受;同时面对不同的人,也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及他人在家庭中角色地位的差异性.这些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生活的积累与体验,对孩子将来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顺利地融入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世间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隔代教育也存在着它的弊端.人们习惯把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称为 “ 隔代亲 ” .祖辈在教育过程中极易放低对孩子的要求,由于心疼孩子而过于宠爱,甚至是溺爱.我们班的彬彬文静、不善言谈、不喜欢运动、喜欢吮手指头,缺少孩子的天真活泼,而且自理能力极弱,欲到困难时总喜欢 “ 哭鼻子 ” .彬彬一生下来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为父母每天要早出晚归地上班,他是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的.在家他习惯了 “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 的生活,什么事奶奶都抢着干:孙子自己拿杯子喝水,奶奶抢过杯子: “ 心肝,小心打破杯子,奶奶来喂你. ” 孙子要穿裤子,奶奶说: “ 我们彬彬还小,穿不好,奶奶帮你穿. ” 孙子骑自行车,奶奶就在后面跟着, “ 小心,小心,别摔倒. ” ……老人们的这一 “ 勤劳 ” 行为,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权利,也影响了孩子动作的协调发展.他们总认为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让孩子们慢慢变懒惰并且还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一切.另外,老人觉得自己带孩子责任比较重,生怕有什么差错而遭到儿女的指责.
同事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亮亮,已经4岁了.由于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儿子就一直由母亲看护.在超市里,亮亮看到一个电动玩具 “ 小乌龟 ” ,就站住不走了,非得要买.妈妈看到价钱很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好多电动玩具,都让他拆破了.就对儿子说: “ 乖,咱不买了,家里不是有好多吗? ” 结果不得了了,儿子又哭又闹,还躺在地上不起来了,没办法只能依了他.同事回家责怪母亲.母亲说: “ 孩子喜欢就买呗,我就这么一个外孙,宠宠还不行吗? ” 无疑,同事的儿子受到了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由于外婆的过分宠爱、迁就,亮亮已经形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老人们对孩子的生活需要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殊不知,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你一时的心软刚好使他们明白了降伏你们的法宝,时间久了,他们的要求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麻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把爱藏在心里.
老人多年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对孩子的行为有所束缚,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同时老年人因为体力、精力等已不足,大多喜静,较少接触新鲜事物,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会变得缺乏活力,视野狭小.另外,时代变了,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于好意,退休在家的林林奶奶总想帮助子女干些事,而替子女教育孩子通常是他们的首选.奶奶总是教林林背唐诗、念儿歌、看图识字,可她不标准的普通话导致林林在幼儿园也这样,经常惹得其他幼儿哄堂大笑.林林的妈妈对此事也是束手无策,经常在老师面前发牢骚.
三、家园合作促使隔代教育和谐发展
面对着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隔代教育,我们该怎么办呢?特别是在幼儿的早期教育阶段,如何做才能既克服隔代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弊端,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又能够方便年轻父母腾出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打拼出一番事业呢? 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
家庭方面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对孩子一生来讲,个人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0~7岁.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 “ 隔代亲 ” 特殊的宠爱泛滥,就会对其身心发育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老人们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远远超出了父母应该付出的. 浙江省家教协会副会长朱橚云老师指出 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例应该是:四六开,或者五五开,也就是说,老人只需承担40--50的养育责任,而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承担另外50--60. 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 应主动承担对孩子的养育责任, 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 、沟通 , 关心孩子的生活点滴,学业德育等,作孩子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 而不要只图自己清闲,而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应尽量保证老人的闲暇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抚养孩子,老人永远只是帮手,而不是主力. 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多与老人沟通,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老人照看孙儿是件劳神费力的事,因此在介入孙辈的教育工作时,应量力而行,尤其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能力等.老人在配合子女教育孙儿时,不必太固执己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穿衣先穿一只手,把一半留给孩子自己穿;收拾玩具让孩子和大人一起收;帮助大人搬凳子等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老人在教育孙辈的工作中,也应多接触一些新鲜的洞子,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受孙辈喜爱的祖辈.
教育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充分隔代抚养和临代抚养的各自优势,多沟通、多交流,化解两代人育儿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彼此做一些妥协与让步,相互摆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位置.让隔代教育与临代教育最大限度的兼容,达成共识,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使对孩子的教育和谐起来.而不要在教育过程中互相拆台、互相抵制,大大削弱教育的成效.
幼儿园方面
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要问题,父母要重视、社区要重视、幼儿园作为社会和家长信赖的教育部门更应该重视.我想我们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孩子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当前家庭教育实际出发,重新寻找促进家园有效合作与沟通的方法与途径,共同来关注隔代教养问题.我们可以建立隔代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让更多的家庭接受早期教养指导,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指导教育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指导家长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开设“家长开放日”,把幼儿的爷爷奶奶也请到幼儿园里来,让他们深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深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实现家长与爷爷奶奶的零距离,使爷爷奶奶有感触.教育是家庭、社会、幼儿园三者共同的责任,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功效,促进隔代教育和谐发展. .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只要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在发挥其教育长处的同时,克服种种负面影响,就能使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不断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