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20:38:25
如何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例如,给孩子吃东西时,教育他应先给长辈吃,再自己吃;懂得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与同伴交往活动时,教育他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将玩具给别...
相关:◇ 善解人意人生成功的秘密武 >>详细◇ 怎样调教嫉妒心强的宝宝 >>详细◇ 怎样调教嫉妒心强的宝宝 >>详细◇ 移情能力的特定因素 >>详细 二、用好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为孩子树立关心、理解、爱护他人的好榜样. 很多时候,孩子学会有爱心并不是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心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大家可能都记得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于是,他也偷偷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洗脚.”这不仅让片中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也让电视机前许多父母感叹不已. 另一方面,家长要针对孩子的情况,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幼儿在行为上得到陶冶.例如,给孩子吃东西时,教育他应先给长辈吃,再自己吃;懂得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与同伴交往活动时,教育他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将玩具给别人玩,对同伴要谦让、关心、友爱,在幼儿的心灵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分担苦痛和分享快乐的种子.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最容易屈服、最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培养移情能力 对别人表达爱心,需要具备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能力.这就是移情的能力.让幼儿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例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家长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来体会、感受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例如,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的家长引导孩子: “那里的小朋友的家都没有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 “我会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冷极了…” “那咱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想我应该帮助那里的小朋友.” …… 通过移情,孩子们便逐渐能学会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通过这种方式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将物拟人化”也是一种通过培养移情能力来进行爱心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把活动中的物和他自己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将物拟化成人,爱心教育就落到了实处.例如,孩子在追打小猫时,你可以说:“你打小猫,就像别的小朋友打你一样,得多疼啊!它就不会再和你做朋友了.”孩子破坏公物,你可以说:“你把它们的衣服撕破了,它们多难受啊!”一树一草,一花一木,都变成了有生命体,又何愁孩子不将这份爱心施诸于人呢? 编者按: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同时,对彼此间情感支持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涨.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并在情感上支持他人,这既是在竞争中找到合作伙伴从而制胜的必要条件,更是每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以立足和生存的根本.因此,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语言、科学等认知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幼儿的爱心教育,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等积极的社会情感,以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人. 自本期始,我们将通过两期的内容和广大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作为对儿童成长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成长环境之一,家庭应当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当然也是爱心培养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玩具或吃的给对方,以表示一种安慰.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流露.但是,作为天性的爱心仍然需要通过外界环境的激发才能得以维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特质.因此,通过爱心教育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家庭在幼儿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当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和贡献.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并视为理所当然.而在别人需要他们关心和关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冷漠、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与他人的和谐交往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这些问题,现实当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未能在教育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 因此,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的几种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做出“拒绝”的行为.殊不知,这样做其实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疼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 家长们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孩子最初的爱心.之所以说是“最初的爱心”,是因为在幼儿期孩子们表达爱的主动性还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为成人的拒绝而退缩,不敢再主动表达爱,甚至不愿意再主动表达爱.为避免这些问题,当孩子主动表达爱时,家长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爱心有机会得到发挥.有时候,家长们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或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谁用你倒茶?快写作业去!”又如:一个孩子正在边看电视边吃妈妈削好的苹果,妈妈在干家务活,累得满头大汗,孩子就对他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帮你干活,你也吃个苹果吧.”妈妈说:“我不累,你吃吧.”孩子非常失望.其实妈妈的做法是不妥的,她爱孩子,孩子也爱她,请她吃苹果.可是孩子拥有了她的爱,而她却没有接受孩子的爱,也许就在这充满爱的拒绝中,她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让孩子认为父母不需要他们的爱. 家长们一定不要忘了,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四、体验中培养爱心 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要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通过让他们亲身体验被爱的感觉从而学会付出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做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学会关爱 生活中有许多琐碎的小事,看来是微不足道,却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家长应学会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从一点一滴做起,耐心地、不失时机地教育幼儿从小要有爱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例如,一些地区发生灾害后,让幼儿了解一些发生在灾区感人的事情,引导幼儿感受人们在灾难来临时的众志成城,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和大家一起分担困难、分享快乐. 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地关心、帮助别人,参加社会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捐出自己的零用钱或制作礼物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渗透了爱心教育,将幼儿的情感融入活动,从而得到感染和启发.幼儿在爱心的牵引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看看、听听、讲讲、做做,懂得要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感受到关心、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的爱心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拓展幼儿的交往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 据调查,目前我国已有38%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言语交流的伙伴.这是导致他们不懂得爱人、不会表达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成人不仅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条件.把孩子带出去,让孩子在社区里活动,让他自由地与同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能否识别他人的好意、回应别人的好意,孩子又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喜好.在交往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教育孩子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在与同伴交往时应该如何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意识到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会不受同伴和成人的欢迎.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怎样.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通过爱心教育,幼儿得到了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让我们为了孩子共同营造出良好的爱的氛围,让孩子的爱心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吧!