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0:21:17
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儿童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谓亲社会行为,就是与人为善,合群乐群,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

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儿童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谓亲社会行为,就是与人为善,合群乐群,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等. 这种亲社会的行为是怎么来的?是天生的吗? 亲社会行为跟人的移情能力(也称同理心)有很大关系,所谓移情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知他人的痛苦.这种能力,有些人强一些,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善解人意,体贴同情他人等等.而有些人弱一些,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比较冷漠,缺乏同情心,不懂得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捷克说,移情能力强的人,看到别人踩到尖东西,他会不由自主地喊“哎哟”,好像他自己踩到一样. 英国学者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与学工程的学生相比,学心理的学生在移情测试中得到的分数更高. 可见,移情能力不仅跟先天有关,后天的培养与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有些攻击力强,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往往有着比较弱的移情能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霸气十足,可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好事情.而要及时发现问题,看看孩子是不是缺乏移情能力,如果缺乏,就要及时培养. 心理学家Zillmann认为:“解决攻击性冲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攻击者明白对方的痛苦”. 有个家长,孩子打了别的孩子,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孩子的霸气,而是用同样的方式揍了自己的孩子,然后问孩子:“你的感觉怎样?是不是很疼?记住,这就是你打的那个孩子的感受.” 当然,这个做法显得有些不专业,效果如何不好说.但这个家长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父母经常表现出对于别的孩子痛苦的同情,那么,孩子的移情能力就会更强一些. 我从小身强力壮,每次欺负了小朋友,我的妈妈从来都是先打我几下,然后再去哄那个孩子.我妈不懂教育学,她这么做是出于善良的本能.但她的这种善良感染了我,让我以后再欺负别人的时候就会觉得愧疚. 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Feshbach提供了一些专业的建议,我们不妨参考一下: 首先,让孩子识别人的表情.看看哪些表情是痛苦的.其次,给孩子讲他人的感受.比如有人欺负了另外一个孩子.让孩子说出那个挨欺负的孩子他的感受是什么.孩子说完后,家长可以进一步渲染,告诉孩子被欺负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有多么的痛苦.唤起孩子同样的痛苦感受.让孩子自己领悟出“欺负别人不对”的观念,产生内疚感.第三,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那个打别人的孩子扮演被打者,让其亲自尝尝被打时的那种恐惧、痛苦,感受到厌恶和愤怒.实际上,上面那个家长打孩子的做法就有点类似这种“游戏”,如果孩子尝到了挨打时的痛苦滋味,在打别人时就会心有余悸. 上面这种“移情训练”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用到其他场合.比如,有的孩子借了人家的东西不及时归还,可以先给孩子讲对方的心理感受,然后让孩子角色扮演那个被借东西的人,进一步体会对方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移情能力培养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消除歧视,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尊重. 有件事我记忆犹新,我读小学时,班里有个小儿麻痹的孩子,我不懂事,经常跟在后面学她走路.这事简直成了我妈的心病,时不时就会提起这件事,言语中流露出很大的愧疚,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感到无地自容. 《爱的教育》里有个细节,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每次遇到乞丐都会给予施舍.这么做,实际上也是在进行“移情训练”.可我们的许多家长并不懂得这个道理,见到乞丐便露出一种鄙夷的神情,让孩子避之唯恐不及.即便有的乞丐是年幼的儿童,同样如此. 成人可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这些乞丐不值得同情,他们能赚好多钱云云.我们姑且认为这种想法有道理,但,孩子并不懂得这个道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次次失去了培育孩子移情能力的机会. 今天的许多孩子,自我为中心,冷漠,缺乏同情心,攻击性强,不善人际交往,不尊重老人.家长却对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不以为然.这种孩子长大之后,内心很容易扭曲,对于社会上的成功者,由于看不到这些人奋斗的艰辛,只是放任自己的嫉妒;而对社会上的弱者,由于理解不了他们的痛苦,就会放任自己的歧视.对于家庭,他缺乏责任感,甚至对于自己的父母,也缺乏应有的孝心.家长最终会为自己的教育不当咽下苦果. 西方教育非常重视陪养孩子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 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推出多元智能理论之后,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善”的研究.他提出一个观点,要想培养善良的孩子,就要让孩子对于恶行有认识,让孩子多看到别人的痛苦,知道痛苦是怎么回事.所以,他建议老师多给孩子们介绍纳粹集中营的史实. 看过一个感人的故事,澳大利亚有个男孩,在经过化疗之后去上学,发现全班同学都理了光头.同学们这么做,就是怕这个男孩有遭到歧视的感觉. 文学阅读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通过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体会贫困无助女孩的痛苦.通过阅读《白雪公主》,体会友爱互助,共同战胜邪恶的脉脉温情.看一些充满人文情怀的电影和纪录片也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所谓功夫在诗外,一个人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不是从小看过多少名著,背过多少名篇.如果你有很强的移情能力,就能很好的理解这些作品的人文内涵.所谓人文内涵,并不是什么深奥的概念.就是指人类那些美好的情操,善良,友爱,尊重,互助、分享、合作、理解、慈善、同情、关心、谦让等等.所以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前提就是培养移情能力,家庭教育在这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家长具有“移情训练”的意识,生活中到处都是训练的机会.看到有小朋友摔倒了,就可以让孩子把他扶起来.看到有人生病了,可以给孩子讲述生病的痛苦.然后让孩子想想,如果你生病了,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 看到富人,多讲讲富人的奋斗.看到穷人,多讲讲穷人的艰苦.这样,很自然让孩子把奋斗与摆脱痛苦联系起来.这种建立在“移情”基础上的立志教育,比那种空洞的要努力,要奋斗的说教强得多. 全部博文 家庭教育-思路-理念-方法 情商-价值观-人格-网游 慧商-批判性思考-思维方式 智商-大脑-天才-神童 质疑-杜曼-七田真-珠心算-读经中小学-阅读-作文-数学 儿童英语0-6岁早期教育 当神童走向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